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不住」、「上課時走來走去」,「他常常抓傷人」⋯⋯,對於特教生來說,負面的標籤成了他們的記號。在「心輔犬」入班後,這些孩子有了轉變,慢慢懂得拿捏社交尺度,找回那失落已久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失智長輩也在狗兒的協助下,動腦筋玩遊戲,連復健都變得有趣。

 

123_6597

(圖說:狗狗戚風從流浪狗搖身一變,成為陪伴特教生的好朋友。)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一邊是流浪狗,另一邊是特教生,他們都有著相似的背景,容易被社會遺忘。陳奕君看到流浪狗的潛質,將牠們訓練成「心輔犬」,成為特教生和失智長輩最好的陪伴。

 

「你覺得狗喜歡被人摸頭嗎?」陳奕君逢人順道提問,答案是「不喜歡。」她用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喚起一般人與狗兒互動時,應該有的正確知識。

 

講起狗兒,陳奕君有滿腹的知識可以分享,如此喜愛動物,其來有自。從小住在新店山區,和同學住得遠,陳奕君的兒時玩伴就是一群流浪狗。心生憐憫的她,常常存下零用錢去買狗罐頭餵食,久而久之建立情誼,愈加懂得狗兒的習性。沒想到日後,三隻毫不起眼的流浪狗,竟成為她創業的忠實夥伴。

 

2018年她成立「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服務對象為特教生,她開始帶著三隻心輔犬進入校園,走進身障學生的內心世界。

 

「一般人對過動症孩子的刻板印象,可能會認為他們注意力不集中、組織力薄弱、做事虎頭蛇尾等。」還有,他們可能都是常常被老師寫聯絡簿、安親班拒收、換學校,受挫很久的學生。「但是和狗兒相處過後,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陳奕君說。

 

去年,她帶心輔犬和特教學校合作,針對過動症的班級做實驗。十堂課,每次與學生進行一個小時的互動,建立彼此合作。

 

123_6620

(圖說:陳奕君與特教學校合作,帶心輔犬入班與特教生一起上課。)

 

在她接觸的過動兒當中,一位媽媽表示她的孩子合併情緒障礙,常常用生氣解決問題。才解決他的學校衝突,下一周又再度發生,就連醫師都判定孩子有「反社會人格」,令她憂心忡忡。

 

沒想到在心輔犬的輔療下,過動兒展現前所未有的改變。過去,他和媽媽鮮少交流,卻在放學後,主動和媽媽分享與狗互動的情節,彼此對話次數多了起來。

 

原本媽媽表示孩子社交能力不佳,且不懂得分享,但是在課堂中,陳奕君發現這位過動症孩子其實很會照顧弟弟妹妹。他將課堂上得到的一片獎勵餅乾,直說要撥成三份與其他手足分享。從這件事情當中,陳奕君看到孩子的優點,「其實他有一顆柔軟的心,只是沒有被看見而已。」

 

十堂課下來,老師也肯定的說,過動兒在課堂上提高了專注力,不僅能邊動、邊學習,甚至能記住老師的教學內容,也能完成老師的指令,一反常態,成為願意學習的學生。

 

123_6692

(圖說:撫摸狗兒時,動作要輕柔。)

 

自殘行為的孩子 慢慢懂得控制力道

 

一開始,心輔犬入班時,有的孩子見到狗兒太興奮,直接衝上去想摸狗,陳奕君見情況不對,順勢叫狗兒向後閃,退後一步,保持安全。

 

這時,陳奕君要求狗兒坐下,代表安定訊號,這時自閉合併過動的孩子看到狗兒的身體語言,跟著停下腳步。「來,慢慢地蹲下來,手伸出來。」語畢,這名孩子又迫不及待伸出手想抓狗,陳奕君阻止並跟他說,「你這樣會嚇到狗,這樣就摸不到牠了。」告訴孩子,原來這樣的動作會引起狗的反感。

 

再次嘗試,陳奕君握著他的手輕輕撫摸狗的臉頰和脖子,「這可以推演到溫柔對待自己和同儕,想找別人玩時,動作不要那麼快,才不會用力過度,抓傷別人或抓傷自己。」

 

媽媽擔心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力道,要他戴著手套不離身。陳奕君要他脫下手套,去撫摸感覺狗毛,增加觸覺刺激。

 

「當心情平穩,就不會自殘。」他開始慢慢懂得溫柔對待,並掌握力道。見狀,老師吃驚的說:「用教的和用講的,都不如心輔犬來得有效。」

 

123_6665

(圖說:陳奕君說狗兒戚風特別會撒嬌。)

 

自閉症兒 第一次願意分享食物

 

「特教生最終還是要跟人相處,不論是家庭、學校、工作都要跟人接觸,中間過程是需要學習的。」

 

她舉了一位小學六年級自閉症伴隨智力障礙的特教生案例,這名孩子沒有口語。在上了7-8堂的心輔犬課程後,竟然有了「分享」的概念。

 

一天,媽媽帶她去便利商店買他愛吃的茶葉蛋,在店裡的媽媽看到蹲在外頭的兒子竟然將蛋剝一半,放在手上;背對狗,然後伸出手給流浪狗吃。媽媽看到這一幕,感動的流下淚來,直表示,他從來沒有給過人東西;甚至交代他要拿東西給老師,一進教室,仍然擱在自己桌上,沒有下一步動作。

 

事後聽到老師轉述,陳奕君開心的說,她教特教生與狗接觸的技巧,他全部應用上了。包括:不要直視狗、東西放手心、不要出聲、慢動作放下、吃完離開,他都辦到了。

 

腦麻生復健 狗兒陪她練習走路

 

復健時,疼痛和辛苦,往往讓特教生卻步。一名腦性麻痺的小學二年級特教生,心智年齡只有3-4歲。物理治療師交代她要練習走路,習慣坐姿和躺姿的她百般不情願,屢屢哭鬧不願配合。

 

「心輔犬」進駐後,她攙扶著助行器,一邊由狗兒領她前進。狗兒走在前頭,不時回頭向小女孩搖尾巴,鼓勵她繼續行走,她開心的忘了時間,足足練習了30分鐘之久。

 

有了這次成效,治療師將她的個別化計畫目標拉長,鼓勵她下次可以走操場,「她有了動機和盼望,願意走得更遠。」陳奕君開心的說。

 

失智長輩 與狗做遊戲輔療

 

「心輔犬」不僅受特教生歡迎,連失智長輩也喜歡與牠們互動。

 

有長輩看到狗,就思念起當年自己養過的狗,眼眶就濕了。有的害怕狗,選擇遠距離觀看。這時,「心輔犬」會時不時的擦身而過長輩身邊,搖一下尾巴撒嬌,想親近老人家。

 

做抬腿運動時,爺爺奶奶舉起腳,狗兒便跳過去;站立訓練時,長輩兩腳跨步,讓狗兒穿越過山洞,增加運動的趣味性。

 

認知遊戲中,特別設計長輩熟悉的事物,例如:水牛、鴨子、農田、麻將等,讓狗兒去叼取配對卡片,爺爺奶奶押注,看誰猜中。答對的人,由狗兒叼獎品贈送給長輩。過程中,有訓練,有歡笑,「心輔犬不是來娛樂長輩,而是與老人家一起互動,才有優質的成長。」陳奕君如此說。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10.26    404-2下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