除了每日健康規律的生活,偶而來一點不一樣的驚喜,是宜蘭教養院照服老師所設計帶給住民們的正向鼓勵與小確幸。限量參加,住民們即將前往冬山鄉每週一次的清溝夜市。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圖說:院長謝清桂(前)與住民一同逛夜市
距離逛夜市集合還有一段時間,住民寶寶早早就倚在宜蘭教養院的大門口等候,期盼地凝視著遠方,雀躍的心情全寫在臉上。
直到日頭偏西,宜蘭教養院的員工與幾位住民輕裝打扮,交織著愉悅又興奮的心情,為了不驚動其他的住民,保持低調而不張揚。原來,全院約200位的住民,只有少數幾位行動自如的住民獲選參與當晚的逛夜市活動。
帶住民逛夜市緣起於照顧服務員裘以安老師發想的點子。如何教導這些外表是成人、內心還是小孩子的身心障礙住民是需要與他們相處中摸索出智慧。平日院內的伙食,顧及住民們的健康,烹調講求營養清淡,只有每週四與體育課後才提供甜點。民以食為天,華人喜愛美食的基因是不分心智年齡的。裘以安去年曾嘗試帶住民逛夜市,獲得住民們一致的肯定,切慕能有機會再去逛夜市,遂將逛夜市作為正向行為的鼓勵。
圖說:照服老師裘以安運用智慧照料住民
運用智慧照料住民
宜蘭教養院的照服老師分三班輪流照料院內的老老少少,大部分的住民們心智還是孩子,竟也會挑軟柿子吃。遇到較溫柔的老師就不太配合,例如該自己收拾的物品,耍賴不肯收拾。遇到嚴格的老師就乖乖自己收拾。但老師之間可是會交接紀錄住民們的情形,以公平的方式積極鼓勵住民學習生活自理。
回想起初到宜蘭教養院服務,住民不配合教保老師指令、亂跑等看似脫序的行為。裘以安經過觀察,理解到有些自閉症住民因固著性,難以適應教保老師的人事異動。所謂山不轉,路轉。住民無法調整,老師就彈性變通。
例如有位住民會不斷地詢問何時會「辦桌」。因為「辦桌」在這位住民的心中與過年和家人圍爐團圓畫上等號。照顧一大夥兒的住民,又不時被叨問,有的老師可能會沒好氣地回:「吼,沒有要辦桌啦!」住民接下來就會心情沮喪。如果順著他的話:「就要辦桌了喔!」住民下半天的時間都很開心。
依據住民們不同的特質「因材施教」。住民的比例陽盛陰衰,院內陽剛氣盛。裘以安與其他教保老師發揮女性特有氣質,用撒嬌的方式:「幫忙收拾一下嘛。」住民們在柔情攻勢下完成指令。
住民東西用完沒物歸原處,自閉症的阿宗不會坐視不理,主動上前將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老師們可是很歡迎這項固著行為。除了照顧,教保老師從住民不排斥的事情中發掘出他們生活自理的功能。
圖說:住民臉上藏不住的喜悅
逛夜市體驗新鮮感
兩台休旅車出發前往冬山鄉的清溝夜市。清溝夜市每週三在地限定,小吃攤樣式琳瑯滿目,有著各式的夜市玩意兒。寬廣的路面拱著不被大樓遮蔽的穹蒼,夜市的人潮多卻不顯擁擠,更沒有士林夜市、墾丁大街的濃厚觀光氣息。走在清溝夜市,住民們換個與平日不同的環境,顯得悠閒、愜意。手裡握著零用錢,盤算選哪些攤位好。還得精打細算,訓練認知、算數能力。
第一站,大夥兒不約而同地圍繞餡餅攤的發財車,屏息望著老闆將韭菜盒子煎成漂亮的金黃色。之後,人人手拿一只油包紙袋,裡面裝著熱騰騰的韭菜盒子,大快朵頤一番。寶寶一大口咬下韭菜盒子,宜蘭教養院公關石淑燕:「別急,別急,熱餡燙口,慢慢吃。」
圖說:「炸物燙口!慢慢吃喔。」
光哥是緬甸華僑,所點的小吃都要加辣,藉著味蕾喚起滇緬小吃的家鄉味。從光哥享用美食的神情,旁人都能感受到散發出的幸福光輝。
巴不得能遍嚐夜市豐富,一杯500毫升的手搖杯飲料,才第一口就將近喝了一半。伊甸員工牽著阿宗,先幫忙保管他的飲料。
當晚逛夜市的住民們身心障礙的外顯性較不明顯。榕榕牽著凱凱的手,走在夜市裡。彷彿能看到藏在成人的身軀裡,小哥哥友愛照顧小弟弟,以免走失的心情。
圖說:光哥(右)的味蕾喚起滇緬家鄉味
帶住民逛夜市,伊甸員工的包包裡預備著面紙、濕紙巾,不時照料住民們的清潔衛生。住民們也就像小孩般需要大人的關愛。
同行的行列中,寶寶的父親從事物流業,英年早逝。父親過逝後,母親將寶寶送到宜蘭教養院,並不時從台北來看望寶寶。搬了家後,寶寶的固著性使他回到家卻大感不適。加上在院內的配合度低,的確就像頑皮的孩子。
圖說:住民們就像小孩子般需要關愛
經過細心觀察,石淑燕發現寶寶喜歡乘車,坐在7-11窗邊凝視著過往的車輛,特別是貨車出現時,寶寶會不自覺地微笑。也許是貨車令他憶起亡父,因此外出乘車也作為寶寶在院內正向行為的嘉獎。能夠乘車去逛夜市,寶寶自然滿心期待。
夜市的店家向住民發揮了蘭陽精神的敦厚親切。晚上七點天色全暗了下來,品嘗了餡餅、烤肉串、珍珠鮮奶,榕榕的肚量仍有空間,精算餘額,可以再來一份蚵仔煎。寶寶則添購了一雙新拖鞋,展現當晚的豐碩成果。長達一公里的夜市,大夥兒施施而行,享受清溝夜市的好時光。
圖說:享受清溝夜市好時光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08.28 NO.391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