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說:長輩總是期待藝術治療課程。)

於藝術輔療領域服務6年的董淑娩,在替失智長輩上課時,每每總能收到笑顏,至今已累積數百張失智長輩的作品。

這些色彩斑斕的畫作一字排開,張張都是她身為老師的驕傲,也是失智長輩眼中最美麗的風景。

 

文.攝影│郭依瑄  

 

在藝術輔療課程裡,嘉義縣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裡的長輩們,在董淑娩和照服員的鼓勵下,拿起畫筆,只見長輩神情認真,目光緩慢地在柳丁與畫紙之間徘徊,談笑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有位長輩停下畫筆,看著隔壁長輩畫的柳丁,董淑娩不經意地說:「爺爺你的柳丁看起來很好吃捏,一斤要賣多少?」爺爺頓時笑開懷,紅暈爬上臉頰。

 

藝術不設限 長輩樂無限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聚焦的行為,能將失智長輩從遙遠的回憶拉回現實,聚焦於當下、關注身邊的人事物。」

董淑娩在102年即開始替失智長輩上課,在伊甸也服務了2年之久。她希望透過一個月兩次的藝術課程,不只讓這些年輕時從沒接觸過藝術的長輩有了創作的機會,更希望能透過藝術,延緩失智,讓他們的身心靈獲得陶冶。

 

曾到美國進修藝術的董淑娩,認為「美」不需要任何框架,要成為藝術家並非得擁有高明的表現技法,只需要用心觀察、體會,任何人都能是藝術家。

她進一步說道:「要讓失智長輩參與,因為沒有繪畫經驗,必須選擇低技巧、高感受的活動進行,繪畫主題得考慮這些長輩們的成長環境,要有懷舊的效果,與過往經驗做連結,才更容易引導他們加入。」

 

桌上擺放的柳丁,正是日常唾手可得的小物,董淑娩從不使用蠟果,她希望水果的香氣、重量、觸感,都能刺激長輩們,讓他們投入當下、連結過往回憶。而低技巧、高感受,是吸引這些不曾接觸過繪畫的長輩們的好方法,例如:樹葉拓印、撕紙拼貼等等,用的媒材有許多種,從不設限,但成品總能讓長輩們驚艷,獲得許多成就感。

(圖說:爺爺很開心地揮舞蠟筆。)

漸進式課程 大膽玩色彩

董成娩回憶,在一次替長輩上課時,考慮到長輩多半務農維生,怕他們不敢下筆,遂以「集體創作」的形式開始。

在一張大大的白紙上,分了好幾個區塊,「我幫你們劃分了好幾塊田,想要種什麼都可以哦!先去的就可以得到那塊最大塊的田哦!」經過照服員、老師的鼓吹下,長輩終於紛紛起身,「佔領」自己的那塊田。

 

第二次時,每個人分發一張圖紙,以自己熟悉的手開始作描繪,並開始帶入混色,用最簡單的紅黃藍三原色調配色彩。

「許多長輩在調色盤混好色後,都覺得混色十分神奇呢!」

 

第三次從自身轉移到大自然,用樹葉拓印,觀察大自然;第四次則用物品拓印,觀察身邊人事物;第五次,董成娩扛來了好幾個大絲瓜,讓他們臨摹。

有位中度失智的奶奶,平常話不多,卻對絲瓜情有獨鍾,甚至邊畫邊唸出:「這是菜瓜柄、這是菜瓜葉…」董成娩活靈活現地模仿奶奶努力的模樣。

(圖說:打底完成後便開始上色。)

引導不強迫  成獨有作品

有位78歲,中度失智的阿金伯(化名),在座位上遲遲不肯動筆,組長莊玉婷前往引導,她自己先畫出了一個圓圈,逐漸引導阿金伯,雖阿金伯尚未拿起畫筆,但注意力已被吸引,玉婷不強迫長輩反而與其他人有說有笑,最後玉婷到前方洗水彩筆時,阿金伯居然跟著走過來說:「你還沒幫我畫完欸!」

 

玉婷說:「我們不會強迫每位長輩都要參與,其實他在旁邊看著,對他也有幫助。除非長輩的表情已經開始有了變化,我們才會介入。」

失智長輩對於當下情境無法理解,甚至會造成誤認,情緒容易因此不穩,所以在上課時,照服員與社工都需要在旁邊觀察,提供協助。

 

董淑娩笑著說:「阿金伯有一次很認真的畫,當大家的作品貼起來之後,他不但跑到最前面看,甚至還不肯回座呢!」

此話一說完,就聽到居服員誇讚奶奶畫的柳丁顏色飽滿,十分可口。

 

此時已接近中午休息時間,長輩紛紛起身將自己的畫貼到白板上,在短短的一小時課程中,大家盡情揮灑創意,讓白板上長出一顆顆搖搖欲墜的柳丁,這大豐收的成果,就是董淑娩老師所得到最甜美的回饋。

(圖說:這一上午結實壘壘的收穫。)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2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