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部落的頤養慢食


一頓飯老人家共聚一堂好不熱鬧。放眼望去桌上有各式佳餚,食材與辛香料就地取材,就連蔬果都是來自自耕的有機農場。部落的老人講究慢食,不提供碎食,就算讓牙口不佳的老人也能經口攝取充足的營養。

文│簡祿恩 攝影│李蒼瑀


「家裡有什麼菜就煮什麼菜,能吃飽就好。」、「早上煮一餐就吃上一天。」、「一鍋湯、一道青菜就能打發一頓。」這是苗栗泰安部落一般老人的飲食狀況。為了讓老人家吃得健康又營養,伊甸與士林教會合作,邀請營養師進駐部落教導廚工研發在地頤養食,讓長者在家也能有機會動手做。

生菜沙拉 美味又健康

這一天,課堂上廚工備好材料,準備製作生菜沙拉。考量老人家的牙口不佳,特地將馬鈴薯、玉米事先煮過弄軟,並將各式有機蔬果切成細絲,以利入口。菜單上原本要調製甜柿千島醬,由於不是產季所以改成香蕉優格醬替代。廚工楊秀梅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將香蕉和優格放入果汁機打即刻完成醬汁,方便又美味。淋在生菜上香味撲鼻,老人家食用大讚好吃。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一旁的老奶奶直說:「在家不會這樣弄,只有在這裡才吃得到。」

在部落,由於農事繁忙,老一輩的人都做到70歲才退休。平常一個人在家都是簡單吃食,獨居長者乏人照料,早上煮一鍋稀飯就延續到下一餐的都有,林以撒牧師如此說。來到教會共餐,吃食多樣化,加上營養師說明食物與營養成分的關係,「我們都長知識了!」

設計食譜 在地食材入菜

經由營養師的建議,教會開始開發在地頤養食食譜。小米、樹豆、甜柿、刺蔥、馬告等都是當地特有的食材,如何入菜考驗廚工的巧思。於是經由發想與實驗,開發出刺蔥蜂蜜鬆餅、刺蔥雞湯、養生龍葵鍋牛湯、泰雅樹豆勇士湯等,分別搬上桌,運用傳統食材煮出別出心裁的佳餚。「上次活動準備兩隻烤雞,沒想到全部都吃光。」楊秀梅分享課堂的成果,林以撒牧師也不禁說:「部落老人農事忙耗費體力,吃肉才有飽足感。」

參與成員中,有老人家牙齒早已掉光,仍然喜歡咬較軟的固體食物,而非軟泥,才能激起食欲。中餐一碗飯,只見牙口尚佳的人已食用完畢,牙口不好的長者慢慢地用牙齦咀嚼,就算吃不完,也會打包食物帶回家慢慢享用。「我們講究慢食,但不提供碎食。」林以撒說,讓老人家可以經口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

(圖說:林以撒牧師經營有機農場,提供教會新鮮蔬菜。)

有機農場 從產地到餐桌

部落裡有獨居老人,生活起居無人照料,鄰居和教會都會特別關照他們,幫他打理環境和送物資接濟。來到教會共餐,飲食多樣化能攝取不同營養,幫老人健康打底。此外,教會也經營有機農場,種植蔬菜瓜果、飼養放山雞,食材從產地到餐桌,餐餐新鮮顧及部落人的健康。

老人一旦營養不良,例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免疫力跟著下降。不管是共餐或是舉辦愛宴,士林教會都會準備豐盛佳餚,彌補乏人照料的長者平時營養不均的狀況。活動當天部落一位老人痛風發作無法前來、另一位則是血糖太高頭暈在家休養,遇到長者身體不適,教會弟兄姊妹前往關懷,照應他們的健康。

頤養好食 老人健康顧得到

泰安鄉是部落長者一輩子居住的地方,習慣在地飲食,頤養食食譜結合當地傳統食材和香辛料入菜,不僅老人家接受度高,吃食也變得講究,共餐不亦樂乎。透過與伊甸的合作計畫,提升當地的備餐能力,林以撒牧師說:「這樣的頤養食觀念已落實到他們的生活上,未來他們依然會朝營養、多元、均衡的飲食方向走,照顧族人的健康。」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4 期 2016.8 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