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間到,有些孩子回到家享用熱騰騰的飯菜,卻有另一群孩子,只能單獨面對空蕩蕩的屋子。當家庭不足以成為一座溫暖的避風港,還有誰能夠接住這些孩子,守護他們那純真無邪的笑容?
文|許可晴 攝影|伊甸基金會公關中心提供
下午四點,一群「小怪獸」湧進家樂課伴據點,小學生鬧哄哄的晃到自己的座位上,國中生則默默走進一旁的教室。
國小孩子正值活潑好動的年紀,課伴據點負責人莊老師費了好大一把勁才讓他們乖乖坐定位;志工在一旁也沒閒著,連忙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各種誘惑集中到作業本上。
同學們放學後在這裡吃晚餐、寫作業、學才藝,這是家樂課伴班的週間日常。
(莊老師以及志工們費了一番力氣才讓孩子乖乖坐下寫作業。)
用對方法帶孩子 小頑皮也能是小可愛
孩子吵吵鬧鬧,在他們天真的笑容背後,藏著特殊的家庭背景,有的遭受過家暴,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則是暫住在寄養家庭。
「這裡的孩子大多注意力不集中。」莊老師指出班上多數孩子們面臨的問題。
要讓孩子立刻養成乖乖寫作業的習慣是不可能的,來幫忙的志工一開始通常拿孩子沒辦法,教功課不成,反而還被抓去聊天,無法脫身。
面對孩子的躁動,莊老師通常會給孩子一週的適應期,與他們約定好,適應期一過就必須慢慢進入狀況,多數孩子願意配合,但偶爾也會出現例外。
「他的頭腦是四年級的水準。」講起三年級的小宇(化名),莊老師直誇讚他的聰明,然而聰明的小宇卻像顆小炸彈,不專心寫功課就算了,走到哪聊到哪的性格,讓他所到之處總是非常「熱鬧」。
莊老師靈機一動將他的座位單獨調至最前排,四周都沒有同學,總不能聊天了吧!同時,她也向全班同學宣告,坐在最前面的孩子要當全班的好榜樣,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小宇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自己身負重任,從此居然能乖乖坐在位置上寫功課了。
(小宇現在能夠乖乖寫作業,是同學們的好榜樣。)
另一個孩子小浩(化名)剛來課伴班時,連一個字都無法靜下來寫,總是將腳卡在紅色塑膠椅中,把椅子當高蹺踩,在教室裡跑來跑去,要不就是表演單手伏地挺身的特技。
勸說多次無用,莊老師知道孩子好動,因此跟小浩說,每在教室跑一圈,就必須坐下寫一個字,孩子居然欣然配合。
計畫實施兩個禮拜,效果漸漸明顯,現在小浩已經能夠乖乖寫作業了,遇到新來的同學調皮搗蛋,他還擺出「前輩」的架式,分享自己的經驗談,令莊老師感到十分欣慰。
「你要對我兇我才會寫。」某天小浩突然對她這麼說,莊老師感到不解,孩子又補上一句:「我爸爸說的。」原來孩子曾遭受過家暴,認為「被兇」才是正常的,童言童語本該是懵懂可愛,小浩這番話卻讓她紅了眼眶。
從事課伴服務多年,莊老師對於孩子很有一套,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了解他們並用適合的方式引導他們成長是相當重要的。用對方法,每個「小頑皮」都可以是「小可愛」。
抓住人生目標 「小大人」的成長
國中課伴班與外邊的嘈雜形成強烈對比,國中生靜靜地坐在教室裡,即將面對生命中第一次的大型學科考試,課伴班請來專業老師授課,希望能夠加強他們的學科能力。
國中是充滿疑惑的時期,一腳將邁入大人的世界,另一隻腳卻仍踏在孩子的領地。「一定要讀書嗎?」「未來要做什麼?」面對前方的各種選擇,這群國中小大人多少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國中生已有「小大人」的穩重,來到課伴班便主動寫起作業。)
為了促使他們對未來有些想法,社工不時安排講師分享生涯規劃,帶來的效果令人訝異。
阿康(化名)原先是個不愛讀書的孩子,在課伴班不理老師,也不認真上課。某次生涯演講過後,他像是開竅一般,決定深耕自己烹飪的興趣。每天下課來到課伴班,阿康就直奔廚房,協助廚房阿姨準備大家的晚餐。有次段考將近,他被下令禁止進入廚房,還抱怨:「莊老師不讓我煮飯!」,可見他對於烹飪懷有多大的熱情。
阿康依舊不愛讀書,但他找到了人生目標。現在的他畢業了,也成功考上夢想的高職餐飲科。
「如果太看重他們的成績,很多孩子會感到氣餒。」莊老師這麼說道。
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課業輔導,課伴班還開設才藝課程,並在週五舉行「青年聚會」,就是為了開發這群未來主人翁更多的可能性。
家長的習題 「他也許不懂你的愛」
家樂課伴據點成立五年來,促成許多孩子的進步和成長,然而教育必須回歸家庭。如何將「改變」延伸至家庭?這是莊惠和社工正在苦惱的問題。
「你如果沒來這裡(課伴班),回家要吃什麼?」莊老師曾向孩子問到。
「吃泡麵。」沒想到孩子的回答令人揪心。
家樂課伴班中,許多孩子家中的經濟狀況不佳,家長多忙於工作,甚至只能透過監視器確認孩子是否到家,他們沒有時間看顧孩子,更別說花心思在「教育」上頭。
「家長只有遇到事情會聯絡我們,希望我們能立刻協助解決。」莊老師與社工頗感無奈,教育的問題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的,而是必須在生活中慢慢實踐。
一位國小生多次欺騙家長,父親獨自照養女孩,用罵、用打都試過了,誰知女兒竟還手,令父親束手無策,這才求助莊惠。然而欺騙的行為可大可小,應在第一次發生時就嚴肅告知孩子事情的嚴重性,而不是到無法管教時才向老師求助。
為了將善意的援手深入家庭,課伴據點曾辦理親職講座,但多數家長不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有問題,因此報名率並不高。
「家長認為自己已經很關心孩子了,但那個方式不見得是孩子可以感受到的。」如何讓家長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並積極解決?社工一席話點出了家樂課伴據點現階段遇到的難題。
(莊老師以及社工用心為孩子付出。)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Edward Spranger)說道:「只有在愛的溫度裡,教育才能成功。」
「謝謝上帝讓我們有好吃的晚餐可以吃。」、「謝謝志工老師來教我們功課。」當孩子在晚餐前安靜下來禱告,輪流訴說著感謝,可以看到志工、老師以及社工的愛,是如何影響著這群孩子們。
發生在家樂課伴班的孩子身上,那不可思議的進步並不是奇蹟,而是真心付出帶來的結果。只要多一點愛,多一點關懷,孩子的人生也許就此產生轉機。
(孩子輪流拿麥克風,在飯前帶大家禱告。)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1.02.17 NO. 4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