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擁抱慢慢猴繪本戲劇表演。)
「小猴,看媽媽呀!」小猴沒有反應。
「小猴,叫媽媽呀!」小猴聽見了媽媽的呼喚,但依然沒有做出反應。透過戲劇演出,呼籲大眾能理解、接納慢飛天使,也喚起他們對早期療育的意識。
(圖說:擁抱慢慢猴繪本戲劇表演。)
「小猴,看媽媽呀!」小猴沒有反應。
「小猴,叫媽媽呀!」小猴聽見了媽媽的呼喚,但依然沒有做出反應。透過戲劇演出,呼籲大眾能理解、接納慢飛天使,也喚起他們對早期療育的意識。
(圖說:鳳山早療中心小麥從仰賴氧氣機到能背著書包到處跑跳。)
氧氣機曾經是小麥的「小跟班」,不管到哪裡總跟著小麥。來到伊甸鳳山早療中心後,小麥努力學習與氧氣機告別,過程中有抗拒、常哭泣,但她仍努克服。小麥在訓練下,終於能靠著自己的能力呼吸新鮮空氣。
文|許幀貿 攝影|何坤益
矮小的體型,看似平凡的一位阿嬤,走進健身房,竟馬上能成為所有人的焦點!她是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的健力國手李彩薇,即便年紀已長才接觸健力運動,她用行動證明自己,年齡不是問題,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有無限可能。
文|許幀貿 照片|何坤益
今年三月底,李彩薇將參加世界經典健力賽的選拔,有機會挑戰世界健力最高殿堂,再度為國爭光。平常時候的李彩薇,身分是一位大學通識老師,談到現在的訓練量,她說:「寒暑假一周練習六天,開學後一周訓練四至五天。」
(圖說:畢柳鶯醫師分享斷食善終理念。)
「如果能再來一次,我可以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來面對生死課題呢……?」這句話,訴說了許許多多前照顧者們的心聲。當最愛的人即將要離開,你的心中有不捨、有放不下,但人生本是條會邁向結束之路,我們要如何好好和他迎向終點呢?
伊甸Podcast節目〈先來一杯,我們再聊〉,邀請到了衛福部臺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分享她倡導的理念——斷食善終。
(圖說:親子共讀好處多多。)
當同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和人對話時,你發現家中的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只能伊伊呀呀,或是只會簡單的單詞而擔心不已。透過早期療育介入,讓語言治療師治療訓練外,平時進行親子共讀,也是刺激孩子語言發展的好方法之一。
文|蘇麗華 圖片來源|Pixabay
(圖說:陳艾美用歌聲來榮耀 神。)
陳艾美有一副好歌喉,她待過演藝圈、從事教職工作。2008年 神突然呼召她,「你不只站在台上,要到處去做我要你做的事情。」如今她去過30個國家,用以歌載道方式,宣揚上帝的國。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一只掛在後背包的織心鋁線鑰匙圈,隨著許淑卿走路的步伐輕輕晃動,心形鑰匙圈在黑色背包的襯底下,托出手工藝的質樸與獨特。這個鑰匙圈出自於伊甸身心障礙者之手,這份小禮被許淑卿看重且珍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