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年齡近百的阿嬤分別是親家與親姐妹關係,年邁的她們在嘉義梅山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內(後文簡稱梅山日照中心)相聚。

縱使三位阿嬤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失智症,從細微的互動中仍可見到她們對彼此的關心,溫馨的姊妹情歷經時間風化依舊不減當年。

IMGP0859

文|許可晴 照片|伊甸基金會公關中心提供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輩失智了,還可以做什麼事嗎? 伊甸日照處用生活和工作復能,結合三處托老中心長輩讓他們親自下廚,端出一道道美味佳餚,以廚藝會友,「作伙」來坪林市集交誼。

123_4698

(鶯歌大湖托老中心長輩作滷味販售,各個笑開懷。)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一群失智長輩走出日照中心,來到坪林活動中心準備大顯身手。他們在廚房各個展現絕活,料理平民小吃,用創意市集和坪林長輩進行一場交誼活動。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疫情三級警戒時,限制聚會、遠端上班、餐廳禁止內用,種種迫不得已的防疫措施讓民眾直呼「被悶壞」。

三級警戒時期,你我尚且可以透過網路與彼端的親友通話,維持人與人間的溫度,然而對於住在病房內的精神疾病患者來說,不僅家屬難以前來探視,病人甚至連打通電話出去都是難上加難!

然而,精障家庭在疫情中面臨的多項難題中,這僅是冰山一角。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聽見精神疾病家庭一個個孤立無助的故事,伊甸舉行記者會,立法委員王婉諭及范雲也現身站台,盼政府及大眾看見精神疾病家庭在疫情中的艱難處境。

圖一
-記者會中的行動劇環節還原了精障家庭在疫情中面臨的窘境。-

文|許可晴 照片|伊甸基金會公關中心提供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新加坡的卓麗琴因愛遠嫁來臺六年,成長於有個酗酒父親的失和家庭,婚姻兩字曾經離她相當遙遠。

 

擁有一對聽障父母和多重障礙的哥哥,她自年幼起便承受著孩子不應得的壓力,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信仰成為了她的光,照亮了生命中的晦暗角落。

卓麗琴分享她的見證故事。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是「看天吃飯」或是「人定勝天」,農民自古以來脫不開與大自然的密切關係。因應人口結構的變化、氣候變遷等因素,人與土地之間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蔡佳真

 

「你要吃飯?還是吃麵?」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端恩語-巫士椀第21集 語音版

 

 

【雲端恩語第21集(語音版)】弱視者學國字,妙趣橫生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端恩語-巫士椀第21集 文字版

 

   /巫士椀牧師      刊頭製作|蘇麗華        刊頭圖片來源|pixabay     

【雲端恩語第21集(文字版)】即便弱視,也可以擺脫目不識丁的

(圖說)伊甸早期弱視國字班由巫牧師授課,老師教中文,學生指正老師的台灣國語,台上台下笑成一片,課程妙趣橫生。

 很多人很好奇,盲人要怎麼認識「字」的呢?誰說盲人不識字?盲人分為全盲與弱視(所謂三分目等稍能看見),盲人的字有點字與國字兩種。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端恩語第21集(回應文)】在信仰裡得到力量  在合作中相

(圖說)一群好朋友聯合開了健康按摩站,因著信仰得力,因著友誼給力!

 

文|李燕

 

同樣身為弱視且精於按摩的兩位盲人——江美麗與陳東華,相識於伊甸早年由巫士椀牧師帶領的靈光團契與瞽音詩班,因此展開近35年的友誼。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時在化工廠工作,世植伯伯因而患上腦下垂體腫瘤,經歷了6次腦部手術,後遺症對他的記憶、行動、語言能力及視力都造成些許影響,也迫使他在50多歲的年紀提前退休。

原先日常活動是在家看電視,成為台北頤福日照中心的一員後,世植伯伯的生活不再只能面對冰冷的電視機,而是擁有許多繽紛色彩。

20211022-23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住偏遠地區的癌友到都會區就醫所費不貲,伊甸愛心棧提供病友免費住宿服務,減少他們舟車勞頓之苦。伊甸不僅號召愛心房東加入行列,11月30日也發起募款音樂會,邀請民眾共襄盛舉,為愛點亮一盞燈。

 

愛心房東代表曹愛蘭現場呼籲更多民眾加入愛心棧服務行列 (1)

         (愛心房東代表曹愛蘭現場呼籲更多民眾加入愛心棧服務行列 。)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