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構的服務使用者不睡覺,三更半夜起來找東西;又或是夏天炎熱,逕自套著外套不脫下……面對生活大大小小問題,身為職能治療師的楊沛璇輕鬆以對,她從不貼標籤,試著找出他們的根本原因。在她眼中,他們是一群可愛、想法再簡單不過的人了。

職能治療師的獨白:換位思考 他們其實很單純!

(圖說:職能治療師楊沛璇(中)課後發小點心給服務使用者。)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過去在醫院精神科上班,楊沛璇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職能治療室,負責的個案有100多人。轉換跑道來到機構服務,只服務1/3的人數,心想應該駕輕就熟,實際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用心服務的她,把身心障礙朋友當成自己的家人般對待,愛就在當中滋長,讓服務充滿溫度。

 

「機構裡面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以前在醫院,病人接受診療後返家,楊沛璇的服務跟著結束。進到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身心障礙朋友住在這裡,機構就是他們的家,服務變得很全面,跟醫院大相逕庭。

 

從生活起居 關注他們需要

 

她從身心障礙朋友的生活起居,一點一滴看見他們的需要。例如:智能障礙者有認知需求,她便帶領他們上認知團體課,並配合圖卡教學, 幫助他們反覆學習。

 

教學過程中,又發現許多身心障礙朋友沒有口語能力,便開始研究溝通輔具,並申請採購,讓他們可以對外溝通。

 

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朋友在機構住久了,輪椅長年耗損,她心想:「是不是要換一下?」她立即去進修甲類輔具評估人員,強化自己的專業,跟新竹市輔具中心合作,協助汰換掉老舊輪椅。

 

中心一位腦性麻痺患者由於塊頭較大,長年輪椅坐下來,不僅坐姿不良且擺位也不對,最後髖關節、膝關節嚴重扭曲、變形。他的輪椅耗損快,零件更換不下10-20次。

 

楊沛璇與輔具中心人員討論6-7個小時(一般人30分鐘),並聽取這名腦性麻痺患者的意見,最後幫他挑選一張令他滿意的輪椅,防止他日後上半身歪掉,脊椎側彎壓迫胸腔,造成呼吸衰竭的危險。

 

喜歡外出的他,有了舒適的輪椅,可以自己推著輪椅到附近公園透透氣,「即使他是住在機構,這部分他還是可以有他的權利。」楊沛璇還思考輪椅的實用性,方便他返家使用都能無障礙。

 

日常中,有了生活輔具,身心障礙者就能便利生活。她特地將有些身心障礙朋友的飲水杯改成斜口杯,方便他們就口,不易撒出液體。

 

「我要做一個問題解決者,用我的專業去幫他們處理掉,讓教保員可以好好工作,服務使用者可以好好生活。」楊沛璇說。

 

不帶成見 企圖找出解方

職能治療師的獨白:換位思考 他們其實很單純!

(圖說:楊沛璇分享她在機構遇到的生活點滴,她用方法一一解決問題。)

 

有時教保員向她反應有誰晚上睡不好,她便思考是環境問題呢?還是他運動量不足呢?又或是他需要調藥啊?憑著一股熱心,不斷驅動她替服務使用者解決生活大小事,讓他們生活變得更好。

 

有的自閉症者沒有口語能力,當他有需求時,他的表達很直接,就會去碰你。有時他想喝水時,自己去拿水,結果把廚房弄得一地都是,無形中會被誤認為是搗亂,其實背後是要喝水。

 

和自閉症者相處,他們叫人的時候,有時拍打力道很重,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感覺異常。平常人寫字,知道要出多少力,就可以把字寫出來。可是有的自閉症者有本體覺問題,他必須要很用力,才會感覺在寫字。相對地,拍打力道抑是。

 

所以不要用一般價值觀去框架他們,而是要能換位思考,楊沛璇說。

 

在機構,有的人三更半夜不睡覺,一直走來走去,一連幾天吵醒同寢室的人,會被認為是頭痛人物。這時楊沛璇會跟教保員溝通,了解原因。最後發現他只是襪子不見了,有可能襪子被收錯,或是被放錯櫃子,一時間找不到而已。

