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個案)都是我的老師,讓我學到很多。」許雅惠談起她踏入社工界的初心,始終不變。信仰虔誠的她,在服務過程中,經歷一次次上帝的恩典,就連獲得今年衛福部的社工督導獎,她相信每次都是一個機會,為要榮耀主。

社工得獎照片

(圖說:許雅惠得到今年衛福部頒發的社工師督導獎項的肯定。)

 

文、人物攝影|蘇麗華     得獎照片來源:衛福部頒獎典禮網站

 

18年前,許雅惠還是一位剛踏入社會的青澀社工;18年後,在衛福部的社工頒獎典禮上,接下「社工督導獎」的獎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很喜歡社工第一線的服務,經驗很寶貴。」從事社工的初心,至今依然沒有改變。時間的推移,對許雅惠來說,是歷練,亦是服務的肯定。

 

個性溫柔婉約的許雅惠,為人非常謙卑,對於拿下今年的社工師督導獎,仍不敢置信,她相信一切都是 神的祝福。

 

回顧一路走來的社工路,許雅惠有諸多的回憶,更多的是感謝,她直言:「他們(個案)都是我的老師,讓我學到很多。」

 

身為第三代基督徒,許雅惠回想當初到伊甸服務,被基金會的服務宗旨深深吸引。她開心不僅和自己有相同的信仰,更發現「哪裡有需要,就有伊甸的服務腳蹤」,毅然決然成為她蹲點的地方。

thumbnail_IMG-3078

(圖說:許雅惠從事社工工作18年,一路都有感人的故事。)

 

陪伴早療家庭 連結服務資源 

 

一開始在高雄落腳做早療服務,過程中接到一位棘手的個案。媽媽生下水腦伴隨智能障礙的孩子,先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選擇離家出走,獨留媽媽一人承擔後果。

 

一天,許雅惠突然接到這位媽媽的來電,表明孩子需要動腦部手術,要裝引流管情況危急。電話中,許雅惠冷靜地回應對方:「你在醫院,我等一下過去。」出發時,當電梯關上門後,許雅惠憐憫之心湧上心頭,逕自在裡面哭到不行。她難過為何這個家庭有如此多的狀況,不斷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撫平情緒,許雅惠到醫院陪著這位媽媽度過孩子手術,並幫她銜接服務資源(手術費用);一步步協助媽媽取得孩子的監護權,以便申請福利補助。養育過程,孩子不會講話,但可以用圖卡、發音和外界溝通,給予媽媽很大的安慰。

 

即便媽媽照顧過程煎熬,許雅惠始終是她的精神支柱。後來媽媽靠著當清潔工,養大孩子。當孩子就讀特殊資源班,遇到好的老師;或是上國小一年級,拿到模範生獎,媽媽都迫不急待跟許雅惠分享這些點滴,她則在一旁鼓勵媽媽:「這些都是你的努力,你好棒!」

 

thumbnail_IMG-3083 (1)

(圖說:大林國宅社區老人越來越多,許雅惠看見當地需要,開始從事老人服務工作。)

 

從事社會工作  選擇做更多

 

從事社會工作,很容易看到社會百態。許雅惠就曾遇過一位愛滋病媽媽未婚生子、吸毒入獄,孩子有發展遲緩現象而介入服務。

 

一次家訪,阿公喝醉酒上前應門,一聽到社工說要早療服務,一句:「不需要服務,」立刻把門關上。許雅惠吃了閉門羹,一點也不以為意。聯繫上阿嬤,卻因為家裡沒錢,無法讓孫子上幼兒園。於是,許雅惠改請特教老師到宅服務,幫助她的孫子療育。

 

媽媽入獄這段期間,許雅惠擔心媽媽無法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於是主動寫信給她報告孩子近況,以便出獄後可以銜接孩子的教育。好不容易捱到媽媽出獄,卻又毒癮發作,再度鋃鐺入獄。

 

可喜的是孩子四歲時,不再只是提供一週一次的到宅療育服務,而是安排他上學前特教班,有更多的學習。媽媽在獄中輔導期間,終於戒掉毒癮,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出獄後,媽媽找到清潔工作,回歸正常生活;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早療順利結案。

 

「陪伴過程,你可以做多做少,我也可以只做家庭就好……」但是許雅惠選擇多做,讓家庭走得長遠是她更深的盼望。

 

服務轉個彎  踏入身障成人服務

 

在早療服務的歷練下,許雅惠轉個彎給自己不一樣的挑戰任務,接手「溫馨家園」的身障成人日間照顧服務。開辦初期,面臨招生困難,她決定家訪,把需求找出來。

 

拜訪身障家庭,許雅惠和家長聊過後得知,他們擔心孩子送到日照中心後,生活補助就沒有了,還要繳日照費用,所以意願不高,寧可讓他們乖乖待在家。為了避免身障朋友在家日漸退化,於是,許雅惠帶著一位服務使用者現身說法,讓家長看到他的改變,才改變心意。

 

來到一位中途致障的家庭,28歲的青年因腦傷導致智能障礙和肢體障礙,他選擇放棄自己,無法走出家門。家訪時,發現個案把家裡尿得到處都是,糞便塗滿牆壁,令許雅惠印象深刻。

 

來到溫馨家園,因腦傷他無法控制便溺,愛面子的他,即便只有單手能夠使用,他也堅持學習自己處理善後。課堂上,在教保老師的教導和同儕的互動下,他的自理能力日漸提升,開始有了自信。「社區適應課出遊,他會戴上墨鏡、弄頭髮,變得不一樣。」許雅惠欣慰的說,這位青年來到日照中心,對媽媽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喘息?

