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愛的照料


失能者進駐養護中心,少了家人在身旁,照顧服務員擔起第一線的照料工作,傾聽他們的需要,予以協助。不分晝夜、假日,照服員總是將自己擺上,用最真誠的愛守護在旁。愛牽起服務的兩端,即便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能傳遞溫暖。

文|
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不分晝夜,每一天黃月琴騎著摩托車從三芝鄉到淡水沙崙上班。九月份北台灣才歷經梅姬颱風肆虐,中心一大片玻璃遭襲擊而破裂,散落的碎片歷歷在目,那是風雨交加的一天。別人放颱風假,黃月琴依然得輪班,到班的路上摩托車被陣風吹得偏離道路,她顧不得危險冒著風雨前往,因為她知道養護中心的住民正等待她們的照料,工作不能停擺。這一份堅持,一待就是十多個年頭。

回首過往,單親媽媽的她,一肩扛起家計,取得照服員的證照後,便投入伊甸愛德養護中心的照顧行列。服務路上,與住民從陌生到熟悉,相處起來有如朋友般,每一位住民的習慣與背景都瞭若指掌,照顧久了有住民還因此開玩笑叫她媽媽。聊起這個緣分,黃月琴忍不住哽咽的說:「他最後不敵病魔走了。」

(圖說:貼心照料,給住民溫暖。)

照顧重症 無微不至

玻璃娃娃的他,脊椎嚴重側彎,半夜不時要幫他翻身,移位時得小心翼翼,「他連輕碰都會痛。」擺位時要特別喬到正確位置,才能讓他舒適。坐輪椅的他,只能靠著幾根能動的指頭操控輪椅,他仍積極到職訓局受訓,接案做電腦代工,想早日就業。無奈天不從人願,病況惡化,不喜歡進醫院的他,總是拖到病情嚴重最後一刻才就醫,在治療室無法言語只能靠呼吸器維生,講到這裡,黃月琴悲從中來的說,「他很能忍痛,真的很辛苦。」

在養護中心,重症住民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數。「你很難想像昨天見面時人還好好的,怎麼隔天卻天人永隔。」照服員督導林美珠說,照顧臨終病人心理壓力很大,因為你不曉得他們何時會嚥下最後一口氣。在起居照料上,不時和他說說話,叫叫他,用關懷的心陪伴在旁。在她服務的對象中,一位住民入住半年就離世,令她相當不捨。來時已二度中風,由於傷到腦部,不時會尿濕尿褲,還會挖糞塗牆,屬於較難照顧的對象。前期還能言語,進出醫院多次後,話少了,最後連力氣也沒有了,退化得非常快。深怕他有不測,照服員每一個小時幫他量血壓、血氧,但是生命微弱,最後平靜地離開人世。

情同家人 吐露心事

做這一行感嘆人生無常外,中心也有不少令人鼻酸的故事。林美珠說,有人被緊急安置進來後,就再也找不到家人。還有人年輕時打拚的家產,一夕間被家人敗光,現在中風的他,連醫療費都付不出來。更有因病無法言語,只能靠表情或是皺眉跟照服員溝通,表達身體不適。甚至有住民失去聽覺和視覺,只能用打頭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存在感。還有臥床多年的住民,哪裡都去不了,只能望著工作人員興嘆。「每一位住民都有他的故事。」照服員照顧久了,與住民情同家人,更是訴說心事的對象。

(圖說:照服員督導林美珠投身服務多年,她說與住民早已情同家人。)

投以微笑 一切值得

「有時住民投以一個微笑,都會讓人很開心。」林美珠說,看到住民因為被照料得當,總是會微笑以對,這不僅代表他們身體安好,也讓一切辛勞都很值得。服務過程中,偶爾也會遇到難題,例如有住民常常會髒話不離口,久了也就習以為常;還有住民帶有軍人出身的硬脾氣,有時會暴力相向,當脾氣一來,兩三位照服員都阻擋不了他。面對種種困難,照服員早已摸清楚每一位住民的脾氣,何時該說什麼,該用什麼方法應對都一清二楚。

從事照服員工作多年,黃月琴和林美珠從年輕做到中年,歲月不減她們服務的熱忱。工作輪三班制,失眠是家常便飯,有時得依靠安眠藥助眠。問起如何兼顧家庭?有時不得不做一點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她們盡其所能照料失能者,陪伴他們度過歲歲年年,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有愛相守。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6 期 2016.10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