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Joseph是美國交換生,因緣際會下來伊甸服務。)
Joseph是一位在政治大學交換一學期的美國交換生,
主修國際關係的他,對中文非常有興趣,
來台灣學習的過程中,讓自己的中文能力進步突飛猛進。
在伊甸服務期間,協助行政庶務、到機構陪伴身障朋友,用愛滋潤每個人的心房。
文│邱慶宜 攝影│王致尹
眼前這位白白高高的美國大男孩,正是伊甸的實習生Joseph,他分享實習生這個身分在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差異:
「在美國當實習生,他們不會讓實習生做事,頂多泡咖啡、送文件等等跑腿雜事,
但在伊甸,會讓我感覺到我也是這裡的一份子,比如說:設計暑期營隊教案或是到服務單位為身心障礙者服務。」
在美國實習,實習生的主導性並不高,但是在伊甸,這裡的人總會給予空間,讓他發想、徵求他的意見。
當他要設計教案時,對於這方面完全不熟悉的他,很難想像自己能夠勝任這份任務,
不過伊甸卻很願意教導他,該如何下手、要如何設計,給予他許多幫助,
這讓Joseph認為,他能夠在這裡學到更多東西。
對於台灣人的熱情,Joseph非常感謝,儘管自己可能因為外表的緣故而總是被注視著,但是台灣人都非常願意主動的幫助他。
Joseph謙虛地說,自己的中文還不是很流暢,但台灣人還是相當有耐心聽他說話,
例如:當他到餐廳點餐時,服務生願意聽他說很多次。
對一個外國人來說,當他們手足無措時,台灣人施予的援手,都讓他感激不盡。
(圖說:Joseph細心的協助住民進食。)
無障礙環境 願意出門
比較台灣與美國對身心障礙朋友的環境,Joseph表示,能在台灣的路上看到許多身心障礙朋友,
但這不是代表台灣身心障礙朋友的數量比較多,而是台灣的無障礙做得比較好,讓身心障礙朋友願意走出室內,多到戶外走走。
另外,台灣與美國在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方面,也有許多不同。
在美國家庭,家長大多會親自照顧孩子,因此孩子也會有長時間在家中,無法外出;
但是在台灣卻有許多的不同,台灣人願意將孩子交給專業的團隊照顧,讓孩子的生活能更加多采多姿。
樂於助人 感受良多
由於自己的所學與伊甸的服務是天差地別的兩件事,不過Joseph卻能從中學習,並且認為所有學習都是有助於自己的。
他說,在學校時,會幫老師做資料蒐集與分析,因此當時學會的資料檢索在伊甸也派上用場。
由於伊甸有許多國外的服務,會需要一些翻譯文件,Joseph在這部份幫了許多忙,
伊甸同工紛紛表示,有Joseph幫忙他們將中翻英的文件校稿的更流暢,讓他們非常感激。
(圖說:Joseph十分熱心助人,有顆柔軟的心。)
樂於助人的他,在伊甸讓他有更多深層的感受。在某天的實習日子,任務是帶著伊甸大龍養護中心住民到大賣場體驗購物,
Joseph分享:「他們其實沒什麼錢,手中只有100元。」很高興能夠帶著他們體驗購物,但是望著他們手中的100元卻覺得心疼。
Joseph的母親是位社工,或許受到母親的薰陶,讓他有顆柔軟的心。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6期 2018.6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