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的是社會工作研究所,Vera卻橫跨到亞洲來實習,選定伊甸基金會落腳。期間,接觸視障服務、身障就業等領域,開啟她新的眼光。她將滿滿的心得,返美應用所學。

圖說:Vera很早就有到台灣社福單位實習的心願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台灣對Vera來說別具意義,不僅是媽媽的家鄉,更是她社工實習的首選之地。

  

習慣了美國各色各樣的人種,走在滿是亞洲臉孔的台北街頭,每當看到有外國面孔的路人,莫名的熟悉感油然升起。

 

「小姐,請問xx路要怎麼走?」突被路人問路,Vera Kam才察覺自己也同樣是生著一張亞洲面孔。

 

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Vera,父母親分別從香港、台灣移民至美國。17歲時,Vera與外婆第一次回到台灣,參加了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的暑期營隊。外婆走到哪裡都熟門熟路,Vera只管安心地跟著外婆就可以了。至於去了哪些地方,也說不太上來。印象中,台灣是個很好玩的地方。

 

於是,再回到台灣的種子就此撒在Vera心中。

 

就讀北卡羅萊納夏洛特分校的社會工作研究所,Vera在醫院實習期間接觸到的病人中,有的醫療保險不足以應付所需,有的甚至根本沒有保險。Vera評估個案的需求、提供短期的健康介入,並協助連結社區的資源。實習中,接觸了許多因腦傷、中風、脊隨損傷等而導致失能的個案,也因此培養出服務身心障礙者的興趣。在畢業前,Vera已計畫將於健康照護政策領域從事宏觀社會工作(macro social work)。盼望能夠運用所學改善社會上不平等的健保制度。

 

因此,在成為社會新鮮人之前,Vera決定來一趟畢業旅行。這趟旅行必須結合專業的實習、旅遊、以及認識媽媽的故鄉。

圖說:Vera(中)與偏鄉幼兒同樂

無庸置疑,地點非台灣莫屬。至於台灣諸多的社福團體中,該選擇哪一個機構實習呢?為有宏觀的社會工作視野,Vera預計接觸身心障礙者及各類不同的弱勢族群。在官網,Vera發現伊甸基金會不僅有多元、個別的身心障礙者服務,更有相關權益的政策倡議,以及服務的熱忱及耶穌基督的信仰,於是著手申請實習。中間雖經過一些小插曲,終於能以如願。

 

再一次踏上台灣。獨立自主的精神加上萬能的手機,縱使不識中文,Vera也能泰然將自己安頓好,於預定的時間準時抵達伊甸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辦公室,開始「海外實習」。

 

來到板橋的視障服務單位─愛明發展中心,Vera參與視障者的生活重建與生活自理課程。伊甸的員工很貼心地先告知視障學員Vera聽不懂台語,這段期間,請大家用國語和Vera交流。透過生活自理的課程,Vera發現視障者也能夠自行下廚。中午,大家一同飽嚐合力煮出的菜餚。Vera也學習了視障者的社會支持服務─團體音樂課程,藉由老師演奏簡單的樂器,視障學員隨著節拍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無論是煮飯、音樂課,學員之間有說有笑,Vera很享受這種愉悅的氣氛。

 

在美國,Vera鮮少在職場上看到身心障礙者,但在南港的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Vera見習到了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服務。在就業服務員的幫助與輔導之下,身心障礙者也能夠在師大的校園從事清潔工作、在Nu Café從事餐飲服務。Vera聯想起以前在醫院實習,病人雖然出院,因病失能卻仍須面對生活,就業就是個很實際的需求,顯出職業重建(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的重要性。

圖說:(從左而右)二位德國實習生、實習生督導、Vera於Nu Café見習

在伊甸的暑期實習,還有另外二位來自德國的實習生Belana和Benedikt,午餐或下班時間,Vera與他們一起交換實習心得,以及文化差異的趣事,始終是飯桌上絡繹不絕的話題。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Vera的行李箱裡滿載著各式名產,都是出自以往未曾謀面親戚的愛心。藉著這次來台實習,Vera造訪了基隆、桃園、新竹等地的親戚。事前並未特意聯繫,靠著親戚間的彼此相傳,Vera打包著台灣溫暖豐厚的人情味,裝進幾乎超載的行李,滿載返程。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08.02 NO. 390下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