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

來賓/施文遠博士、尹可名牧師  主持/詹慶臨  錄音/李繼吾  刊頭設計/謝馨霈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其實人生是不斷地遇見,遇見人、遇見地方、遇見事物,那遇見的當中的轉變,就看我們能不能去抉擇、把握,然後去珍惜。

 

精彩片段:(22:02-23:15)

施:原本他們有一千個民族,有的在山、有的在沙漠、有的在海邊、有的在河流;然後二百多年前,1788年的1月26號,英國跟愛爾蘭軍隊就來到澳大利亞,開始佔領他們的土地,然後開始有了悲慘的事,這些殺害、生病、死亡的事發生,所以神讓我有機會來做醫藥(服務)、幫助他們財富健康的時候,同時要真正的了解,他們心中所受的傷害。

:好像他們孩子裡面如果有幾個,那就有一個會被帶離家庭,然後去到另一個地方?

施:對,其實甚至最大的傷害,就是你剛才講的,叫Stolen Generation(失竊的一代),就是被強拖去的下一代,三個孩子教會搶走一個,離開他們的父母親……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施文遠博士出生於香港,多年任職於醫療領域的研發和教學工作,包括免疫學和病理學。先後考獲英國伯明罕大學和澳洲悉尼大學的博士學位,研發原住民的草藥。在神的帶領下,於2020年進入了浸信會摩靈神學院進修神學,要在澳洲原住民中事奉。

 

訪談片段摘要:

(02:02)施文遠博士從免疫學博士到教育學博士的轉折歷程

(09:14)尹可名牧師從化工轉到社福領域,劉俠是關鍵人物,與她輕鬆聊天,自然而然地就被她的愛融化了。                      

(13:27)「2005年夏天,一個澳大利亞人,張開雙手,好像要擁抱我,他說:『哈利路亞,你就是那個我要找的人。』……」於是施文遠博士的生命有了一個轉彎

(17:36)尹可名藉著成立【古今中外樂團】,服事了很多社會邊緣人

(19:57)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在這塊大地土生土長了六萬五千年,他們喜歡人們稱呼「土著」,施文遠博士視他們如兄弟,希望一起開拓豐盛的未來。

(26:15)幫助身心障礙者找到人的尊嚴與幸福,是上帝給尹可名牧師的服務方向。

(29:24)對於弱勢朋友,不只是在生活上的協助,提供健康、財富和教育的訓練,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

(32:12)祝福禱告

 

:歡迎聽眾朋友來到雲端恩語,與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在雲端我們都希望看到彩虹,可是在彩虹之前都會先有雨,那這些雨可能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些挑戰、一些挫折,可是它常常帶來的是另外一個新的方向、新的夢想。今天我們也為您邀請到的一位博士,那這位博士呢?他是從香港一直到英國去讀書,後來又到了澳大利亞,在這個過程裡面,他的生命有很大的一個轉折,他就是施文遠,施博士,你好。

施:你好,大家好。

:今天來我們節目當中講故事的,除了施博士以外,還有一位啊,這個尹牧師,尹可名尹牧師,他也是伊甸基金會的常務董事,他去的地方也不少,他是從彰化一直到屏東,後來又到了臺北,後來又到了中壢,後來又到了臺北;哈哈,對,這樣的一個經歷裡面,其實他生命有很大的一個轉折。好,原來學的是化工,後來又學了心理跟管理,那問候大家吧,尹牧師。

尹: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尹可名,現在是有機會成為一個牧者,是尹可名牧師。

:不過我們還是叫你可名好了,比較親切一點好嗎?

尹:好,OK

:那我想說很好奇的,我們博士來到我們節目當中,特別呢?遠從澳大利亞過來,其實今天錄完音,他馬上就要回去了,那博士本身,是拿了雙博士,免疫學博士,還有教育學博士,那為什麼你會想要讀這兩個科目?因為免疫學好像在醫學領域,後來又到教育,其實呢,你的人生呢?可分為兩段,一個人生上半場是博士跟教授,然後人生下半場更精彩,在我們的下集節目當中,會跟大家再來說後續的故事。那我們先也要了解,施博士在人生的上半場,在學習的過程還有在學校教書,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這麼大的轉折呢?

