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封面BINL0442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下著雨,但,這不妨礙孩子們的大肌肉活動課程。

 

伊甸基金會—基隆市南榮非營利幼兒園坐落在南榮國中的校園裡,幼兒在國中體育館裡寬敞的空間盡情跑跳。

 

汗水淋漓地回到教室,老師用吹風機溫和地吹乾孩子們滿頭汗。

 

0030圖說:老師為大肌肉動課後的孩子吹乾頭髮。

圖說:老師為大肌肉動課後的孩子吹乾頭髮。

 

中大班的自主學習時間,孩子們到教室的各角落展開玩中學。有人用百利智慧片蓋房子。園長陳靜婷說明鑲嵌的動作可以訓練孩子手部肌肉。有人用KAPLA積木蓋長榮桂冠酒店,陳靜婷笑著說,那是之前幼兒園帶孩子去基隆港參觀軍艦,孩子們看到的景象。有人手拿真的針線用毛毯邊的縫法,為媽媽縫製包包,要當母親節禮物。啊,線從針孔滑溜出來了!只見小朋友東張西望,準備討救兵。有人畫抱枕枕套、有人下象棋。咦?中大班的孩子看得懂國字嗎?他們可是有提示圖卡,瞧,他們不是下得挺好的?

 

0156圖說:孩子用積木蓋基隆港和長榮桂冠酒店。

圖說:孩子用積木蓋基隆港和長榮桂冠酒店。

 

0066圖說:積木蓋的基隆港和長榮桂冠酒店成品。

圖說:積木蓋的基隆港和長榮桂冠酒店成品。

 

0215圖說:縫製包包送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

圖說:縫製包包送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

 

0218圖說:畫抱枕枕套。

圖說:畫抱枕枕套。

 

孩子們在遊戲中探索,同時培養與同儕相處、在地文化、解決問題等種種能力。再過2個月,大班的孩子就要畢業、升小學,為使幼小銜接順利,幼兒園的課程設計,早在小、中班就漸進式預備。孩童回到家,家長又可以有哪些預備,幫助孩子幼小銜接呢?

 

0133圖說:下象棋。

圖說:下象棋。

 

同樣在中大班的教室裡,白天教室裡是孩子的面孔,到了晚上卻變成了大人─那是孩子們的父母親。南榮非營利幼兒園舉辦親職講座,邀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楊淑雅,帶家長們一探幼小銜接的奧義。

 

1439圖說:親職講座講師楊淑雅。

圖說:親職講座講師楊淑雅。

 

講座不分班,對所有家長開放。有一位父親及早預備,孩子還在讀小班就來參加講座,足見家長對教養的用心。下了班的家長們坐在白天兒女們坐的小椅子上聆聽講座。看見父母,彷彿預見孩子們長大的模樣。

 

1307圖說:看見父母,彷彿預見孩子們長大的模樣。

圖說:看見父母,彷彿預見孩子們長大的模樣。

 

「我要送給爸爸媽媽們見面禮!每人都有。」講師楊淑雅開場帶來驚喜。

 

幼兒園老師協助發送「見面禮」給每一位家長。只見家長們用手掌小心翼翼收下這份禮物—一顆花豆。

 

1304圖說:楊老師送給家長的見面禮。

圖說:楊老師送給家長的見面禮。

 

「老師怎麼這麼小氣!」楊老師向自己開玩笑。「請大家把自己變成小孩,仔細觀察拿到的花豆。」

 

父母們開始用各種感官觀察拿到的花豆:

 

「硬硬的。」

「凸凸的。」

「沒味道。」

「滑滑的。」

「硬硬的。」

「像鴿子蛋。」

「像膠囊。」

 

「父母的比較會傷害手足,手足感情不好是誰造成的?」楊老師問。

「父母造成的。」一位媽媽答。

「跟你手上的花豆一樣,都是小孩,但沒有一個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楊老師以觀察花豆開場,讓家長體會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特質。

0035圖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用心體會他們美好的特質。

圖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用心體會他們美好的特質。

 

曾擔任伊甸基金會—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的外聘督導,楊老師回憶起一位有3個孩子的新移民媽媽。

 

「孩子是生來氣的,都沒有優點!」這位媽媽忿忿地說。

「那妳先生呢?」楊老師問她。

「更沒有!」媽媽瞪圓了眼。

 

原來,三個孩子,老大有暴力傾向。老二注意力不集中,動作慢,吃飯老是吃很久。老三才2歲,還不知道會是什麼狀況。

 

媽媽抱怨歸抱怨,上了楊老師的親職課後,領受回家作業—找孩子的優點。

 

「我有做功課。」媽媽紅著眼眶接續說。

 

某天,這位媽媽做完家事感到很疲累,平常打人力氣大的老大幫她按摩。媽媽感到很舒服,向兒子道謝。老大自幼受到的責罵遠多過讚美,難得被媽媽道謝。接下來連續5天,這位媽媽都享受到兒子為她按摩。接續老大之後,老二也被發掘出不只一個優點。

 

「最喜歡楊老師送的見面禮—牙籤。」後來這位媽媽分享。

 

牙籤意味著挑孩子的長處。當你看孩子的優點多一點,他的缺點就變小了。

 

幼教資歷豐富的楊老師提到幼兒升小學需要長期規劃,而且全校投入。她表示孩子幼兒園畢業前要通過鐵人三項:騎腳踏車過障礙物、跳繩、吊單槓。

 

