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

來賓/張靜薇處長、李玉芳職能治療師

主持、整理/詹慶臨

前言:

主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相信主耶穌一定將早療的孩子抱得更緊,幫助他們心靈飛翔,活出內在的生命的價值。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慶臨:今年是伊甸早療30周年,聖經加拉太書6章8節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請問當初靜薇處長(前早療教保老師)和玉芳職能治療師是在什麼機緣下,來到伊甸旗山早療中心?

玉芳:我以前是在橋頭的醫院擔任兒童的治療師,那時有協助岡山區的岡山障服,他們也是做早療的,他們有些孩子會來到我們的醫院做復健,那時候我就開始認識了有關於早療中心的領域。在醫院擔任治療師,在醫院就是一個時段,然後就不斷地做個案。大概一個時段是30到40分鐘,一天就不斷的輪替許多的個案。在這當中認識了之前的旗山早療的組長叫銀絲姊,間接就來到了伊甸旗山早療中心,我的身份是職能治療師。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靜薇:當我大學要畢業的時候,我跟上帝禱告:「上帝,我很想要服侍你。」在我17歲的時候,我的姐姐因為生產變成植物人,然後那時候我就發現媽媽是主要照顧者,面臨到很多的傷心,我知道家庭有一個身障者是非常不容易的。當我聽到伊甸基金會的異象是「雙福」,也就是福音跟福祉,不但有盼望,更是在福音的部分帶給人希望,這樣的一個宗旨非常的吸引我,所以我就來到伊甸。因為我非常喜歡小孩,所以我就來到早療中心來服務,擔任教保員。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慶臨:介紹一下你們在早療中心的工作內容

靜薇:教保員的工作,是為早療孩子的需求設計個別化服務計畫,幫助孩子發展,學習適應,並且提供家長親職教育的技巧以及教育安置的諮詢。當孩子到了早療中心可能需要協助吃飯,上廁所等生活支持。教保員要寫教案,結合所有跨專業團隊,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物理治療等等的部分,我們把這些專業團隊的相關的建議,包含家長的期待,加上我們在服務孩子的過程當中的觀察,然後擬訂ISP。訂完之後就要設計成各個的教案,落實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家庭的環境裡面,所以我們也必須去做一些親職教育部分。當然啦,有時候我們要隨車,交通車要帶這些孩子從家裡到早療中心。

玉芳:職能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知道如何生活。職能治療師提供各種物件操作、手眼協調、口腔動作、感覺統合、日常生活動作功能的評量諮詢和訓練。也提供輔具的製作和諮詢。伊甸的職能治療整體是被擴充的,因為早期在醫院的模式就是單純得做一些復健,包括了精細的感統的動作,還有一些肢體的復健,然後都是以一對一的方式比較多。可是來到了旗山早療之後,很感謝教保老師在前頭收集了許多相關的孩子們的資料,無論是在他們的生活、在他們的家、六大領域的部分,收集了相關的一些的資料,我們就可以連結在這些資料,提供職能治療上的建議,然後就整體式擴充。早期在我們在醫療模式裡面的,讓我們的這個復健可以進入到孩子的生命當中,他的家庭生活,甚至是在機構裡面的。所以我們孩子早上進來的時候,有的時候我也會跟車,然後在跟車時去觀察孩子們在車上的一些狀況,看是不是需要一些輔具啊?是不是有些孩子跟孩子之間要做一些位置的調動,所以我們後來的職能的服務其實已經融入到整個早療的生活當中,包括跟車還有早上的體適能的活動,也可以在體適能的參與當中看到有些孩子在什麼地方需要被加強哪些的肢體動作,若有狀況也可以跟教保老師討論,然後加一些幫助輔具,讓他在體適能活動裡面能夠進行得更好。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母親節帶領兒童製作禮物。

 

慶臨:我們常常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尤其現在的教育方向,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能夠更快地茁壯,而且比家長還更強更棒。可是我們知道早療的孩子在起點的時候,就需要我們幫他扶一把,我們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靜薇:為什麼要早期療育?因為3歲以前療育是3歲以後療育的30倍,所以我們說「早療黃金期」,我們是搶在小朋友越小的時候越早發現,在這個時候,孩子各方面都在發展,他的感統、他的認知、他的各方面都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我們期待在3歲以前及早發現,我們可以結合各樣的資源來協助這個孩子,支持這個孩子,可以很快的進步,然後減少日後的一些家庭負擔,社會的負擔;那他的進步也非常的快。

另一方面,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終點」?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也許有人會覺得我拿到一個很厲害的學識,就叫成功;也可能是拿到了什麼成就、賺了多少的錢,就叫成功; 可是對我們的這些孩子來講,上帝在每一個人生命裡面放下不同的意義,人一生下來就有意義,因為上帝看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我們沒有辦法跟別人一樣。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靜薇:也許療育之後,可能真的有一些人一輩子要去面對這樣的困難;但是, 我想其實生命不是沒有困難、沒有挑戰,但是上帝在這個當中讓他一樣可以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就像我們的劉姐(劉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醫治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是她成立非常多機構,協助了多少的家庭,協助多少服務使用者(身心障礙者),劉姐還是可以活出非常燦爛、非常棒不一樣的人生,所以我覺得什麼是終點?是上帝看為最重要的有意義的,才是人生美好的終點。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慢飛天使坐困山區,伊甸基金會甲仙早療資源服務據點教保老師李淑萍(左)上山提供到宅療育服務。(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提供)

 