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真的很希望來跟大家分享這個生命的故事,我在香港出生,在香港學習受教育,一直就是最初完成香港理工的,就是在醫院裡面工作十一年的時候,心中就覺得不希望一直在醫院都是做一樣的工作,所以在三十二歲的時候,跟太太跟我的三歲的大女兒,首先在人生當中做一個大的決定:就是辭掉我醫院的工作,然後又去一個英國這個地方來念這個免疫學。那個時候家人,當然爸爸媽媽很反對,不過我就跟爸爸媽媽說,你不是希望我們找到人生的目標來追隨,所以他們雖然不開心,還是讓我們去。然後很難過的是,爸爸在我讀博士的時候,他因著大腸癌離開了;所以我就決定讀完免疫學,我就決定用這一個的背景,用這一個學習來做抗癌的研究西方的醫學。然後那個時候哥哥告訴我,你不一定要回來香港,就是在哪個地方可以做研究做的好,你就選擇。所以我跟太太,跟當時第二個女兒已經在英國出生了,跟他們一起去到澳大利亞雪梨這個地方,已經是二十六年前的事。

:啊,免疫學蠻重要的,我就一個人身體要健康,免疫力要強,而且癌症呢?現在也是我們這個十大殺手當中的,應該是第一名了,那您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在西醫裡面的領域裡面,你覺得你所學到的一個最大的重心會是什麼?

施:那可是很特別的,我們在澳大利亞的雪梨,那個是一個全球一個很好的,特別是研究血癌的中心,我們做的就不是研究這個癌細胞那個部分,反而是研究病人的免疫的部分,病人他雖然有癌症,他的免疫力還是有的,還是最少有一半,不過當這個癌細胞不斷的增生,身體這個免疫就會減低,所以我們那個研究,就是研究怎麼樣的西方的這些藥,可以來幫助這些病人。其中一個後來那個時候有一個特別的藥,中文叫反應停,可能另外一些名字叫沙利竇邁,這個特別的藥是什麼呢?就是原本在加拿大在美國1960年左右,這些原本是給這些孕婦,這些要生孩子的婦女來用,不過後來這些嬰孩出生,手腳都很短。再用在血癌,因為他是六十歲左右發病,這些血癌的病人,在美國就跟醫生說,醫生,我們你給的這些化療藥,都沒有多大用,現在有這個藥會針對血管增生,可以減輕,因為癌細胞是需要血管,所以這些病人甚至來叫他們的醫生,嘗試一下這個有對嬰孩有問題的、對孕婦有問題的藥,特別的研究出來。他們發現這個的病人,真的用這個藥,居然這個效果很好,我們這個研究組就來研究這個藥。原來這個藥是多方向,就是說有幾個我們身體的點,它都可以有作用,有什麼特別就是說,這個藥讓我想到,我們很多的傳統的藥,包括中醫藥,很多不同的化學物,針對身體不同的部分,其實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不一定是西方的藥,來幫助我們。

:好像回歸到一些生命的原點,我們內在是有一個很大的一個潛力。你剛剛講的免疫系統,有時候我們生病要靠我們的免疫系統去面對,但是我們的這些藥物,不管是天然的,或者是化學的,是加強這免疫系統,能夠把它激發出來,你的意思是這樣嗎?

施:是的。

:我覺得真的非常有意思。那在我旁邊的這位可名先生,其實他本身也是學化學,化工,可是後來當了化工的逃兵,去研究心理,這好像,跟施博士的這個方向有點類似,本來是學西方醫藥的,後來進入到傳統裡面,從大自然裡面去萃取一些最天然的植物來幫助我們的身體,其實這個都是上帝的創造,對不對?

施:對!

:那我這邊也很好奇,就是尹牧師你為什麼會想要從化工去讀心理呢?

尹:嗯,其實人生喔,是不斷地遇見,遇見的人、遇見的一些地方、遇見的一些事跟物,那遇見的當中,就是我們能不能去選擇去抉擇,然後把握,然後去珍惜。從高中的時候是遇見我的老師,一個化學老師,高中時他就用全英文教學,我們沒有座位,幾乎每個都擠到前面去。那有的坐在位子上,有的坐在講臺旁邊,就跟老師來做對談,那這個老師非常的風趣,也非常幽默,那他也不管學生你會不會吵,因為大家不敢吵,因為聽課都來不及。但是只要吵鬧的人,他就給「三下」,就是伏地挺身三下,那大家就很開心了,

:三下很快嘛,對呀,那誰會怕他?

