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兒時家鄉 圓一個想家的夢想
生性害羞內向的阿德,對他來說,無法忘懷與父母親一起製造的回憶,與鄰居阿姨對他的關懷,在2011年時主動提出重遊故居,而今年在院方安排下終於成行,為阿德圓一個返家尋根的夢想。
文│陳玠婷 部分攝影│何維綱
宜蘭教養院的圓夢計劃成員之一為智障者阿德(化名),已年近60歲,他個性害羞,情感非常豐富,他記得以前與父母親的過往點滴,想到家,臉上不由於得泛起思鄉情愁,難掩落寞。
阿德回憶過往,他原本是家中獨子,與父母親住在兩層樓房中過著幸福的生活。但自從父親因病過世,母親擔心年老後無力照顧阿德,因此與鄰居阿姨將阿德送至宜蘭教養院代為照顧;一年後母親因病辭世,至此阿德已無親人在世陪伴了。社工林政穎表示鄰居阿姨雖然和阿德非親非故,但是她幾乎把阿德當成半子般對待,不時來探望阿德,順道帶衣服、吃食給他,對他疼愛有加,阿德也非常依賴她,常常開口說起阿姨的種種。
祭拜親人 冥冥之中受到指引
而今年的尋根之旅,阿德從宜蘭回到原生地─基隆,到海印寺祭拜父母親、回到故居並順道探訪鄰居阿姨。海印寺─是阿德小時候常與母親去的地方,他記得每次都要走過長長的階梯,和母親邊走邊玩,才能到達寺裡,虔誠祭拜放在這裡的家人們,也因為母子倆時常到海印寺,寺裡工作人員也對他們有著深刻印象。
陪訪社工林政穎、柯宜均與林照洋老師,先前未知阿德父母親的牌位位置,而阿德也記不起來,所以一行人在海印寺中轉了好幾圈都找不著,直到他們停下休息,阿德指著一旁的柱子對社工說:「我看到我爸爸媽媽的名字。」原來是阿德的父母親因對信仰的虔誠,曾捐助海印寺立柱,寺裡將捐贈者的名字刻上紀念。阿德就站在柱子前,用手輕輕摸著上面的字,陷入回憶中,沉默不語。
也因為知道父母親的名字,工作人員協助阿德順利到父母牌位前上香祭拜,懷念與母親形影不離的時光,阿德說:「我那時候告訴媽媽在這裡(宜蘭教養院)過得很好,請媽媽放心。」
懷念以前的生活 難掩感傷
離開海印寺後阿德回到家,鄰居阿姨連忙帶他進家門,在兩個人互動過程中,眾人都能感受到她對阿德的關心,與阿德對她的依賴,林政穎說:「阿姨是阿德現在生存的動力。」阿德在家中一樓繞了一圈,在柯宜均引導問他說:「記不記得這裡?」他大聲說:「記得!」在這棟兩層的小樓房中,到處都是阿德與父母親的記憶,他不曾忘記,放在心裡偶爾回味。
後來在附近巷弄中到處走走,阿德記憶猶新那是父母親曾牽著他走過的路,行走間遇見附近鄰居,他們皆會高興地與阿德打招呼,一句句問候讓他充分感受家鄉的溫暖!現在的阿德,體力大不如前,身體機能逐年下滑,心情也不甚開朗,可是每當想起阿姨就有些動力,衷心希望這樣的動力轉化為阿德願意好好生活的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