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樂小作所-小風0050

(圖說:輕度智能障礙的小風在社工朱思璇的協助下,開啟對立體摺紙的興趣與專長。)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輕度智能障礙的小風,今年19歲,正靜靜地坐在教室裡,專注地用剪刀沿著紙模型的線條,一刀一刀地剪出動畫人物的輪廓。

 

「現在他的情緒穩定,剪紙的技術也越來越精細。」慕樂小作所的社工朱思璇表示。小風自高職畢業後,長期待在家、鮮少與他人互動,曾嘗試進入家中自營的彈簧床製造廠工作,然而對於動作技能不熟悉且溝通能力有限的他而言,是一大考驗。工作失敗的經驗讓他變得更加退縮,沉浸在手機和網路的世界,口語表達也退步到只用「嗯」、「好」等單詞簡單回應,或以沉默代替交流。

 

一年前,小風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慕樂小作所。組長陳怡惠指出,因為母親在家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小風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初到小作所時,飯後會直接將飯盒遞給老師,認為老師會為他整理,想延續被照顧的模式。

 

慕樂小作所-小風0153

(圖說:組長陳怡惠說,小風透過小作所的服務,建立自立生活的能力。)

 

經過教保員的引導和同儕的互動後,小風開始發展以詞句表達需求,也培養生活自理的習慣,更在參與藝術創作時,臉上露出久違的笑顏。活動中,教保員發現小風可以直接下筆創作,畫出穩定的線條、精細的圖案,作品完成度高,大家都很意外小風有這樣的天賦。

 

除了繪畫外,偶然發現小風對於立體摺紙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朱思璇鼓勵他運用熟悉的手機和網路資源尋找有興趣的作品,再請老師協助取得圖樣。藉由其自身需求,引導小風具體表達,從剛開始僅會說「圖片。」、「印了嗎?」,到現在能完整說出「我要圖片,老師有空印嗎?」。若在過程中遇到困難,他態度變得積極,會主動開口尋求協助。在一來一往中,他的詞語量增加,溝通也更加順暢。每當完成作品,小風臉上會出現滿足的笑容、主動和大家分享成果,也將這些作品如寶貝般地擺放在家中。

 

慕樂小作所-小風0064

(圖說:小風仔細沿著紙模型的線條,剪下待組裝的物件。)

 

慕樂小作所-小風0257

(圖說:小風(右)完成紙模型後,開心地與同儕分享成果。)

 

小作所陪學員發現潛能 鼓勵主動做出選擇

隨後,小風進入代工作業模式,只見他不疾不徐地將螺絲裝入袋中,整齊排列放置於籃子。小作所藉由代工機會,為身心障礙者創造提升技能的空間,繁雜的代工作業經過老師們的耐心教導,並輔以輔助工具,逐步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同時為學員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培養他們正確的工作態度與自我照顧技能,並協助他們發展潛在能力,對於提升自信與獨立性也相當重要。

 

而「識字」及「計算」是慕樂小作所積極培養學員的重要能力。學員每天都有100元的餐費,老師們支持他們閱讀菜單、選擇餐點,並使用計算機確認點餐金額。透過這些日常訓練的練習,提升生活技能,促進未來社區生活的自主性、建構獨立生活的可能。

 

「學員從點選午餐開始,逐漸累積選擇的經驗。」陳怡惠指出,許多身心障礙者在家中或校園裡,為了照顧者方便,日常事務往往已被決定好,他們習慣被動接受。基於《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八大原則中的「尊重個人及其自主決定權」,小作所積極設定有選擇的情境,鼓勵學員們主動做出選擇,並逐步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慕樂小作所-小風0165

(圖說:小風不疾不徐地完成代工作業。)

 

減輕父母照顧壓力 邁向自立生活

經過一年多的服務,小風在慕樂小作所發展出手機以外的休閒樂趣,互動反應變得更加迅速,表達能力也明顯提升,這些進步大大減輕了父母的照顧壓力,更為他邁向自立生活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朱思璇分享,接下來將繼續提升小風的自我照顧能力。雖然他已能自行用餐和身體清潔,但整潔度方面仍須加強,持續練習已達更好的標準;溝通能力也會進一步精進,目標是讓他能更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當這些技能更加成熟後,才有機會轉銜至其他服務單位。

 

此外,小作所也將訓練小風學會搭乘公車,培養他的交通能力,雖然他的母親對小風獨自外出感到緊張,但她也希望兒子未來能夠不再依賴他人,實現獨立生活,更期盼有一天能看到他走向職場,成功就業。

 

慕樂小作所-小風0245

(圖說:社工朱思璇很高興見到小風的成長與進步。)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9.30  NO.45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