尹:但一下要撐一分鐘,那就不得了了,同學撐不到兩下,能通過三下三分鐘的,大概從他教學以來,據說大概只有一兩個通過而已,我們喜歡這位老師,所以我們班的同學,大部分70%的人就選擇化學領域、化工領域,但是當我們進到大學的時候,發現化工領域,它是一個當時是一個蠻沒落的、夕陽的,是一個不斷地重複的,也蠻算是固定無聊的。那因此呢,我有一個機緣,就轉學到心理。那在心理系裡面學習,遇見我的好老師林治平,他就說,今天我們這個社會學的課程,你們自由分組,那你們有一些領域你們可以去探索。那當時我們這個領域,就去探索一個在當時很夯的(主題),因為以前,有一陣子就是很多的老兵,那他們身上會刺著一個幾個文字,因為他很懷念家鄉,懷念大陸,所以,就刺了四個,再加四個字,因為左手四個字,右手四個字。一個叫反攻大陸,那另外一個就不要講了,因為現在已經政治不敏感了。那這個刺青,到後來又看見有些圖騰,叫做原住民,他們也是刺青,他們每個族群刺青的一個位置也不一樣,有的在臉上。所以老師就給我們這些方向,本來我們這一組選擇刺青,但是我們同學裡面女生,就很怕說她如果研究這個主題,有一天她也身上被刺青,怎麼辦啊?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劉俠(杏林子)心裡懸念著身心礙障的同胞,不顧己身病弱,決定回應神的呼召,成立了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那個年代很保守,事情感覺是很怪的。所以我們就轉成研究一個單位,在那個年代剛好是伊甸基金會劉俠,呼籲社會大眾說,你們來關心臺灣有一百萬個身心障礙者,這些是她切膚之痛,她心裡的痛,因為她也是一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產生全身骨骼僵硬。所以她幾乎是動彈不得的人,她的身體常常是大痛、劇痛、小痛、中痛、狂痛,沒有不痛,但是她人生,人家是痛苦,她是痛快,為什麼她痛會有快樂,因為她遇見主,所以她要把上帝的愛分享給大家,所以成立伊甸基金會就是希望更多的幫助這些軟弱的人,那我就進來了。

:哇,所以呢,你說你化工到心理,那心理有進入到社福還有特教,其實這一條路看起來好像沒有相關,可是冥冥當中的一個愛的呼召,對不對?就好像剛才施博士講到他本來是西方的免疫學家,後來呢他又成為了草藥科學家,這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是不是?

施:對!

:好像你也是遇見了一個奇蹟,遇見了一個怪人。

施:對,不但是一個怪人,其實大家會想,我如果是一個西方的科學家,怎麼會願意轉來研究很不一樣的傳統醫學?有一天在夏天的2005年,早上十點鐘,我經過我醫院的後面,有一個教堂,我手拿著一本我研究的課本,在我前方有一個人頭髮蓬鬆,張開雙手。

:哇,好像愛因斯坦哦。

施:哈哈,對,差不多。一個奧大利亞人,張開雙手,好像要擁抱我,他說:「哈利路亞,你就是那個我要找的人。」

:不認識的陌生人。

施:我說,你要找誰?他說:「我要找一個手拿著聖經的人,」我說,這個好像聖經,但這個不是聖經,不過這個地方是在教會的門口,你在這裡等吧。二個小時以後,我又經過那個地方,他還在那裡,一遇到我又張開手,說:「哈利路亞!你就是那一個我要見的人。」

:哇,他關注你很久了,還是說他並不知道某個對象,只是他知道說某一個時地,他會碰到的那個人?

施:他說是拿著聖經的人,我就問他,我說我也是基督徒,告訴我為什麼你在這裡,他就說他以前是酗酒的,然後他就認識耶穌,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他說,那天早上神來叫他,從他住在雪梨的海邊,坐公車去城市,然後轉車從城市去醫院,然後醫院巴士站下車,走下斜坡,然後對他說,你會遇到一個人拿著聖經,給他一句聖經的經文,我說你告訴我這句的聖經經文,好像馬利亞,我會將神的話,放在我的心中。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哇,希望不是說你懷孕。

