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038s

(圖說:多年後,遵學媽媽再度前往伊甸東港早療中心擔任志工,協助照顧慢飛天使。)

 

睽違多年,遵學媽媽再度前往伊甸早療中心擔任志工。儘管是短暫陪伴慢飛天使,在她的內心是無比的充實。陪伴的過程,讓她回想起帶遵學接受早療服務的點滴,有過甜蜜、艱辛、家人不諒解及釋懷等情緒,眼角不禁流下淚水。她感謝有早療的協助,遵學才得以擁有全新的人生。

 

文 | 謝馨霈  攝影 | 簡瑞廷

 

一早,住在恆春的遵學媽媽風塵僕僕來到伊甸東港早療中心,準備擔任志工,協助照顧慢飛天使。

 

「小朋友~今天有位志工媽媽來陪伴我們喔!」教保老師說。

語畢,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門口這位可藹可親的「媽媽」。

 

桌上放滿棕色黏土與底圖,今天要來幫長頸鹿穿衣服。教保老師、遵學媽媽及慢飛天使大手牽小手,合力將黏土搓長條、搓圓,再將一顆顆圓點黏到長頸鹿身上。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005s

(圖說:今天要用黏土為長頸鹿穿衣服。)

 

看著慢飛天使們用著小小的手指努力捏塑黏土形狀,遵學媽媽在一旁想要出手協助,又想讓孩子自己完成。回想遵學成長的點滴,她知道「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放手讓他們去做,才能飛得更遠、飛得更高。

 

「老師,你看我的長頸鹿,他穿上衣服囉!」小男孩開心展示作品。

 

雖然製作過程跌跌撞撞,慢飛天使們仍努力為長頸鹿做出一件件衣裳。遵學媽媽笑著說:「讓他們多嘗試,即便胡亂黏貼也沒關係,擁有經驗才是最重要的。」讓手忙腳亂的美勞創作課程,氣氛顯得十分溫馨、富有童趣。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011s

(圖說:遵學媽媽引導孩子一步步製作出圓滾滾的斑點。)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042s

(圖說:遵學媽媽陪伴在慢飛天使身旁,隨時注意他們的安全。)

 

緊接著,老師安排體適能活動,活力四射的兒童們跨步、跳躍、協助搬放器材等樣樣皆來。遵學媽媽伸出手、彎著腰,緊隨孩子身旁,深怕他們受傷,母親擔心孩子的神情一覽無遺。

 

當孩子去午休時,遵學媽媽表示,經過短暫的志工時光,勾起家中兒子接受早療服務的回憶。她也直呼照顧一個發展遲緩兒已經精疲力盡,更何況要照顧十多位孩子,「老師們辛苦了!」,慢飛天使有伊甸早療真好。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070s

(圖說:遵學媽媽牽著小朋友的手,耐心引導他們自行用餐。)

 

孩子,你永遠是媽媽心中的牽掛

其實,遵學媽媽身為慢飛天使家長已邁入第19個年頭。談到孩子時,媽媽忍不住誇讚遵學的懂事、好學,一連拿出許多獎狀、獎杯等來分享,誰都看不出遵學曾經接受過早期療育。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127s

(圖說:孩子的笑容如同溫暖陽光,給予遵學媽媽無盡的勇氣。)

 

原來,遵學兒時有「類自閉症」傾向,在語言及認知發展遲緩,還好在伊甸早療1年半的學習,讓他趕上成長步伐。今年19歲的遵學,剛成為金門大學大學一年級生,住進宿舍、尋找工讀機會,開始人生新階段。

 

整理遵學房間時,媽媽的回憶像藏寶箱,被開啟後傾洩而出。當時,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中,卻被護理師發現1歲半的遵學疑似發展遲緩,經評估後,來到伊甸早療中心接受療育服務。她笑著說:「原本擔心孩子會被下藥,便毛遂自薦的來中心當志工,近距離了解何謂早療。」機緣下成為固定志工。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150s

(圖說:回想孩子接受早療的點滴,遵學媽媽不禁聲淚俱下。)

 

「你能想像教他扣釦子,教了三個月都學不會嗎?」

「面對生活和兒子是發展遲緩兒的壓力,我也曾經想要一走了之。」媽媽聲淚俱下地道出這一段過往。

 

媽媽育有二子,對照弟弟的情況下,覺得遵學特別難教,無論示範幾次,他都無法模仿複製。反倒是弟弟看一、兩次就會,這讓媽媽備感挫折,加上與先生的摩擦,曾經想要放棄人生、一走了之。好在有信仰及信念的支持,相信持續堅持就能看見希望,決定陪著孩子接受早療課程。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169s

(圖說:媽媽播放遵學在兒時接受早期療育課程的影片。)

 

「孩子既然生了,不只是要將他養大,而是盡能力帶到好的方面。」

「身為母親的責任感,讓我有力量將孩子扶養成人。」媽媽語氣堅定地說。

 

打起精神,為母則強的使命感,媽媽努力陪著遵學,一同訓練口語及肢體能力。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遵學3歲半時,終於等到「可以銜接至一般幼兒園」的好消息。雖然遵學的情緒問題依然存在,時而影響著他的行為,但老師、媽媽用智慧與耐心陪伴他,並鼓勵他定期運動,穩定情緒。去年更是考進金門大學成為大一新生,踏上全新的旅程。

 

這一切的進步,讓媽媽感到欣慰和驕傲,更感謝伊甸專業團隊及時的介入,不僅協助遵學趕上成長歷程,也接住家長徬徨不安的心。

 

熊愛攝影_20240223_伊甸基金會_東港早療志工活動190s

(圖說:科技讓遵學媽媽與遵學交流情感無距離。)

 

在得知遵學母子的故事後,東港早療中心主任林巧雯分享,早療服務對家庭來說有兩個重要的面向。第一:0-6歲是幼童的黃金療育期,若在6歲以前給與多元刺激及學習機會,將有助於成長。第二:早療是跟小朋友互動的開端,鼓勵家長,讓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支持小孩,陪伴孩子去使用校園、社區、鄰里等的資源,積極面對孩子成長上的挑戰。

 

孩子的未來是一條漫漫長路,伊甸早期療育服務將陪伴慢飛天使和家庭,突破他們成長困境,趕上發展步伐。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4.24  NO.447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