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伶、邱芳鈺、陳怡芳早療 三人組 願愛天天住你家

文︱楊可玉

(圖說:三峽福利服務中心的同工們都是滿懷熱忱、為愛付出的一群人。)

三峽福利服務中心各項業務中,「早期療育」服務這個區塊,由劉芷伶組長以及邱芳鈺、陳怡芳兩位教保老師共同負責。

所謂早期療育,服務對象包括零到六歲、各種類別(障別)發展遲緩的幼兒。他們可能在健兒門診中被發現異常,經通報轉介而來,發展遲緩的項目與程度各自不同。

走進伊甸三峽服務中心,不算寬敞的辦公區裡,有著成排的隔間與座位。大部分的位置上不見人影,少數幾位「看家」的同工輕聲笑語,溫暖的氣氛令人感覺自在。可以想見,如果所有座位的主人全數到齊,會是怎樣一幅熱鬧的光景。

三峽服務中心面向弱勢族群,和樂氛圍之下,其實工作量負荷頗大,「我們所提供的服務方式,包括定點、啟蒙與到宅。三項裡面,只有定點是在學校進行,其他的都要進到案家裡去。」

陳怡芳說。早期療育的對象雖然不區分障礙別,但教保老師主要針對的是發展遲緩的個案(非重症),在了解案家對孩子發展的需求後,視情況給予引導與刺激,有時可能需要結合職能治療師一起進行。

 

(圖說:課程中,教保老師講解並帶孩子入烹飪實作課。)

 

機緣聚,齊心愛小孩

 

由於到宅是主要的服務方式,全體組員(也才三位)同時都在辦公室的機會

並不多;不過組員之間感情親密,坐下來便是一番七嘴八舌的熱絡,讓初見面

的人自然融入其中,完全不用擔心「破冰」的問題。我們聊起各人擔任早療人員的緣起與心志,三人你看我、我看你,紛紛笑說當初走進這一行其實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

「那時有一個朋友到這裡來做個案管理,問我要不要也來『做做看』,就這樣開始教保老師的工作。」頭一個回答的邱芳鈺快人快語,「我原本就是念社工的,進到伊甸之前,已經有幾年的相關經驗。」至於問到學習與實際工作的分別, 邱芳鈺妙答:「差很多!從前在學校看的都是大孩子,早療面對的是小孩子,小的當然比較可 愛。」

 

「我讀的是幼保,畢業後在幼兒園工作。那時也接觸過一些比較特殊的孩子,但是比例不高。」陳怡芳接著分享,「後來結婚搬家換工作,有機會進到社福機構,在那裡再次進修。

 

一開始先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實習,從照顧好手好腳的孩子開始,慢慢累積經驗。」

「我也是學社工的,是她的學妹,」最後發言的劉芷伶不疾不徐地笑指邱芳鈺,「那時剛好填到這個志願,畢業後的工作能夠學以致用,加上自己也喜歡小孩,所以心裡並不排斥。」

 

至於身為社工人員的成就感或使命感,劉芷伶認為,那是在工作的經歷中自然而生的,「畢竟我們照顧的都是屬於比較弱勢的孩子。」


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 〈新蘆葦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