施:哈,不是。那個話是馬太福音第10章第一節,耶穌呼召他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驅逐污鬼,醫治各樣的疾病,那年我剛好有機會考慮,就是有這個研究的基金,要不要來做這個傳統的醫學?我覺得這句經文給我一個亮光,一個同樣的傳統藥居然是說什麼能夠醫百病?這個病可以醫,同樣的藥又可以醫治那個病,我就跟我的老闆說,我要轉做這個傳統醫學。我的老闆跟我說:「哎,Daniel,我的英文名,他說,你是對你的專業,來『自殺』了,」我說我不管,因為我來做研究是為了癌症的病人,跟他們的家屬,目的是希望找到可以幫助他們的,所以說那個一個特別的故事,讓我真的從一個西方的藥的研究,轉到傳統草藥。然後,傳統就很特別,我的學生就帶著不同的他們的傳統植物,有中東的、日本的、泰國的、巴西的、也有澳大利亞的,這些都是原住民的草藥,所以神就開路,讓我有機會來認識不同的這些的傳統的植物。

:所以都變成神農氏的子孫,去嘗遍百草,希望藉著這個草藥,能夠來看到幫助人,更健康的一些很好的元素跟材料。將來呢可以製作成一些,可能有一些產品吧,或者是直接可以來食用的。我想這個關鍵的時刻,真的很重要。像可名來講的話,他本來也是說他在伊甸基金會,做了研究以後,那他想說可以離開,那劉姐就呼召,希望他能夠留在伊甸,擔任她的秘書工作,後來他就跟上帝講說兩年,待兩年就好了,兩年之後呢?他另外還有一些想法,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轉折,對不對?

尹:其實不敢講想法,因為最主要是一種叫做現實。來伊甸第一個月的薪水,真的發現要未來養家跟活口,養家還可以要活口,萬一生了小孩要幾個口,讓我養不容易,所以我跟神說兩年、兩年就好,沒想到兩年到了,去找劉俠也沒有跟她講,來不及跟她講要不要離職,她就一直跟我們聊東聊西,自然而然地就被她的愛融化了。我的經歷跟施博士有一些是還蠻小類似的,他的父親是大腸癌,我的父親也是大腸癌,那大腸癌的過程當中,我有機會去照顧他。然後呢?我在伊甸的一個服事,也有遇見酗酒的人,那我就成立一個《古今中外》樂團,那這個樂團每一個人都是軟弱的,那眼睛看不見的,包括那個酗酒的,包括那個流浪漢的,把他們組合起來,好像資源回收的人被神所用。那我們就用《古今中外》這個樂團,然後在臺灣到處傳福音。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尹可名牧師和伊甸早療團隊合影。

 

所以剛剛講的這個「遇見」,是一個蠻關鍵的,我遇見的劉俠,那又遇見了剛剛講的,流浪漢、酗酒的,那這當中我們怎樣產生一個叫做愛啊?那這個愛,就是從心而出發,包括講我父親是大腸癌,我要照顧,那後來我也成為一個很特殊的一個職份,叫做長照人員,我考上了這個長照的執照,我去服侍老人,去幫助老人,那時候面對這個挑戰還蠻不容易的,因為那時候身份還算有一點點,就是說是理事長、董事長等等,那要做一個第一線的,神讓我走回第一線,那是一個最直接的服務,所以這也是一種「遇見」的關鍵。

:真的是很特別的機遇。好,那我們再回到了博士這邊,因為我們今天要藉著這個施文遠博士,還有尹可名牧師,他們的故事,我們用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是他們生命中交叉比對兩個故事,好像是個平行線在行走,可是我們會覺得他們之間是有交叉點的,會有一些共同的一些因素,我想那一份因素,我們剛剛有體會到了,是一種對於愛的關懷,對於某些人的在乎,願意更多地來付出。我知道博士後來您也到了澳大利亞,去看看他們那邊還有一些什麼樣更好的一些材料,那你裡面有很多的水果、材料,那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有些什麼樣的內容物呢?是我們平常比較少看到,可是在那裡卻是一個寶藏。

施:對,其實神很奇妙的。每一個民族有這麼多年幾千年,甚至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說,他們叫自己做土著,是因為他們說我們已經在這裡六萬五千年。在這裡土生土長,他們就是這個地方的主人,所以他們是很願意人家叫他「土著」。

:哇,對呀,我剛開始還再想我們叫他土著,會不會不禮貌?

