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部落都有她的服務

進行一趟到宅療育,車程就是十多公里之遠,余楊秀卿每天在南台灣奔走,深入偏鄉和高山部落,幫助慢飛天使。在療育的輔助下,孩子們一個個進步,就是她最大的回報。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來到屏東縣新來義鄉,映入眼簾的是一幢一幢八八風災整齊劃一的永久屋,伊甸小雄鷹早療服務據點就坐落在園區內。這一天,教保老師余楊秀卿一早就從東港鎮風塵僕僕地到教室等待,準備迎接新來義部落和附近鄉鎮的慢飛天使上課。

來到教室,慢飛天使見到一群陌生人,不是躲在父母後面;就是見狀害怕大哭了起來。在老師的安慰下,才稍微平復了情緒。入班後,余楊秀卿用繪本導入教學,配合情境教孩子認識水果種類與配對。安晞外表是一位小帥哥,但是一親近才會發顯他少有口語。拜訪這一天他非常融入課程,配對成功時,在大家的鼓勵下,不由得泛起笑容,臉上的小梨渦更加的明顯,也讓他鼓起勇氣不時地上台回答問題。

一旁體型健壯的小孝,是一位過動兒,看到別人都有父母陪在身旁,當天獨自上課的他顯得有些寂寞和躁動不安,甚至耍賴在地上不願配合;看著他人一一答對問題,心急的他只是用哭鬧表達他的焦慮。直到課程進行一半,他才穩定情緒,一把抓起他最愛的香蕉,跟著老師和同學搶答。

余楊秀卿說,小孝是一位過動兒,媽媽是主要照顧者,面對不按牌理出牌的他,在教養上莫可奈何。所幸來到小雄鷹早療據點,一切有了不同。透過親子互動和親職講座,開始掌握技巧,也能讓孩子稍稍穩定情緒和學習。課堂上見到他拿著手做的香包呼嘯滿場跑,快樂的心情全寫在臉上。

余楊秀卿陪著慢飛天使走過每一個學習歷程,在她眼中孩子都是寶貝,他們有時只是缺乏環境和文化刺激,當生活經驗不足時,便造成認知上的發展遲緩。她舉例,在部落或是偏鄉,鮮少有超商或是超市,購物經驗相對缺乏。如何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認知?她建議父母不妨將課堂主題延伸到家裡,例如可以先講解水果特徵、再讓孩子觸摸表皮、聞聞香氣,再將水果切開觀察表皮和果肉顏色等差異,最後品嘗,便能進行五感刺激,豐富生活經驗。

看著爸媽陪伴孩子一起動手做香包,在縫針的動作中進行精細動作訓練,香包散發出香氣,孩子們湊近鼻子聞一聞,不僅促近親子關係,也帶動孩子認知和學習。余楊秀卿從生活中找題材,帶領早療家庭一步步跟上學習腳步。上完課,當天下午余楊秀卿又將騎上她的摩托車到佳冬鄉做到宅療育,這一趟路有18公里之遙,她穿梭在車陣中,不時要閃避砂石車,路途艱辛又危險。「他們出不來,我只好進去。」那一份關懷孩子的心不變,從東港到新來義部落、再到南臺灣的鄉鎮都是她服務的範圍,看到孩子進步,她認為辛苦一切都是值得。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4 期 2017.6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