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哥倫比亞,您會想到什麼呢?咖啡豆?騷莎(Salsa)?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來自哥倫比亞的宥紳跨越半個地球來到台灣,為身障住民與偏鄉幼兒傳遞愛的溫度。
圖說:宥紳來自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卡利(Cali)
文|朱聖恩 攝影|黃慕琳、何維綱
跨越半個地球來自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卡利(Cali)的宥紳Esteban Kusguen,自兩年前參加了AIESEC的國際志工活動而跨越半個地球,來到在地圖上只有豆蔻般大小的台灣。自此就愛上台灣了!他不僅學中文,還用行動付出愛,走訪養護中心、深入偏鄉附幼,陪伴需要的人,用愛寫下每個精彩時刻。
在師大國語教學中心學中文的日子,不是只有低頭抱著教科書研讀著一撇、一劃。課餘時間,宥紳享受Netflix的追劇時光外,也喜歡在榻榻米墊上一展柔道好身手。在得知學校提供伊甸國際志工的活動時,樂於接觸各種新事物的宥紳自然不錯過機會。
宥紳第一次來到伊甸參加志工活動,即比預定時間提早15~20分鐘抵達。不僅如此,1~6月所有報名的志願服務相關活動,宥紳總是準時赴會。破除了中、南美洲予人浪漫、不拘小節、沒有時間觀念的刻板印象。
宥紳精通西班牙文、英文、日文、中文,在哥倫比亞時,曾在體育活動中擔任英文翻譯志工。然而在伊甸的服務是他第一次在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透過身障體驗,學習如何使用輪椅外,並進一步了解如何協助輪椅使用者。
圖說:輪椅使用者的身障體驗
在養護中心,陪伴身心障礙者開「住民大會」。住民大會的討論事項繁瑣,舉凡在寢室可否飲食、外出活動的地點、養護中心牆面彩繪的顏色等,都是60~70位住民們討論的事項。只見住民們因著健康狀況身體受限,或坐或臥,在各式各樣的輪椅上─有手動的、電動的、有頭靠的、可傾躺的…。即便他們口齒不清,或不自主地流口水,仍極力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看到這一幕讓宥紳與其他國際志工印象深刻,體會到身心障礙者能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並非只能一味接受機構安排、照既定的時間表作息。能照著自由意志支配自己的時間,才有「家」的感覺。在此見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實際被落實的縮影。
參與住民大會外,農曆新年前,宥紳與義大利志工Patrizio、印尼華裔志工Bellinda向養護中心的住民介紹了自己家鄉的新年習俗。五族共一家,跨越國際藩籬,進行一場文化交流。諸如義大利人過新年會與全家人共享豐富的晚餐、跨年時節放煙火,與華人放鞭炮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華人過年喜歡穿得紅豔豔表徵喜氣,義大利人過年時是穿紅內褲,哥倫比亞人則是穿黃內褲。聽到這些有趣的介紹,台下腦性麻痺而無法言語的住民,開心地用扭曲的手揮舞。那天陽光普照的下午,隨著志工們的介紹,住民們開心不已,歡欣期盼晚間圍爐時光的到來。
除了陪同身心障礙者,宥紳也參加了偏鄉服務幼兒的活動。
課堂上講故事,宥紳將哥倫比亞的青蛙童話簡化成中文版,告訴小朋友要聽爸媽的話。他的中文之溜,不得不為他豎起大拇指稱讚。
玩遊戲時間,小朋友們與薩爾瓦多志工Maria一起同樂,她帶入中美洲小朋友玩的遊戲─「鴨、鴨、鵝」,配著西班牙文的彈舌節奏,現場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為了讓活動盡興,志工們的事前準備工夫不可少。比如說向養護中心的住民介紹自己國家新年習俗,志工們是單兵作戰、各自預備。陪同偏鄉幼兒遊戲的志願服務,則需要來自八、九個國家,不同背景的志工一起討論、預備每個月要給孩子們的活動。
圖說:與來自各國的志工至偏鄉服務幼兒
無論是服務長者或是幼童,宥紳認為,與其說是助人,其實志工本身也是受惠者。在偏鄉幼兒服務中,宥紳親眼見識了從台北到牡丹村的城、鄉對照。
前往牡丹小村落,火車行經在綠蔥蔥的樹林間,令宥紳想起自己國家也有許多豐富的原始熱帶雨林。對人類學有深厚興趣的宥紳而言,藉著志願服務,能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是很大的收穫。完成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中文學習後,宥紳還會繼續留在台灣深造,也樂於體驗各種不同的志願服務,用大大的心胸繼續探索婆娑之島。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389上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