施:不會。

:就像我們在臺灣原來是叫原住民叫「山地人」,後來好像他們是山的「山頂洞人」,好像沒有開化,他們也不太喜歡這個名稱,後來我們就統一叫原住民。但是您說的這個土著,他們會很開心、很自豪的事,因為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與這塊土地能夠共生共長。

施:對,你講的他就是這麼自豪,他們有的植物,舉一個例子,有一個英語叫kakadu plum。哇,這個梅在北領地,在昆士蘭,在西澳,在澳大利亞最北方的一條線,在最熱的地方,哇,這些莓很小,不過它的維他命C,居然是一個我們的經常會吃的水果的十倍,orange的十倍,哇,這麼厲害。

:啊,這個,它的中文有翻譯嗎?這種果實叫什麼,叫plum?

施:這個,plum就是莓。

:啊哈,就是像我們常吃的什麼藍莓,這樣子比較小型。

施:這是小的。

:可是豐富的維他命C,是我們的柑橘類的10倍。

施:各位,全球最高的這個維他命C。

:哇,那可以帶來很大的抵抗力。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kakadu plum,這個莓出現在澳洲在北領地、昆士蘭、西澳,在澳大利亞最北方的一條線最熱的地方,富含維他命C,是orange的十倍。

 

施:所以為什麼要保護這些人,當我來了解他們的時候,我不單是了解到,他們這些豐富的資源,他們很願意來介紹他們好的東西,讓這些好東西跟別人分享,我這一點我很覺得很開心,看見他們有這樣的心;不過同時我要談他們土著有很悲慘的經歷,就是因為二百多年前的殖民對他們的影響,這一點,他們面對的事,不過他們還是願意來跟人分享。

:是,可是他們原先也不知道說,這個果實擁有這麼豐富的營養效果,可是經過了博士你的醫療團隊、研究團隊去瞭解之後,他們可能更加地覺得,哇,感謝這個恩典,覺得能夠生活在這裡成為土著,是一個很偉大的事情,可能過去他們會覺得蠻卑微的,因為你剛剛講到說,曾經發生了一些慘烈的事情,讓他們的家庭生命都受到威脅。

施:對,這是因為原本他們有一千個民族,有的在山、有的在沙漠、有的在海邊、有的在河流;然後約二百年前,1788年的1月26號,英國跟愛爾蘭軍隊就來到澳大利亞,開始佔領他們的土地,然後開始有了悲慘的事,這些殺害、生病死亡多的事發生,所以神讓我有機會來做醫藥(服務)、幫助他們財富健康的時候,同時要真正的了解,他們心中所受的傷害。

:好像他們孩子裡面如果有幾個,那就有一個會被帶離家庭,然後去到另一個地方?

施:對,其實甚至最大的傷害,就是你剛才講的,叫Stolen Generation(失竊的一代),就是被強拖去的下一代,三個孩子教會搶走一個,離開他們的父母親友,一剛出生就拿他離開,去哪呢?去一些教會辦的中心,是因為政府1910年到1970年六十年這樣長的時間,希望有一個同化的政策,希望要一個澳大利亞,其實這對這些原住民,有一個很大的傷害。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失竊的一代,也譯作被偷走的一代,是澳洲政府從澳洲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處強行帶走的兒童後裔。澳洲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及教會根據各自議會法令,在名為「同化政策」名義下,實為種族歧視與文化消滅手段,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家庭帶走兒童,主要發生在1905至1967年,一些地方直到1970年代仍有混血兒童被帶走。

 

: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本來就是土著,還以為他們就是英國人,或者是因為他們也被分配到不同的寄養家庭去嗎?

施:嗯,有一部分是到這些寄養的家庭,其他的就是做廉價勞工,就是勞動的。這些工人政府扣他們的工資,所以是一個整個社會的問題,以及他們到現在就是有這樣的困難。

:這個問題也蠻大的,哈,難怪帶來了很大的傷害,那他們家庭也都被拆散了。我相信很多的父母,在這時候一定是非常傷心。這也讓我想到,像我跟可名,我們在伊甸基金會服務,其實我們也看到很多的弱勢者、身心障礙的朋友,那這些朋友們,其實他們內在是有非常大的一個潛力的可以激發,可是人常看到他們不足的地方,反而要去改變他們;或者是要去扭曲他們的生命,可能很多他們的醫療權、就業權,他們的教育權,這些都受到影響。所以劉俠女士,當初設立伊甸基金會,也是看到了有些人,他們原來的天賦人權被剝奪,我想這也是可名當初的心情,願意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尹:一樣啊,跟施博士剛剛講的有四個字是一樣的,就是他看到原住民的悲慘事件,那我們投入這些所謂的社會福利身心障礙者的關懷,他們也遇到很多的悲慘的歷程,那我們遇見這些人,他們的困境不曉得該怎麼辦?當時我們投入的時候,臺灣那時候對於身心障礙朋友還認為是他的家、他的祖先,或者是他做了什麼樣不對的事情,所以造成是不能走、不能看、不能聽,甚至呢,他是多重障礙,那他們的生命的困境不曉得該怎麼辦?