 

還有人喜歡外套,夏天炎熱,依然套在身上不離手,令教保員不解。楊沛璇要教保員設身處地想,一般人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對身心障礙朋友而言,他只有一件心愛的外套,當然會愛不釋手。又或者,這件外套套在身上,或許有家的味道,對他來說穿在身上不是為了保暖,而是覺得有一份安全感。

 

「你要因每個服務使用者的狀態,去改變你的想法。」她不帶成見,去分析身心障礙朋友最近有否異常情形,有行為問題呢?亦或是身體不舒服?還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後端出A、B、C策略去試試看,企圖找出解決辦法。

 

試著用同理心去看待問題,「他們想法其實很單純。」是楊沛璇的體悟。

 

活動設計多元  延緩失智長輩退化

職能治療師的獨白:換位思考 他們其實很單純!

(圖說:楊沛璇(站立者)帶領身心障礙朋友上認知課程。)

 

疫情期間,服務使用者無法出門,難免心情鬱悶。這時就設計有趣的活動,譬如繪畫課、音樂律動、手作課程……等等,多少可以彌補他們心中一點缺憾。

 

每天與服務使用者朝夕相處,楊沛璇與他們培養深厚感情。「對一些服務使用者來講,他們甚至有的沒有自己真正的家,因為可能父母都不在了。」看著他們日漸退化,有時急速衰退,一個月後就過世。

 

「唉!」楊沛璇對生命無常輕輕嘆了一口氣說:「你看了這麼多,就會想說可以怎樣發揮你的專業,去思考你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的服務對象。」像是回想大學時有沒有修過這方面的課程,或是跟主管爭取外部進修,希望能貢獻己力。

 

對應服務,面對老化的服務對象,她會思考失智症活動可以再加強哪一個部分,延緩他們身體功能退化。「讓長輩還可以走樓梯、緩坡,而不是身體功能直線下滑(失能)。」

 

活動設計要強迫失智長輩動腦,不能只是要他們數數,不然他們一定覺得很無聊。反之,要他們拿錢去買東西,興致馬上提高。

 

即便失智症不可逆,維持生活品質和延緩退化是做得到的。楊沛璇透過「懷舊課程」帶他們回想剛來中心到現在的模樣,參加過哪些活動?去哪裡郊遊?透過照片回顧他們的生命歷程。

 

有時還會準備老明星照片,讓他們猜一猜,或是播放老歌,引起他們的共鳴。「我覺得老歌其實很有用耶!」有的人講話語意不清,但是一播放他們熟悉的老歌,例如:鄧麗君的〈甜蜜蜜〉、鳳飛飛、葉啟田的歌曲,馬上可以朗朗上口。

 

有時楊沛璇唱錯歌詞,還會被服務使用者糾正。「我們那些長輩從音樂當中,重新找到樂趣。」她拉高分貝分享道,「我們還培養出葉啟田的狂熱粉絲,在想以後長輩是不是有機會去參加葉啟田的演唱會呢?」看到長輩熱中討論,楊沛璇覺得懷舊課程對他們來說很有意義,不會覺得有老了不中用的感慨。

 

處處用心服務  生活過得開心

 

職能治療師的獨白:換位思考 他們其實很單純!

(圖說:楊沛璇(右1)在身心障礙者畫展中與嘉賓一起合影。)

 

目前機構身心障礙者的平均年齡為45歲,肌肉多寡與跌倒風險息息相關。體適能方面,職能治療結合營養師、護理師和社工跨專業團隊,強化身心障礙朋友增肌減脂的運動。

 

透過握力測試,找出潛在高危險群。安排他們固定去踩腳踏車,或是做健康操時拿啞鈴,增加他們的肌肉量。營養方面,由營養師評估來增加他們蛋白質粉。

 

生活處處都可以看到用心的服務,「我的願望就是要活得開心,服務使用者也是,既然他們是主體,活動設計就要盡量好玩,協助他們找到他們喜歡的,這樣我就做到教師的責任。」本著這份信念,服務六年下來,楊沛璇愛上這份工作,一一體現服務價值的所在。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10.12  440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