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聖恩 攝影|楊政翰
「啪!」開胸、跳躍、揮拍,一秒內同時展現流暢的肢體動作。
這是帕運羽球選手方振宇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國訓中心)的練習。曾參加東京帕運的他,將再戰巴黎帕運。
羽球是東京帕運新增的競賽項目之一,方振宇首次參賽帕運即取得第4名的佳績。第二次叩門帕運,已不再那麼緊張。無論是場上的練習或稍事休息,無不散發著「預備好了」的精神。
「我從小就接觸(羽球),這10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笑著談到2021年從東京帕運帶回的好成績。
出生時,因難產造成他左臂神經叢損傷、左手萎縮,這卻沒有減少方振宇對體育的熱愛。喜歡運動的他,在好友的爸爸邀約下,常一起打羽球,於是譜出羽球之路的序曲。
圖說:紀世清教練過去在會長盃注意到方振宇的表現。
陪伴他數年的教練紀世清,回想起「伯樂識千里馬」的橋段。
「這同學基本條件不錯!身高高、速度(肌力)快。」在全國身心障礙者會長盃的比賽,紀教練注意到方振宇,驚為天人,遂詢問是否有意朝選手的方向發展。
圖說:方振宇擁有羽球選手的優質條件。
方振宇並沒有馬上答應,反倒考慮良久,才踏上競技這條路。與家人討論,家人並不反對,只是心疼選手之路走得辛苦,此外,也擔心整體環境是否適合他未來的發展。
方振宇雖從童年開始接觸羽球,由於所屬等級較稀有,一般高中體育科系不收這類(身心障礙)學生,他一直到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才有機會接受正規訓練。
「早上晨操、下午羽球訓練。」紀世清說:「正規訓練完,再邀選手餵球。從來沒有這樣紮實訓練的他,感動到差點哭了。」
圖說:紀世清教練餵球。
就這樣一路練,練到已無同等級(SU5級)的對手。
「東帕之前,其實是默默無聞的。」紀教練表示雖然方振宇當時在台灣已達到「無敵」的成績,東帕之前,並沒有太多人知道他。
東帕因為COVID-19延後1年舉辦,疫情蔓延全球期間,方振宇無法出國比賽搶積分,幸而取得外卡,至東帕贏得羽球第4名,才逐漸引起注視。
東帕之後,他繼續輾轉各國際賽事,海外競爭激烈。巴黎帕運前的最後一役—6月蘇格蘭一級公開賽,甫遇馬來西亞強勁對手,始獲銀牌。
圖說:從前默默無聞,東帕之後,方振宇才逐漸引起注視。
「以前比較容易緊張,會擔心萬一輸了,會不會被罵?」歷經大、小賽事,方振宇分享比賽心得。
他繼續說,球賽中如果浮出負面想法,對場上無益。將學校教的運動心理學應用在場上,專注下一顆球要怎麼打,不胡思亂想。
競技運動難免會遇到受傷,像他在東帕雖受了傷,將心態調適好,反而沒被影響。由此可見,有好的心態很重要。
圖說:競技運動的選手難免會遇到受傷。
「比賽不是一個人,是後面一群人。」二度前進帕運,方振宇由衷感謝各方在背後的扶持—家人、教練、防護員、陪練員等,以及中華帕拉林匹克運動總會和體育署的資源挹注,使選手們安心備戰。
圖說:比賽不是只有選手一個人,是後面一群人。
除了在體能、心態上的調整,懷抱感謝的心,方振宇匯集眾人的支持,轉為正面積極的能量。
「這次的巴黎帕運是要圓夢!」紀世清教練團隊目標明確。
「這次的目標是要拿獎牌!」方振宇信心喊話。
圖說:方振宇設立巴黎帕運拿牌的目標。
東京帕運閉幕典禮,方振宇擔任掌旗官與代表團進場的畫面深植人心。期盼在眾人的祝福聲中,他將站在巴黎帕運的頒獎台上,注視中華台北帕運會旗飄揚,聆聽會歌響起,再次成功挑戰超越自己的一刻。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07.15 NO.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