 

【雲端恩語第48集(語音版)】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

(圖說)尹可名牧師(左)和伊甸長照單位文藝創作者者合影。

 

所以我們當時在推動所謂的身心障礙者的權利跟福利的時候,然後一開始是發現他們有四個「就」啊,我們說「四就」,是就學,就學的困境;就業,就業的困境啊;就醫,就醫環境的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就養,他們如果說比較軟弱的障礙者,他們到了六十五歲,父母都死亡了,剩下他,他怎麼辦?他們長大以後,也沒有機會工作,也不想去哪裡,好像人生從此被遺棄。更多的是很多嚴重的肢體障礙者,他們人生是沒有高度的,因為他們站不起來,他們只有左右爬行啊,或者是面對的是,不知道桌面上是有些什麼好吃的東西,所以整天只能在家裡,因此他們的困境怎麼做?因此我們投入了伊甸,這個是四十年來可以看到,就是說整個殘障福利法越來越改善,所有的社會福利也越來越進步,所有的環境,包括交通的障礙跟建築的障礙都慢慢改善,我們現在到車站的時候,搭車不管搭高鐵到什麼,捷運交通工具都有無障礙設施,他們有尊榮,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可以面對自己去面對他們的,要上車、下車不用人家扛,也不用人家抬,讓他們的生命裡面得到尊嚴,改變很多。

:這也是在福利工作上,帶來他們生活的福祉,其實像是博士來講,他當初到澳大利亞,也是希望能夠幫助土著們,他們在健康跟財富的上面,那在健康的方面,你們還做了什麼努力呢?

施:在健康方面,我們基本上就是以這些傳統的植物,將它成為有價值的、有用的健康產品,讓他們將來賣出去與人來分享,然後這個利益就可以回到他們的社區當中,來做他們的教育,繼續可以生產更好的產品,同時也讓他們經濟更加獨立。

:所以不是征服,也不是統一,也不是剝奪,而是用之於他們,將這些得到的財富,繼續地讓他們有一個善的循環,不管是健康和財富方面,施博士也好或伊甸基金會,都會發現了我們的弱勢的朋友,他們所需要的不只是在生活上的協助,健康財富和教育,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那這個更重要的部分我們會在下一集的節目再跟我們聽眾朋友一起分享。我覺得這份愛的串連,非常的不容易,看到了上帝帶領了施博士,是怎樣的在醫學的領域裡面,後來經過了教育,能夠把一些醫學的概念、一些養生、或者是在教育方面、人的生命哲學能夠教導到當地澳大利亞的土著,那這個過程裡面,神就一步一步地在預備你。所以有很多人說退休以後,就是要遊山玩水啊,然後含飴弄孫,可是我們發現,博士是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就像可名弟兄,他也是到了六十幾歲,才去讀神學院,後來就成為牧師,這個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對,我們會在下一集的節目當中繼續的跟大家來分享。非常謝謝施文遠博士,從這麼遠的澳大利亞來到我們當中,最後要請施博士為我們祝福禱告。

 

禱告:

施:好,我們一起禱告。我們天上阿爸父,我們感謝祢,因為祢是祝福我們的神,祢祝福我們,讓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感謝祢給伊甸基金會這麼多的同工,這麼多的志工,他們一直都是傳出愛,將祢的愛傳出去。我們感謝祢,我們每一個人神都有預備,我們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有的是開心,有的是受苦,不過我們知道祢讓我們有這些的經歷,是讓我們可以更有同理心,可以幫助在我們身邊有需要的人。我們感謝你給我們這樣美好的時間,也要求祢來祝福在我們旁邊的聽眾,讓每一個心中都有平安喜樂。我們求祢幫助我們過每一天的生活,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阿們,謝謝施博士,還有可名,讓我們真的感受到我們每個生命都是被祝福的,而且我們也要成為別人的祝福,要把心中的那個愛能夠活出去,把愛傳遞出去,非常謝謝各位今天接受訪問。

施:謝謝。

尹:謝謝,拜拜。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3.20   445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