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 都有神美好的計畫


伊甸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過去從無到有,再到豐盛,看到服務使用者受到良好的照顧,能力逐漸被提升,主任張貴貴點滴在心頭。回首來時路,一切都有神的眷顧與安排,成就一樁樁美好的事蹟。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伊甸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成立至今,可說是一處上帝彰顯神蹟奇事的所在,美好的事天天發生,從無到有,到豐盛,這一路的軌跡主任張貴貴切身見證了。

中心現有34位服務使用者,都是重度、極重度的肢障、智障及多重障者,其中有31位每一個服務使用者需要24小時協助。

回想草創初期,原本中心由另一個單位經營,前單位離開後轉交伊甸承接,在承接前五天,張貴貴才首度能進入中心看每位服務使用者。當時情況是,前單位只有兩位員工願意留任,其餘員工全部跟著前單位離去,張貴貴與七位同事,不但得輪三班,安撫沒看到熟悉面孔而焦慮不安的服務使用者,還要面對他們的家屬因為不信任而遭來的指責,每天張開眼睛就面臨三十幾個人要吃飯,以及其他迫在眼前的大小事。

「廚房水管不通還不是最緊迫的,服務人員不足才是最大問題。」張貴貴剛接手的那段期間,三餐暫時先買便當應急,一邊招募工作人員,一邊向伊甸總會求援。那時,全體伊甸的員工立刻成立禱告大軍,為這個中心熱切禱告,這時候,上帝垂聽了,並且安排了更美好的計畫。

伊甸總動員 戰勝困難

「爆管的冷氣、不堪使用的洗衣機、烘乾機、血壓計、復健設備等,沒有可以安全接送服務使用者的車子,家徒四壁,廚房層架、冰箱空無一物,連米都沒有,有的就是需要服務的三十幾個人,這不是服務使用者應有的生活環境。」張貴貴總忍不住向上帝抱怨及訴苦。

看到這裡確實有需要,儘管對新竹一切陌生,張貴貴勇敢前行,她跟會內說需要募設備,設備逐漸一項一項到位,她向上帝求先解決吃飯的問題,就出現了一家在地的團膳公司,居然願意免費供餐,這麼一來,不但一年省下了百萬的伙食費,連帶廚工都省了。

那時張貴貴跟同工兩個人睡在不到兩坪大的值班室裡,一住就是一年半,她笑說每個服務使用者的習性、白天及夜晚會發生的狀況,「我都一清二楚。」

由於短期內尚不能快速徵到工作人員,當時伊甸總會向各地分會發布了需要支援的消息,「苗栗以北的單位幾乎都動員起來幫忙,」張貴貴的眼睛發亮著說:「愛德養護中心的同工從淡水來支援一個禮拜日間照顧工作,基隆的同工來支援值了兩天夜班,桃園的同工支援了近一個月的全天候照顧工作,還有護理師從宜蘭離鄉背井調過來。」

張貴貴一一數算這些恩典,各地分會相互支援,真正就像肢體一般相助相愛,愛的力量戰勝困難。

真心動人的服務精神

「服務使用者好像沒得選擇,所有規劃都來自工作人員或服務使用者家屬給她的。」張貴貴的服務理念就是同理心,「這裡很多人超過四十歲,我就想,自己四十歲時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她鼓勵服務使用者多表達意見,並說服工作人員協助服務使用者多走出去,讓他們吹吹自然風、曬曬太陽,接觸人群,在鄰里走動,而不是整天待在機構裡面。

為服務使用者設想的思維後來證明是正確的,有社區鄰居表示,看到服務使用者變得活潑及快樂,而且臉上看得到表情變化,可見生活豐富了。也有家長開心的說孩子會表達了,以前只是個沉默的被照顧者,現在變得有自信,有意見,是很大的跨越。

有一位服務使用者轉變非常多,其他家屬詢問:「奇怪,之前看到這個人不是都沒穿衣服嗎?現在怎麼身上能穿著衣服了?」原來張貴貴募來二手衣,幫助他學習,過去他因觸覺敏感一天要撕碎三件衣服,現在一個禮拜只撕碎一件,張貴貴說:「他進步很多,連他的家人都很訝異,願意主動提供上衣讓他穿。」

原本為了能離桃園的家近一點而從宜蘭調職到新竹,沒想到卻在新竹租屋反而更少回家,張貴貴感謝父母的諒解,而神也總是堅立她手所做的工,每在山窮之處,總又出現柳暗花明。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0 期 2016.4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