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基擁有爽朗的笑聲和結實體態,滿滿活力絲毫看不出已年屆70歲。
他熱愛運動、喜愛學習,對社會付出更是不遺餘力。捐款、做志工,他用愛回饋社會,同時也充實自己的生命。
─伊甸頒發感謝狀,感謝劉明基長達29年的捐款支持。─
劉明基擁有爽朗的笑聲和結實體態,滿滿活力絲毫看不出已年屆70歲。
他熱愛運動、喜愛學習,對社會付出更是不遺餘力。捐款、做志工,他用愛回饋社會,同時也充實自己的生命。
─伊甸頒發感謝狀,感謝劉明基長達29年的捐款支持。─
旅行,不單單是一種美好的休息,更是與萬物的心靈對話,而且從中得到全新的智慧。
(圖說)感謝神給我們長長的一生,就好像一次旅行,而旅行到了最後,最盼望的就是,能夠認定這一生的過程不虛此行;不僅不虛此行,還能足堪回味。(攝影/王桂花)
口述/楚雲牧師 整理/詹慶臨 刊頭設計/許可晴
我這一生旅行不計其數,光在90年代,前前後後出發過七十多次。以前有一位戲劇人,提供一個很好的旅行觀察的角度,他說旅行時要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要問自己:「你觀察到了甚麼? 」,第二「你感覺到甚麼? 」,第三「你想起甚麼? 」
心中常存一片溫情,即使是住在地牢裏,即使是全身不能動彈,你的天地仍然可以無限的寬廣,因為,你的心能包容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圖說)生活環境是寬是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攝影/江芳顯)
文/杏林子
也許有很多朋友會覺得自己生活的範圍很狹窄,每天所接觸的只有工作,上班下班,機械呆板,沒有什麼生活樂趣。特別是女孩子,有的已經過了適婚年齡,心情很苦悶,外來的壓力也很重,可是生活的環境有限,接觸的也只有那幾張老面孔,哪裏有時間去找朋友?去關心別人?去想到別的事情?
自幼由阿祖(曾祖母)帶大的小賀,二歲時語言發展明顯落後同齡的孩子。幸而友人的關心,及時引進早期療育的服務,在阿祖對早療理念的支持下,小賀從用哭泣表達情緒,進步到可以理解老師指令、對答順暢而展現自信的笑容。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紅色在哪裡?」教保老師詹秀妃問。
「紅色在這裡。」小賀從格子裡紅、黃、藍三色的方塊中挑出正確的顏色。
知名歌手及廣播主持人-何方去年底推出新單曲《翻牆的記憶》、電子書《21道翻牆的記憶》,回溯自己的青少年時期。
踏過家道中落、父親病重以及憂鬱症的泥淖,如今她跨越心牆,擁抱嶄新的人生。
何方錄製伊甸基金會PODCAST,談及曾讓她緊閉心門的那段回憶。
「我希望兩兄弟平安、順利長大。」為母的范春霞說出願望。
小祐兩兄弟皆患有聽力問題,全職媽媽范春霞積極帶兩兄弟就醫、復健、尋找早療資源。藉著在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的課程,小祐對指令的反應和團體生活的適應有了明顯的進步。伊甸盼望藉著早療服務的介入,不僅幫助孩子,也幫助到整個家庭。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百年餅店舊振南支持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圓夢計畫近十年,秉持「喜悅」及「信心」兩大品牌精神,幫助早療孩童及早治療、安心成長。
除了關心弱勢,舊振南在地方創生、環境保護、文化保存方面皆有所建樹,以「利人即利己」的精神展現品牌的遠見及格局。
文|許可晴 攝影|何坤益
伊甸台中職業重建中心教保老師劉淑賢在伊甸服務28年,曾於庇護工場、居服單位、小作所等地任職,對於伊甸在台中的服務軌跡可說是瞭若指掌。
在同個職場打拚多年實屬不易,她不斷精進自己,秉持著耐心與熱情為服務使用者們的生命注入能量。
文|許可晴 攝影|蔡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