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不是表演,主要照顧者才知道箇中滋味。寧可父母健在時多陪伴父母,而不是在告別式做排場給人看。」母親早逝,父親身兼母職把李春燕姊弟拉拔長大。與父親感情甚篤的李春燕有感而發。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風雨中有耶穌 領我向前行

主的恩典溫暖我心

跟隨主的腳步 越走越光明

雨後的天空最美麗

 

搭乘捷運文湖線上班的途中,每當行經六張犁站,這是父親長眠的地方,隨著心底響起「雨後的天空」,李春燕父親生前的點滴如跑馬燈般地放送。

 

場景回到40年前高雄的眷村家庭,父親原在遠洋跑商船,長年在海上漂泊,為了能多照料妻小,改行為公務人員。山東長大的父親,雖是個性直爽的硬漢,自孩提時母親因病早逝,父親一肩扛起母職,終身未再娶。

 

「春燕,妳今天中午又帶了什麼好料的給爸爸?」會計室的同事問著。畢業後,李春燕選擇離家近的伊甸基金會服務,為的就是能就近照顧爸爸。

 

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山東人疼女兒,自小父親就待李春燕姊弟一視同仁。雖然在教養上,父親很嚴格,感念父親從前父兼母職的辛勞,以及佩服父親為人處事的態度。長大後。不曾因兒時父親的管教嚴格而親子關係疏離,即使成家後,也盡可能地天天回家陪爸爸。承襲男女平等的觀念,李春燕從不認為照顧父母單是兒子的責任。

 

2圖

 

五年前父親中風,展開了許多家庭都歷經的長照歲月。父親很貼心,不願脫累兒女,後事很早就自行規劃好,無論是在預算上、心願上,山東式地直爽表達,省去兒女在病床前猜測、揣摩。

「大燕,我生病時,別折磨我!否則走後我還會算帳喔。」不避諱談生死,臨終前、後事,期待處理的方式,兒女都很明瞭,沒有模糊地帶。父親拒絕臥床時插管等的「加工人生」。

 

李春燕很欣慰的是,因為沒有插鼻胃管,父親的最後一哩路,都還能以口進食,享受齒頰之樂。醫院的餐食引不起父親的興趣,麥克雞塊、沙拉吧、玉米濃湯、布丁等美味,70多歲的父親,以早年跑商船的經驗,在醫院點起餐來,喜歡的食物簡直就像青少年。

 

「這樣不會把妳爸餓死嗎?」住院期間,臨床家屬曾質疑,為何不給父親插鼻胃管。望著隔壁床的病人,因插鼻胃管,嘴乾裂。不能進食,了無生氣。反倒是父親還能享用美食,用嗅覺、視覺、味覺體驗生活的美好。李春燕有感,家有長期照顧需求的家人,主要照顧者最懂箇中滋味。其他親戚、左右鄰舍、不相干人士對照顧者發表的言論,只要他們沒有實際照顧、陪伴,都不足掛齒。

 

3圖

 

「我了解爸爸的需求,真正的孝順不是表演給人看的。」李春燕寧可父母健在時,盡可能地多陪伴,遠勝過在後事搞排場。再大的場面,一、二個小時就收場,煙消雲散。不如父親愛吃什麼,就讓他吃什麼,讓他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爸爸不浪費醫療資源。」父親辭世雖感不捨,但李春燕可以很自豪地說,守住了向爸爸的承諾,讓他沒有痛苦地度過晚年,身上沒有任何過度醫療遺留的痕跡。事實上,就連主治醫師也表示,很少見到臥床病人在生命末期,頭腦還能保持這麼清楚。

 

父親的為人處事也影響了李春燕夫妻養育子女的看法,屏棄養兒防老的觀念。現在就為長遠規劃,年老時在財務上獨立,不依賴子女。但在栽培小孩不吝嗇,及時向家人表達愛。

 

父親平等對待李春燕姊弟,加上不避諱地指示身前、身後事,目標明確。李春燕姊弟在照料爸爸的事上齊心,不受外界眾多說詞影響。

 

4圖

 

眷村裡道地的家鄉味─山東餃子、韭菜盒、大滷麵、牛肉捲餅、山東饅頭…揉進了父親的味道。父親節快到了,李春燕雖思念卻無憾。身邊不少同事、朋友也將面臨父母的長照議題,以過來人的經驗,李春燕分享道:「珍惜父母的相處時光,多陪伴。」長照的辛苦日子,終得喘息。一路陪伴爸爸,心裡雖不捨,但相信爸爸一定不希望女兒哀傷度日,父親節的禮物就是讓自己過得很好,爸爸就開心了。

 

5圖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07.30  NO.   401下期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