騎腳踏車 分階段設立目標。小班先從騎三輪車開始;中班拆輔助輪;大班騎曲線避開障礙物,畢業前達成繞騎社區2圈的目標。

 

跳繩 雙腳跳、單腳跳、雙人配搭跳。

 

吊單槓 需超過40秒,鍛鍊肌耐力。從10秒開始,慢慢增加。

 

長遠來看,這些訓練也都是幫助孩子日後升小學的銜接。舉一來說,孩子寫字太輕或是太重(透印紙背)都有可能是肌耐力不足,吊單槓鍛鍊上肢肌肉避免肌力不足,導致寫功課慢吞吞。

 

「家中孩子升小學會擔心什麼嗎?」楊老師問家長。

 

家長們紛紛傾倒掛慮:

「我小孩吃飯很慢。」

「擔心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進度。」

「怕跟同學有糾紛!」

「擔心老師不喜歡我家小孩。」

 

「那怎麼不擔心幼兒園老師不喜歡妳小孩?」聽了這個擔憂,楊老師反問。

「幼兒園有2位老師,可以彼此交換。」媽媽回。

 

媽媽的妙答反映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師生比的不同,小學老師1人得應對全班,但幼兒園老師也不輕鬆,沒有下課時間,每個孩子在校都在老師的視線下照管著。隨著不同學程的演進,家長勢必得與孩子因應調整。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7

 

首先,楊老師要家長練習深呼吸。家長的擔心和焦慮,孩子也會感受到。

 

楊老師分享兒女小時候,用創意為他們上學加油打氣的例子。她和女兒彼此在手心畫愛心,上學前,母女擊掌,心心相映。兒子則喜歡收到禮物,她就在兒子的鉛筆盒裡放愛心小語,這些隻字片語,兒子一一保存下來。

 

楊老師繼續分享,兒女升小學,不再是什麼事都直接告訴他們當怎麼做,給他們探索的空間。

 

「和孩子溝通要在飯前?飯中?還是飯後?」楊老師問。

「吃飯後。」一位媽媽快答。

 

父母的斥罵會壞了孩子的胃口,創造溝通的機會,肚子得飽足心情才好,溝通更順暢。

 

同一個班裡,有年頭生、有年尾生,發展上的不同使孩子表現各異,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與勇敢。

 

幼小銜接,家長們可在5方面準備:

1養成生活規律

2提前熟悉環境

3選購學習所需用品

4建立安全意識

5學會放手

 

建立孩子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有益學習效率。

 

家長平日勿破壞小孩對小學的印象,例:拿「你不乖,以後小學老師就處罰你!」恐嚇孩子。反倒可以帶孩子熟悉即將入學的校園,參觀教室、廁所、操場等環境。

 

1386圖說:家長勿破壞小孩對小學的印象。

圖說:家長勿破壞小孩對小學的印象。

 

硬體方面,孩子可以學習使用字典。準備便當盒和湯碗。水壺要耐摔、不會傾倒出來,否則作業會被弄濕。

 

預備沒有特殊機關的鉛筆盒,花俏容易讓孩子分心。書包可用雙肩背式、輕量、有護脊功能為佳。登機箱式的書包占空間,會造成孩子和鄰座同學的困擾。

 

1383圖說:帶孩子熟悉校園環境。

圖說:帶孩子熟悉校園環境。

 

給適合孩子身材的桌椅,讓他們在固定的地方寫功課。有家長為省錢,小孩從小一到小六都用同一張桌子,不適合的桌椅易使孩子姿勢不良。

 

安全意識方面,孩子要能記住父母手機號碼、住址並認識住家附近標的物。不僅教孩子不隨意跟陌生人走,由於不少兒童性侵案件是出自熟人,更要讓孩子了解身體界線和自我保護。

 

學會放手。教孩子做,而不是替他做,適度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飛。楊老師想起以前在幼兒園工作時總會留意孩子們是否引用足夠的水。有一天,接近放學時間,發現荳荳的水壺整壺都還滿滿的,她覺得有必要了解一下。

0178圖說:適度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飛。

圖說:適度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飛。

 

「荳荳,你裝第2壺水嗎?」楊老師問。

「哼,都是媽媽的錯!這樣我怎麼喝?」荳荳氣呼呼。

 

原來,荳荳向來用水壺的杯蓋喝水,那天媽媽忘記把杯蓋栓回去,結果荳荳就一整天都沒喝水。楊老師聽了心頭一驚,除了荳荳滴水不沾,另她更憂心的是荳荳在替代的變通能力上顯然還得再加強。

 

帶荳荳回到教室,楊老師向荳荳的同學們表示:「今天荳荳沒有杯蓋,就不能喝水了。小朋友們可以幫忙一起出點子嗎?」

 

「用吸管。」

「用漱口杯喝。」

「用藥杯。」

「打開來喝。」

 

荳荳從一開始生媽媽的氣,經過智囊團出主意,發現居然有這麼多變通的方法可行。父母掛心孩子是天性,幼兒園樂意與家長攜手,伴孩子順利成長,儲備他們帶不走的創造力與適應力。

 

0434圖說:儲備孩子的創造力與適應力。

圖說:儲備孩子的創造力與適應力。

 

接近21:00,夜色籠罩著南榮國中的校園,幼兒園卻仍燈火通明。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們上一整天的班,未見疲態。只要對孩子有益處的,他們巴不得把親職座談的資訊全給吸收進去。幼兒園、家庭平時就漸進式準備幼小銜接,助孩子平順升小學。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5.19 NO. 4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