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憶一點一點的消逝,到逐漸忘記自己是誰,那種病識感是早發性失智患者的痛。黃暐筑用戲劇方式帶領大家抒發心境,透過扮演找回正向的情緒,面對人生。

(圖說:黃暐筑讓失智朋友做角色扮演,抒發情緒。)

 

文、攝影|蘇麗華

 

戲劇輔療教室的一天,大家正在演一齣《賣火柴的少女》的劇情,不同的是情節不照原本的劇情走,內容由失智患者們改編,將悲情化成希望的故事。

 

拼畫說出心底的恐懼

 

演出的當下充滿歡笑,黃暐筑表示,在相互認識時間,大家會被疾病擊垮,心理的痛苦得不到出口。「他們情緒很負向,感覺死亡逼近他們。」於是,黃暐筑透過戲劇演出,將他們無限放大的苦楚一一收回,並獲得短暫釋放。

 

例如,請他們將記憶的描述用喜歡的物件來替代,有人拿了車子。一位早發性失智患者說,他選擇車子的原因是因為,當醫師宣布他不能開車時,猶如他的人生停住了;他懷念過往開車出門的日子。另一位患者心有戚戚焉的說,當他的駕照被家人沒收時,他哭了一整天,難過再也沒有自由了。

 

還有失智朋友將物件排成寶藏箱,最後放上一個時鐘,意味著寶藏中美好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寶藏將變成空。

 

更有人選擇了石頭,眼前的一堆石頭他感嘆道,「希望我的記憶像石頭一樣不要再滾動了,我希望它像石頭一樣堅固。」

 

一位認知力較弱的朋友,原本擔心他無法理解活動,沒想到他選擇一顆蛋放在鐵盤上,表示想到記憶就想到過世父親煎的荷包蛋,那是想念的味道。

 

原本無法說出口的話,或避諱談的話題,透過物件排列成一幅畫,說出心底最真實的感受。

(圖說:黃暐筑示範偶戲表演,如何編故事。)

 

《賣火柴的少女》的情結包含失落、被愛、溫暖與消失的生命。於是成為課堂的題材,但是結局太過悲情,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改編劇情,找人發明了不熄的蠟燭,交由聖誕老人送給全世界的人當作禮物。

 

戲劇中不熄的蠟燭帶來溫暖,學員也有了突破逆境的勇氣。最後黃暐筑要他們傳遞蠟燭許願,很多人從悲觀轉為樂觀,紛紛表示,「事情好像沒那麼可怕。」是這齣戲劇意想不到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隨著病情退化,往往容易失去社交生活。活動上,黃暐筑不急於要每個人立即參與,如果沒有意願不妨先當個旁觀者,「就算當觀眾,他們會因為入戲而落淚或跟著笑。」當大家玩得盡興時,也會引起他們想加入的動機。

 

「我把選擇權交給他們。」失智後,他們失去了主權,往往有被剝奪的感覺,家人限制他們不能再做哪些事情,例如:開車、花錢、出門等,「沒有了社會角色,你要他們去哪呢?」

 

特別是40多歲的早發性失智患者,過去從家庭經濟支柱,一下子變成被照顧者,絕望的心情一湧而上,難免講出喪氣話。

 

一齣《小紅帽》的集體創作故事,一位失智朋友扮演大野狼,不停的到處咬人,卻怎麼打都打不死,「其實那是心理的一種投射。」黃暐筑說,他們渴望活下去。

 

扮演小紅帽的是一位失智造成肢體退化的患者,小紅帽遇到大野狼非常害怕,他用他僅能做的部分就是「原地發抖」參與演出。演完後發現,原來身體還可以做到一些事,對他而言,又帶出了一點希望。

 

有趣的是,演到最後,大野狼和小紅帽以及獵人成為好朋友。黃暐筑說,大家都不想當壞人,成了和平共處的模式。在笑鬧過程中,大夥兒暫卻忘記病痛,盡情的享受當下,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出了教室,是開心再度充滿盼望。

 

(圖說:黃暐筑開心透過戲劇輔療,能帶給需要的人歡樂並找出癥結點。)

用戲劇敞開自閉兒的心

 

戲劇輔療不僅用在失智患者身上,應用在自閉症孩子身上,也能讓他們敞開心房,接納彼此。

 

黃暐筑道出服務的一個重度自閉症孩子,在進行戲劇輔療時,兩個人沒有交集,只能各玩各的。黃暐筑試圖跟他建立關係,在一旁模仿他玩玩具。「有一天他開始注意到我了。」漸漸的可以讓黃暐筑待在他旁邊,演變到最後,自閉症孩子主動爬到她的腳上,唱起歌來,那是一大進步。

 

「一開始我跟著唱,他就停。」到後來,他突然說:「小個老師(綽號)學貓叫,聽……」於是,黃暐筑放了一首他愛聽的貓的流行歌,兩個人一起唱了起來。音樂一結束,一人一句繼續哼唱,「我好感動喔,為期半年終於有了互動。」

 

與自閉症孩子建立關係不能強求,慢慢溝通,幫他講出心裡的感受,才能緩和他的情緒。例如她曾輔導的一位自閉症兒,中間去了別的機構又回到她的教室,情緒不穩不停地大吼大叫。

 

用再見儀式學會道別

 

他不斷的說機構的名字、許多的人名,還會說:「以前的教室不見了」、「燈不見了」,環境的改變,他非常的不適應。

 

黃暐筑對他說:「要說再見好困難喔!」孩子回答:「好困難喔!」說完大哭了起來。

 

「其實他只是說不出他的感受而已。」為了整理他的情緒,黃暐筑要他在紙上畫圈,每一個圈代表他想說再見的人事物,然後收藏到櫃子裡,完成「再見」儀式。

 

下次上課孩子忍不住又去櫃子把東西拿出來,黃暐筑要他把東西收好,說完「再見」再上課。

 

好壞都是媽媽的寶貝

 

這位自閉症孩子在父母和老師眼中都嫌他麻煩,黃暐筑拿手偶,兩人即興演出,劇情中創造出蜜蜂家庭,兩隻蜜蜂孩子個性一好一壞。壞蜜蜂不寫功課、做壞事,常惹父母生氣。飾演蜜蜂媽媽的黃暐筑生氣的說:「我不要壞蜜蜂了,我只要好蜜蜂。」自閉症孩子突然大叫說:「壞蜜蜂也是你的孩子啊!」

 

這一句話帶出了意義,演媽媽的黃暐筑說:「你是不是很擔心媽媽不要你?媽媽說的是氣話,我還是愛你的。」

 

下了課和家長討論,確認孩子焦慮的來源,媽媽表示曾生氣關起門說過「不要他了」的這樣話。讓媽媽跟孩子表示那是氣話,向他道歉。也教媽媽下次生氣時,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先躲起來,各自回家(房間),心情好再出來,但我們還是一家人。」化解母子心結。

 

故事結尾,黃暐筑問孩子,好蜜蜂和壞蜜蜂是「不同人」還是「同一人」?孩子決定變身成同一人,因為接受自己的好與壞,父母還是會喜歡我的。

 

黃暐筑用故事鬆動、轉動每個人生活中的困難,「與其說我在幫助人,其實我從服務對象中學到更多。」她用戲劇轉化不同的心境,帶出正向的能量,讓生活變得美好,富有意義。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1.15       393-1上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