 

thumbnail_IMG-3093

(圖說:許雅惠本身是基督徒,不論是工作或家庭,一路見證 神帶下滿滿的祝福。)

從個案身上  學到人生課題

 

對社工來說,幫助需要的家庭銜接福利補助是社會工作的一環,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卻不需要這份憐憫,是許雅惠學到的功課。

 

講起這段經歷,當時做成人個管服務,許雅惠服務的是一位男性視障朋友,意外的是他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家訪時,他們夫妻都是盲人,全家生計仰賴先生做按摩,一個月三萬多元的收入對他們來說已經夠用,婉拒社會補助。

 

這個決定,不禁讓許雅惠重新思考,「有時我們看他們是弱勢,一定要給予金錢幫助,其實他們要的是尊嚴和尊重。」

 

手中處理各式各樣的案家,服務久了,會發現每個服務的家庭,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許雅惠很難釐清工作界線,總是心繫他們,常常把個案問題帶回家。例如服務的一個家庭,媽媽和兩個過動症孩子住在兩層樓的鐵皮屋內,要爬上二樓就寢時,樓梯朽壞早已破了一個洞,搖搖欲墜、險象環生。每每下雨,屋內漏水,得用水桶接水。

 

颱風前夕,一想到他們的安危,許雅惠就放心不下,該如何籌錢幫他們居家修繕呢?當束手無策時,許雅惠只能安靜等候,馬太福音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當她懂得放下憂慮,隔天,才有動力繼續服務。

 

看到這個家庭急需,許雅惠向 神禱告,她相信 神會調動萬有來協助。果真,輾轉連結到一個獅子會願意無償幫忙修繕,幫助這個家庭有遮風避雨的地方。許雅惠驚呼,神是信實的 神。

 

後來,這位媽媽為了養家活口,到工地賣飲料。沒想到,生意好到從一個攤子到擁有餐車,她跟著工地四處移動,撐起了這個家。看到家長為子女的付出,許雅惠深受感動。當家長對許雅惠說一聲,「你辛苦了。」許雅惠反倒不好意思地回應:「你才辛苦了。」換成是她,她可能辦不到。

 

遭遇挫折 學習轉念和沉澱

 

處在第一線,遇到的問題與回饋都很真實,「我從個案身上學到很多。」每次遇到挫折,許雅惠便轉念,「個案遇到的問題更多,我的遭遇算什麼?」她學會自我惕勵,引用腓立比書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在辦公室時,她會趁著到茶水間倒杯水的時間調整心態,沉澱一下心情。詩篇 138:8,「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耶和華啊,你的慈愛永遠長存,求你不要離棄你手所造的。」用信仰讓下垂的手和發酸的腿,重新得力。

 

身為社工,不只帶資源和方法給個案,讓他們看到曙光外,許雅惠也期許自己成為祝福的管道。

 

「電訪時,不知道接電話的對方是好是壞,我希望我說出的話是能幫助人的話。」許雅惠有顆柔軟的心,時時關懷他們的心靈層面。

 

步出辦公室,「我相信透過家訪,祝福會臨到這個家。」許雅惠深信,當盡力去做,就會看到這個家庭的改變,正如箴言3:27所言,「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做靈性關懷 帶入平安與祝福

 

於私,許雅惠每周有家庭祭壇、讀經禱告的生活;於公,她也把平安帶入個案的家中。

 

她分享一對聽障夫妻,孩子聽力正常,但有發展遲緩現象,成為隔代教養,於是通報早療服務。由於家庭經濟弱勢,孫子無法上幼兒園,只能先進行到宅療育。

 

工作外,許雅惠和教會的弟兄姊妹一起去關懷這個家庭。猶記得一年平安夜,他們去報佳音。一進門,家中充滿佛堂的誦經聲,她沒有叫對方關掉,六個人直接和聲唱起《平安夜》。許雅惠學過手語,當場用手語比劃著《平安夜》的歌詞。沒想到,此刻的他們完全聽不到佛音,對方聽到詩歌後感動落淚,許雅惠說:「神是全能的 神,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大的,勝過黑暗權勢。」

 

社工工作是高風險行業,許雅惠沒有退縮,藉著禱告,帶她經歷一次次的服務。

 

像是她剛出社會要銜接早療資源時,來到持有槍械且全身刺青的爸爸家中。出發前,她帶著惶恐的心,透過禱告,神要她在案家的家門外進行家訪,以策安全。

 

訪談時,爸爸說不清楚女兒發展遲緩的狀況,如果安排到宅服務,老師會有風險,該如何替孩子銜接早療資源呢?許雅惠的手不能做,只好放入禱告中。結果爸爸突然入獄,孩子交由外地的姑姑照顧,早療服務結案,沒想到 神做了做好的安排。

服務軌跡,從兒童早療、身障成人再到老人服務,許雅惠說每個服務里程一點一滴造就她的專業。

 

面對高齡社會,許雅惠看到台南大林國宅社區獨居和失智長輩的需要,開啟巷弄服務據點。她開心的說,看到老人家從怨嘆到再展笑靨,她的心跟著甜了。

 

社工這條路,許雅惠服務熱忱不減,她要與主同行,成為可用的器皿,為主發光發熱。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8.27    415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