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淚》、《孤雛淚》、《憤怒的葡萄》…。兒時閱遍世界名著的陳珮榕從中得到一個結論─人人都需要愛。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自幼博覽群書,陳珮榕對李家同的著作《讓高牆倒下吧》,之中提到德雷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創立的垂死之家,印象深刻。大學期間很希望有機會能到印度擔任志工。另外也很希望能到柬埔寨參加「柬單愛」的海外志工服務活動,但在大學畢業前皆未能成行。
畢了業,未照父母的期許,在學校當英文教師。而是回應內心的呼召,參加教會的訓練,並在完成訓練後繼續留在教會中服事。
在教會服事大專生,暑假期間,陪同大專生到印度傳福音。其中有一天的行程,當地基督徒安排參觀宏偉壯麗的泰姬瑪哈陵。參觀結束時,一群小朋友蜂擁而至,向觀光客兜售小吊飾。小孩子睜著無辜的大眼睛,吊飾的價格也不昂貴,猶豫著要不要買。眼看小朋友的人數愈聚愈多,陪同的印度基督徒要陳珮榕等人勿向小朋友購買,盡速上車。就在以逃命的速度奔回遊覽車之後,只見印度基督徒雙手提滿向小朋友們買回的吊飾走回來。
圖說:泰姬瑪哈陵 圖片來源:http://unsplash.com/
原來,這群兜售吊飾的小朋友背後被人蛇集團操控著,觀光客單純地購買紀念品的消費行為—買與不買,都牽動著小朋友的人生。
另一次帶著大專生前往柬埔寨,當地的基督徒也安排行程,參觀知名的無國籍聚落「水上人家」。居住品質的落後情況比印度貧民窟更為弱勢,水上人家不被允許入境,住在簡陋的船上,連門牌都沒有。一名母親抱著狀似腦死的男嬰望著觀光客,指指男嬰、再筆畫索討5美金的手勢。
想不到,柬埔寨基督徒給陳珮榕與大專生們的建議與印度經驗如出一轍!觀光客動了惻隱之心,一個簡單施捨的動作,其實背後有著複雜的關係。給錢?不給錢?兩者皆會影響著這對母子,影響程度過於觀光客所能想像。
觀光客拍照、給錢就離開了,然而無論是印度的貧民窟,或是柬埔寨的水上人家,他們貧困的生活還是會繼續著─這是他們的人生。陳珮榕納悶究竟什麼才能夠翻轉他們的人生呢?是往日大學生志工的服務嗎?
惟有神能翻轉他們的人生。
聖經說到國度的福音要傳遍天下。柬埔寨基督徒鼓勵著陳珮榕,在看似無指望的人生中,神才是人真實的需要,是否願意也投身在這個神聖行伍呢?舉目看,已經有來自韓國的基督徒在此成立了水上的教會,聖經的話是會應驗的。
兩次帶大專生到海外的經驗,目睹當地人生活的情形,學生們一一表達自己實在太幸福了。對於自己抱怨生活中芝麻小事的不滿,而感到慚愧。
回想起來,慶幸自己並非在大學期間就參加響往的海外志工活動。如果那時候如願成行,也許自己就跟大多數的觀光客一樣,對貧民窟的生活感到震撼。離開後,各自過各自的生活。
從學生時期就熱衷於各項助人的服務性社團,陳珮榕觀察到,志工們都有善良、為人付出的人格特質。也在歷年志工服務的過程中體悟到,人所需要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神。
約翰福音5章,有一位病了38年的癱子,長年尋求病癒未果。當耶穌來到他那裏,久病痊癒了。癱子的缺損是外在可見的,有人外表看似無缺損,其實裡面是虛空的。人的愛有限,神的愛是無限的。有了神的愛,陳珮榕不僅信心滿滿地將福音帶給家人,更渴望將這位是愛的神帶給人。
志工的服務是無價的。現在的陳珮榕在教會的全時間訓練中心擔任輔訓,培育青年基督徒將神的愛、光、聖、義帶給人,繼續經營這無價的事業。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2.19 NO. 394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