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 整理/詹慶臨
「我一定會照顧孩子到我死的那天。」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孩子身邊,還有誰能代替我繼續照顧孩子一輩子?」
「我好希望能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我想要活著幫孩子送終。」
口述/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 整理/詹慶臨
「我一定會照顧孩子到我死的那天。」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孩子身邊,還有誰能代替我繼續照顧孩子一輩子?」
「我好希望能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我想要活著幫孩子送終。」
文|朱聖恩 攝影|楊政翰
「蒝蒝,你記得媽媽(埋放)在哪裡嗎?」伊甸基金會屏東縣布建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林邊據點)社工林靜絹一邊問,一邊對照手機裡一年前的照片,確認方位。
文|朱聖恩 攝影|楊政翰
導盲志工絡繹不絕地引領視障朋友來到 “Eye聚會”─伊甸基金會專為視障者舉辦的聚集。受中颱杜蘇芮的影響,雖然下著傾盆大雨,與會者彼此問候、各個臉上洋溢燦爛的笑容,與外頭的天氣形成對比。
「祢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祢已將我的麻衣解下,用喜樂給我束腰…」負責司會的黃舒芸朝氣滿滿地誦讀詩篇30篇。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伊甸基金會—桃園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以下簡稱通報中心) 曾遇過一位長得精緻漂亮的女孩,她在幼兒園不說一句話,都快上小學了,才被發現疑似是選擇性緘默症。通報中心同仁著實為這孩子感到心疼,若是她的情況能及早被發現,就不用在小小年紀壓抑這麼久。
通報中心主動受理由衛生、醫療院所、幼托所、社政、保母及家長等單位通報的發展遲緩兒童(含疑似),透過制度化方式迅速轉介至相關服務單位。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進到小學的銜接過程,在家人和師長多方的協助下,使幼兒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此也是兒童發展的延續。伊甸以「幼小銜接」圖文系列,陪伴孩童健康成長。9月即將開學,來點收心操,上小學銜接順暢。
校閱|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楊淑雅助理教授、基隆市南榮非營利幼兒園
企劃|朱聖恩 圖|阿瓜是廢瓜
(圖說:新新(左)看到五顏六色的拼圖,臉上藏不住笑意,那是她最喜愛的活動。)
新新患有中度智能障礙,伴隨有固著的學習特質。她無法快速融入團體生活,或是與陌生人互動。剛來到葡萄藤小作所時,教保員何秋燕問她話,她總是閉口不答。一有情緒,則會皺眉、敲頭、用力壓著肚子和尖叫等來回應,讓人摸不著頭緒,該如何理解新新的想法呢?
新新是家中的獨生女,跟媽媽感情非常親密。每天由媽媽載她到小作所,開啟新的一天。新新有固著行為,褲子口袋總是鼓鼓地一包,把喜愛的玩具全部帶在身上,滿足她的安全感。
(圖說:伊甸長期捐款人林傑民。)
「雖然肢體不方便行動,卻能夠在那年代創立伊甸基金會,真的很不簡單!」提到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林傑民稱頌不已——這同是林傑民成為伊甸長期捐款人的起源。
自出社會有穩定收入後,林傑民就固定捐款伊甸基金會,小善慢慢累積成大愛,至今已長期捐款27年,從無間斷。
文|許幀貿 攝影|許幀貿、金涵卉
(圖說:燕巢家園以「家」為念。)
自從2006年 12 月聯合國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 19 條「自立生活和融合社區」,台灣積極推動全日型照顧服務,並且連結資源,使服務使用者能穩定生活、融入社區。2014年迄今,漸漸重視身心障礙者由機構服務轉銜至社區生活的意願。
(圖說:一日回收零錢捐志工,匯聚愛心到伊甸。)
您是否曾經在便利商店、早餐店、餐廳等等店家看過一個小小的透明塑膠箱?它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民眾的愛心,成了一股暖流來到社會福利機構。隨手捐贈的零錢,卻是對社會的大助益。
一日志工|許幀貿 攝影|何維綱
(圖說:小作所學員苦練樂樂棒球,在賽場上發光。)
學員拎起手中的球棒,眼神凝視著球……打擊出去,是一支安打!站上壘包的瞬間,選手露出得意的笑容。而此刻防守方則是不敢輕忽,小心提防下一位打者,刺激緊張的攻防戰感染全場,場面沸騰……。
「伊甸小作所樂樂棒球賽」開打這天,四所南區的小作所(心園、幸運草、蒲公英、葡萄藤) 蓄勢待發要站上球場決一勝負。伊甸今年三月開始積極推動樂樂棒球運動,為在地近百名身心障礙青年,規劃四個月的體能訓練課程。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比賽當天終於到了拿出成果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