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聖恩 攝影|楊政翰
天氣冷颼颼,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旅管理科師生,在伊甸基金會頭城武營站關懷據點門前,洗手作羹湯。
圖說:聖母專校餐管科師生洗手作羹湯。
這天,伊甸無障礙生活事業處處長馮彩蓮率領團隊,與基督教福利會、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一同舉辦「有滋有味,頤養歲歲」頤養食分享活動。還有頭城衛生所、鄉里代表等,大夥兒齊聚頭城武營站,場面顯得熱熱鬧鬧。
圖說:頤養食活動合影,左起為基督教福利會執行長游宗仁、伊甸董事陳宇昭、副執行長曹儉、聖母專校副校長賴昭志。
關懷據點裡,長輩們已就座,引頸翹盼頤養盛宴。
門外,「鏘嚨、鏘嚨、鏘嚨…」附近火車通過頭城車站的鐵軌聲,搭配著餐管科老師林德勝俐落地炒著蔥花和梅花肉絲,起鍋白煙蒸騰,同學就著爐火給雙手取暖。
「油蔥酥不是買的,是自己炸的。」林德勝老師一邊攪拌鍋湯,一邊說。
「這些是煮鹹湯圓的材料,老人家不太能吃甜的。」他補充道。
圖說:鹹湯圓炒料。
餐管科的學生分內、外場,有的當幫廚,有的端菜、打菜。
煮菜鍋瓢聲鏗鏗鏘鏘,外場預備鍋盤,台上也不冷場。
圖說:餐管科同學分內、外場。
圖說:無障礙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杜重慶(左)向學生說明上菜流程。
「冬至,是暗時最長,日時最短。冬至要做什麼?(台語)」伊甸董事陳宇昭在台上致詞。
「搓湯圓(台語)!」長輩們有朝氣地回答。
陳宇昭笑稱自己也到了領老人卡的年紀。他接續吃的話題,享受美食,健全的口腔功能不可少。老人家缺牙,不僅臉頰凹陷影響外觀,更令老年人的營養攝取打折扣。
圖說:牙口與吞嚥功能影響長輩的食欲。
許多照顧者或養護機構將食物加熱、打碎成軟食餐,以便牙口功能不全的長者食用。雖然用心良苦,但食物褪去原來的色香味,少了視覺、嗅覺、味覺的刺激,口嚼涎香的樂趣頓失,吃飯就只為維生了。
為顧到咀嚼、吞嚥障礙者的飲食權,伊甸自2012年投入時間和人力,研發兼顧美味、營養、健康、準備快速的食譜—《頤養好食 易嚼、美味的頤養食譜》。不單方便照顧者備餐,也使因年齡、生病或外傷等造成進食困難的族群,能有更多選擇美食的自由,並找回生活的樂趣,透過愉悅的用餐經驗,延續生命的美好。
圖說:《頤養好食 易嚼、美味的頤養食譜》。
「去病院,營養師叫你這個毋湯呷、那個毋湯呷。」午餐前,先來一段衛教時間,營養師賴信蘋道出長輩們的心聲。
「呷得下,才有意義,哪呷不下都無效啦!」她坦率地說。
分析吃不下飯的原因,不外乎是身體狀況不佳、心情鬱悶、菜不合口味等,在在影響長者的食欲。
圖說:營養師賴信蘋帶來一段衛教。。
長者來到武營站關懷據點,有出來走動,腸胃也跟著蠕動。加上來這裡有同儕,每日又有各類精心設計的活動,讓長輩們動動腦,促進社交,遠強過成天待在家睡覺、看電視。
「舌頭往上頂鼻尖,向左、向右。」用餐前,賴信蘋帶長輩作健口操,訓練舌頭攪拌食物的力量。有的長輩認真跟著捲舌,有的長輩閉目養神。
圖說:飯前健口操。
後方的餐台,傳來清脆的杯盤輕碰聲,負責外場的餐管科同學著手上菜:
懷山燉雞湯
南瓜鹹湯圓
年年有餘
洛神花拌川耳
圖說:懷山燉雞湯。
圖說:南瓜鹹湯圓。
圖說:年年有餘。
圖說:洛神花拌川耳。
禱告祝謝,長輩們食指大動,各個吃得津津有味。
圖說:長輩各個吃得津津有味。
忙碌了一個上午,大廚擦拭雙手,環顧現場進餐狀況。
「懷山燉雞湯」清香入味,當歸甘味活血、潤腸。「南瓜湯圓」不若地瓜粉黏膩,爽口防噎。「年年有餘」則是選擇質地柔軟的鮭魚肉,牙齦萎縮的長輩也咬得動。除掉魚刺,預防不慎卡喉嚨。魚肉裹上海苔片、堅果粉,層次分明。淋上檸檬芒果原汁,生津健脾胃。搭上食用花,口裡嚐的,眼睛看的,無一不是饗宴。最後是「洛神花拌川耳」,酸甜好滋味,令人齒頰留香、回味再三。
圖說:頤養饗宴令長輩齒頰留香、回味再三。
「外頭冷吱吱,裡頭燒滾滾。」聖母護專副校長賴昭志說。
他表示,公益是教育的必要元素,如此,學生才能體會社會之所需。餐管科同學未來若要成為優秀的廚師,就必須知道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樣的食餚。透過以飲食與長輩交流的機會,希望能繼續為社會注入暖流。
圖說:林德勝老師(中)與學生。
師生們的佳肴溫暖了長輩們的胃,長輩們回報滿足的笑容,為師生們與跨世代的冬令交流,畫下圓滿句點。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1.11 NO. 44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