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今年是伊甸基金會—東港早療中心成立第20週年。東港早療邀請了歷屆畢業生回娘家,現場不僅有校友、親屬、前東港早療老師,還有東港國小、國立屏東特殊教育學校等關心慢飛天使的各界人士一同參與盛會。

 

活動中,伊甸在屏東服務的各個單位前來擺攤,有遊戲、有手作,還有豐富的小吃攤位。在這熱鬧的場合裡,棚子下,有「一家五口」正欣賞著這熙來攘往的歡欣氣氛。

 

052圖說:東港早療中心20週年慶。

圖說:東港早療中心20週年慶。(攝影|簡瑞廷)

 

這「一家子」,原來是洪瑞隆和謝碧惠夫妻倆,帶著三個「孩子」一同前來感受這份喜悅。現場雖然都是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親友,但端從目視,就可察覺,這三「姊弟」是較重度的身心障礙者。

 

「他跟他是屏東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謝碧惠介紹阿宏和翰翰。

「她沒有讀(特教學校)啦。」謝碧惠微笑指著瑛瑛說。

 

阿宏和翰翰半臥在輪椅上,坐在椅子上的瑛瑛,身軀也不由自主地抖動。洪瑞隆慈祥地將手搭在翰翰的輪椅上,謝碧惠喜悅地聊著這三個孩子。

 

洪瑞隆原本在連江縣擔任警察,離島值勤的日子,每月一次回東港的家。家裡的大小事,多靠身為家庭主婦的妻子打理。歲月如梭,兩個女兒已出社會。從警界退休的他,與太太報名了照顧服務員訓練班,打算之後到小琉球當居家服務員。

 

這期間,洪瑞隆正巧從佳冬的朋友那裏得知,朋友夫妻檔一同從事身心障礙者家庭托顧服務的消息。這服務類似成人版的幼兒托育服務,白天在家庭托顧服務員的家中,提供鄰近身心障礙者安全、日常生活、身體照顧等方面的服務。

 

聽朋友這麼一說,洪瑞隆夫婦覺得不妨一試。取得照服員資格後,2020年開始,加入伊甸—家庭托顧服務的行列。

 

「以前我們是住大樓,後來才搬來(透天厝)。」謝碧惠說,家托是一段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當初換房子時,未曾想像家裡會成為家托的據點

 

走進屋內,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精心布置的照片牆,記錄著受托顧者日常的點點滴滴。明顯與醫療院所的氛圍迥別,整潔的客廳,打造成舒適的托顧環境。無論是地墊、床鋪的選色和樣式都富有家的味道。

 

「來,嘴巴張開。」謝碧惠一匙一匙地餵著阿宏吃飯。

 

0028圖說:謝碧惠餵阿宏吃午飯。

圖說:謝碧惠餵阿宏吃午飯。

 

她將糙米、黑米、紅米、豆芽菜等打成糊狀的粥,方便阿宏吞嚥。粥裡還加了肉燥和蛋,兼顧他的蛋白質攝取。

 

「呼哈、呼哈。」阿宏發出吞嚥聲。

「要刷刷,才不會臭臭。」飯後,謝碧惠仔細地替阿宏刷牙。

 

0091圖說:飯後潔牙。

圖說:飯後潔牙。

 

阿宏幼時罹病,患有腦性麻痺和多重障礙。明年他就30歲了,躺在謝碧惠的懷裡,不知情的人會以為是名幼童。不僅是身形,阿宏的口語、認知和行為能力也都停留在幼兒階段,歲月在他身上絲毫不著痕跡。

 

0202圖說:阿宏像孩子般地躺在謝碧惠懷中。

圖說:阿宏像孩子般地躺在謝碧惠懷中。

 

翰翰和瑛瑛已經吃飽飯。謝碧惠幫阿宏刷牙的同時,癱臥在床上的翰翰,聆聽喜歡的歌曲,心情正好,隨著音樂微微動了起來。瑛瑛的注意力雖然不超過5分鐘,若有人與她互動,瑛瑛就開心地發出「啊啊」聲。

 

三人雖都無法口語表達,但每日相處與照顧,洪瑞隆夫婦述說起這「三姊弟」,就像自己孩子般地如數家珍。

 

「這三個孩子的家都不容易,都是弱勢家庭。」洪瑞隆疼惜地說。

 

0139圖說:洪瑞隆疼惜受託顧者的家庭。

圖說:洪瑞隆疼惜受託顧者的家庭。

 

有一回,時間到了,卻不見瑛瑛媽媽帶女兒過來。方才得知,瑛瑛媽媽在接送途中,心臟不適,無力地蹲在路旁。心智等多重障礙的瑛瑛在旁,不會表達,更遑論向人求助。

 

隨著洪瑞隆談起托顧的對象,場景從東港轉到阿宏位在新園的家。

 

0394圖說:阿宏母子在家中客廳。

圖說:阿宏母子在家中客廳。

 

「碗粿一份35元」,阿宏家門口,貼著手寫大字報。

 

0517圖說:阿宏媽媽的碗粿攤海報。

圖說:阿宏媽媽的碗粿攤海報。

 

近中午,阿宏媽媽的碗粿銷售一空,製作碗粿的器具已洗得乾乾淨淨,靜置晾乾。

 

阿宏家客廳的牆面上掛著兩幅全家福照。一幅是阿宏爸媽的大喜之日,阿宏媽媽身著一身喜氣紅豔。另一幅是阿宏全家福合照。

 

0453圖說:阿宏父母結婚照。

圖說:阿宏父母大喜之日。

 

0452圖說:阿宏的全家福照。

圖說:阿宏的全家福照。

 

「我嫁來台灣30年,都沒回去過菲律賓。」阿宏媽媽輕嘆。

「剛來(台灣)都用比的,很痛苦!」她回憶初來台,語言不通的窘境。

 

30多年前,阿宏媽媽遠嫁來台。隨著三個小孩陸續出生,開銷漸增,加上阿宏患病,經濟負擔越發沉重。不諳中文的她,想家,卻回不去。村裡同鄉的姐妹找她串門子,先生並不認同,理由是不希望妻子拋頭露面。

 

阿宏爸爸從前是開水電行,生病倒下後,有10年左右的時間都在輪椅上度過,洗澡、日常起居都靠妻子協助。阿宏媽媽得照顧阿宏父子、侍奉婆婆。當時的艱辛,令她現在回想起來,仍忍不住落淚。

 

0376圖說:媽媽長期照顧阿宏父子、侍奉婆婆。

圖說:媽媽長期照顧阿宏父子、侍奉婆婆。

 

對照阿宏媽媽背後的結婚照,和阿宏童年與父母、手足的合影。時光褪去照片原來的色澤,唯獨照片裡的阿宏和現今沒什麼兩樣。

 

後來,阿宏爸爸與阿嬤先後辭世。2023年起,阿宏接受伊甸家托服務,阿宏媽媽終於可以有時間接續婆婆留下的碗粿攤,賺取一點家用了。

 

“Freedom!” (自由了!)阿宏媽媽破涕為笑,展現本來爽朗的個性。

 

她親暱地親親兒子。

 

0509圖說:媽媽親親阿宏。

圖說:媽媽親親阿宏。

 

此時,阿宏也露出了一抹淺淺的微笑。

 

0515圖說:阿宏笑了。

圖說:阿宏笑了。

 

阿宏母子的微笑相輝映,這在洪瑞隆夫婦的心中,無非是對家托服務最高的肯定。

 

0296封底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09.06 NO. 4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