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失智照護的崗位上
堅守失智照護的崗位上

在失智老人的身上不時會發生妄想、失序、遊走等行為,種種難題到了照服員手上都一一化解。用傾聽與同理的心,用心照護生病的他們。當他們都能帶著笑臉結束一天的活動,就是對照服員最大的回報。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一早,溫嬌美風塵僕僕地開車出門,從四面八方接失智長者到日照中心上課。從嘉義梅山鄉橫跨到大林鎮上,一趟路來回就要耗掉一個小時,溫嬌美毫不倦怠,仔細小心地把長輩接來中心後,又要開始準備今天的午餐及點心;上完課再陸續送他們回家。即便每天見面,老人家失智不記得溫嬌美,她卻不在意。她的心願很小,在意的是他們有沒有帶著笑意回家,開心度過一天又一天。

在伊甸馨梅園日照中心,十位長輩跟著照服員做律動操活動筋骨,有的人樂在其中;有的則興趣缺缺,這時溫嬌美立即到長輩旁邊陪伴,輕拉著他的手跟著舞動,鼓勵被動的長者也能參與活動。活動進行期間,一位長輩看到有外人接近他的置物櫃,頻頻回頭擔心東西被偷。組長王銘煌表示,妄想是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之一,有外人來訪時會擔心自己的物品被偷,當他不放心時,會頻頻翻箱倒櫃檢查,甚至一口咬定東西被偷。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遠離他的櫃子,並轉移他的注意力,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

了解背景 試圖同理

活動一結束,中場休息時間,照服員一一帶領長輩如廁,「他們有的連基本的如廁能力都喪失了,甚至失禁。」組長王銘煌表示,一般看似簡單的穿脫褲行為,對他們而言複雜又困難。例如有失智長輩不洗澡,人進了浴室但衣服都沒換穿,澡也沒洗卻聲稱他洗好了。「長輩的認知與記憶是紊亂的,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和失智長輩溝通變得相對困難,有時是雞同鴨講。王銘煌舉例說明,問他「你今年幾歲?」有人回答100多歲;有人回答30多歲不等,其實他們平均80歲;最年輕的失智者55歲。妄想、遊走、情緒障礙都是典型的症狀之一。

堅守失智照護的崗位上

(圖說:時時為長輩們禱告,願他們都能平安喜樂。)

設計課程 重整記憶

服務對象中,一位奶奶就曾遊走推著癱瘓的老公出門,最後警方透過監視器畫面協尋,一路追蹤到山上才找到人。長輩容易因為失智而作息日夜顛倒,半夜出門跌在馬路旁時有所聞。還有遇過長輩打包社區廚餘桶中的廚餘帶回家中冰箱保存;嚴重者誤將兒子錯認為丈夫,媳婦錯認為第三者的狀況,造成家庭失和。

種種脫序行為,讓家屬承擔極大的照護壓力。來到日照中心,照服員與社工試圖了解服務對象的背景,用愛心與耐心陪伴,並透過認知訓練、音樂律動等各種輔療活動,延緩他們退化。譬如懷舊訓練課上,會邀請長輩帶照片來分享,從回憶中慢慢重整記憶,拼湊出當時的樣貌。

微笑以對 工作成就

此外,生活常規裡,失智長輩會忘記喝水、吃飯,照服員不時要叮嚀再三予以協助。溫嬌美服務的一位長者失智又合併憂鬱症,一天焦躁的說家要被賣掉,擔憂得不吃不喝。這時溫嬌美了解其中原委是妄想所致。於是傾聽、支持、給予接納,鼓勵她進食,最後胃口變好。溫嬌美說,看到工作上有所突破是服務的一大成就感。

領有餐飲證照的她,特別在意老人家的飲食狀況。有的長者只剩下1~2顆牙,咀嚼力有限,因此她會將食物煮得軟爛一些,但仍保有食物原形,提供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提高食欲。

她用照顧自己家人的那份心,投注在服務上。幾年前,溫嬌美的媽媽罹患失智症,她不得不將媽媽接回平地居住,以便就近照料。抽離原生地對長輩而言是痛苦的,媽媽一度嚷嚷著要回部落。所幸終於適應平地環境,病情控制得當。身為過來人,溫嬌美特別能同理失智長輩與家屬照顧的辛勞,她用一顆喜樂的心服務長輩,也希望長輩在日照中心活動一天結束後,都能愉快回家,用微笑填滿生活。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6 期 2016.10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