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65歲以上老年人發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日漸攀升,如何有效降低高齡者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圖說:提升高齡用路人交通安全意識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文|林佳勳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與高齡者相關的生活議題也日漸受到重視。其中,高齡者「行」的安全,也因交通網絡日漸複雜逐漸浮現。關於高齡者的交通安全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一是高齡行人,二是高齡駕駛者。

 

由於年齡增長,高齡者因著體力與視力衰退,反應力、行動力與自我保護力也跟著下降。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統計,民國104年至108年高齡者(65歲以上)因交通事故導致死傷之人數,不論步行或駕駛都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圖說:2015-2019高齡者交通事故死傷統計。  資料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JPG

(圖說:2015-2019高齡者交通事故死傷統計/資料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

 

(圖說: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比。  資料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JPG

(圖說: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比/資料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

 

高齡者交通事故成因

交通事故統計資料顯示,高齡者易發生交通事故的時段,以4時至8時、18時至20時最多,此時大多天色昏暗,卻也是高齡者外出進行散步、運動、買菜等日常活動的高峰期;而主要兩處肇事地點則為路口和違規穿越道路。導致交通事故原因大約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一、視線不佳

高齡者時常於清晨、傍晚外出活動,此時天色昏暗影響辨識度,許多長者因視力退化,遭遇狀況無法即時反應,增添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

二、自身違規行為

無論步行或駕駛,高齡者未遵守交通規則是導致交通事故重要因素之一。高齡步行者交通事故成因多為「未行走行人穿越道、天橋、地下道而直接穿越道路」及「穿越道路未注意左右來車」;駕駛人肇事則是多為「未依規定讓車」、「違反交通號誌」或「轉彎不當」等。

三、高齡友善配套未到位

行人穿越號誌通行秒數過短是常見的問題之一,行動不便的長者無法在有限的秒數內過馬路;另外,道路標誌不易辨識、標線不清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例如行人燈號過小、人行道或斑馬線規畫或動線不佳等。

 

(圖說:天色昏暗影響辨識度,增添長者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

 

改善高齡者行的安全

高齡行人為道路使用者的弱勢族群之一,長者透過下列輔助,能有效降低高齡行人交通事故的發生。

一、身著亮色衣物或反光配件

   於清晨或傍晚出入時,長者可穿著亮色系衣物或配戴反光配件,若須行經暗 路,亦可攜帶手電筒,方便其他用路人辨識。

二、遵守交通規則

   穿越馬路時,可善用行人穿越道、天橋、地下道;遵行交通號誌指示,看左右方確認無來車再前進,行人燈號秒數不足時,勿強行通過。行走時,注意 周邊動態,盡量靠道路左走,較易察覺前方來車。

三、時機適當再出門

    身體不適或是天色昏暗時,盡量減少外出活動,以降低交通意外發生機率。

 

提升高齡駕駛者的交通安全意識

高齡駕駛者肇事原因多為違反交通規則、未做好交通安全措施,建議養成以下良好駕駛人習慣,才能有效降低肇事率。

一、配戴安全帽

騎乘腳踏車或機車時,配戴安全帽並確實繫好帽帶。根據交通部資料統計,106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機車致死率為0.30%,其中戴安全帽者致死率為0.27%,未戴安全帽者致死率為2.4%,可見配戴安全帽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致死率。

二、反光裝置或燈光設備

   高齡者可於腳踏車或機車車身加裝反光裝置,例如:LED燈、反光條等;夜間行車時,記得開啟燈光設備。上述方式可增加其他用路者辨識度、提高警覺,降低交通意外發生。

三、養成良好駕駛習慣

   隨著身體機能退化,許多高齡駕駛人的視力、反應靈敏度不如以往,但仍保留過去騎車、開車的不良習慣,導致肇事機率倍增。根據107年警政署資料統計,70歲以上駕駛人交通事故肇事率偏高,肇事原因多為「未依規定 讓車」、「違反號誌、標誌管制」、「轉彎不當」、「行人或乘客疏失」等 違規行為造成。養成良好駕駛習慣,可以有效降低高齡者肇事或因肇事導致傷亡的機率。

 

公部門、民間齊努力

為減少高齡者交通事故,公部門近年來也積極推動政策、加強宣導,例如推動「護老專案」,關懷高齡者用路安全,透過舉辦針對高齡用路者的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培養高齡者成為「路老師」*協助公部門宣導,以提升長者的交通安全意識。

 

在政策方面,過去國人通過考試取得汽機車駕照後,除非因違法或違規被吊銷駕照,否則駕照效期為終身有效。但自106年7月1日起年滿75歲之駕駛人,需依「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之規定進行更換駕照,才可延長3年效期(生日日期)為止。近年,交通部亦研擬引進日本「行人過馬路時舉手,讓駕駛人提高警覺」的作法,以期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圖說:實行高齡友善交通號誌改善措施,是公部門積極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高齡友善方面,將交通號誌閃黃燈改成全天候三色運作、延長號誌通行秒數、提高道路標線防滑係數、放大行人燈方便長者辨識等,都是積極努力的方向;而民間則可加強推廣禮讓、友善年長用路人等觀念。唯有公部門、民間、長者三方共同努力,提升高齡用路人的安全意識,才能進一步降低高齡交通事故肇事率,改善社會對年長用路人的歧視氛圍。

 

*路老師:全名為交通部交通安全教材、宣講推廣工作者,向高齡者宣導交通安全,「路老師」是「用路安全的老師」的簡稱。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391-2期  2019.9.23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