玉芳:在我的辦公室區長室旁邊,有一個叫做五餅二魚的小作所,我們會共用一個廚房,這些身心障礙朋友會製作茶葉蛋,非常好吃。其中有一個靈魂人物的學生,他每天一早就很忠心的來到那個廚房等著開門,就要為大家來溫茶葉蛋,我每次說:「哇,你好棒,每天早上都幫我們熱茶葉蛋,」然後他就會發出呵呵呵的笑聲。看到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看到家庭、早療中心跟他的努力,用一個獨特的眼光看待他,這就是一個很美好的價值,不需要跟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比較,而是他天天能夠為大家服務,做很好吃的茶葉蛋,然後大家的回饋他就很喜樂。4月3號台灣發生了很大的地震,然後那個孩子他跑出來的時候反而先問候老師,「你有沒有要緊?」那時他正在溫熱茶葉蛋,他反而是先關心別人。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李玉芳老師為慢飛天使遊戲訓練。

 

慶臨:旗山早療中心有個很厲害、會「發光」的地方,那就是禱告室,請分享禱告室給你們帶來的力量是什麼?

靜薇:工作有上帝的祝福與同在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心有幾位基督徒會自發性的在快要下班的時候,聚集在一起禱告。人數雖然不多,也許4個也許5個,甚至有些時候只有一、兩個,但我們都持續不間斷的禱告,因為我們相信有上帝的同在,就能夠帶出那個喜樂的膏油。 我們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禱告,所以當我們知道哪一些孩子有困難,哪些家庭有困難,我們就付上禱告的代價,從神來得幫助。另外,工作人員也是非常的辛苦,可能也遇到一些狀況,包括他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就在一起禱告。 那我覺得在那個過程當中是非常好、非常甜蜜的,有彼此禱告同伴的支持,有上帝的同在,好像如鷹展翅上騰,好像加了翅膀一樣。雖然我們在服務當中,遇到非常非常多的困難,然後我們到宅服務的路途非常的遙遠,我們在偏鄉,有的家長拒絕,可能有各式各樣的難題,但是我覺得上帝的安慰、上帝的平安就在當中,帶領我們突破很多困難。

玉芳:當我早期在感統教室幫孩子做復健時,我就常常看到靜薇老師,還有鳳琴老師(後來成為師母),常常看到他們兩位,跪在那裡禱告,然後幾次看到他們流眼淚,為著靈魂、為著這些個案呼求禱告。當鳳琴老師預備要離開的時候,她也不斷地把禱告的理念與我分享,期待旗山早療裡面是能夠持續這樣的禱告的火,對家庭跟孩子們的愛能夠傳達愛。

 

慶臨:在偏鄉從事早療服務有很多的困難,光是交通來回常達5小時,就是很大挑戰,請分享一些難忘的故事。

靜薇:除了集中式的早療中心外,偏鄉的服務路途真的非常的遙遠,甚至像我們在那瑪夏、桃源來回車程就要5個小時。沒有車的家長要坐公車,可能錯過了那個班次就沒有辦法過來。當他們不能夠來的時候,我們就把資源帶上去,帶著專業團隊一起上去,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雖然很遠,我們把需要的孩子安排到宅服務,一次上山服務3到4個孩子。前面3年我是日托班的老師,後來就在專業領域比較慢慢成熟,比較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我就擔任到宅服務。 我們到了孩子的家中,會把治療師的建議落實在家庭的環境裡面,比如說,哎,沒有平衡木怎麼辦好?那可能有田梗,在孩子走田梗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達到平衡的功能。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親子共同創作樂趣多。

 

靜薇:復健方面,腦麻的孩子他每次都「剪刀腳」,就可以運用客廳的椅子,椅子跟椅子中間的那個寬度剛好,他看電視的時候就可以做復健練習。對於照顧者阿嬤,你不可能叫她做很難的復健的動作,但當阿嬤在看電視,孩子在一旁也達到坐姿的練習。早期我們可能會帶一大堆的教具,可是當我們離開的時候,那孩子要怎麼複習?因為每天的練習才是重要的。我們會就地取材,像樹葉啊,石頭等社區的資源都可以運用,孩子會挖竹筍的,這就會成為我們就地取材的教材。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社區農田就是慢飛天使的教室。

 

靜薇:八八風災的時候,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走河床臨時搭的路,然後有時候一下大雨,我們可能就是會困在路的中間,好些石頭掉落在我們的前方,我們就等挖土機把那個路障移開之後我們才能夠走,那一段時間是非常地驚險的,我們甚至有時候跟家長好不容易約好,然後去的時候,家長就不在家,因為家長可能為了生活所苦,他可能去竹林砍竹筍,或者是到了鄰居家。 我們非常了解家長的動向,上課時在他家找不到人,就自動的跑去竹林找,然後阿嬤可能在旁邊繼續的割竹筍,我們就在旁跟孩子一起上課。

 

【雲端恩語第50集(文字版)】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圖說)早療入偏鄉,到宅服務腦痲兒童。

 

慶臨:偏鄉的早療服務真的是好艱辛的一段過程,一般是小孩子來學校接受教育,但早療老師要經過千辛萬苦到孩子們的家,冒著很多的危險才能完成任務,感謝上帝都一直在保守著你們。剛才我們講到「感統教室的禱告會」非常的重要,是你們重新得力的來源,所以在節目的最後,我們也要請靜薇老師來為我們禱告,祝福線上在聽我們廣播節目的聽眾朋友,還有早療的家庭們。希望一起藉著上帝的愛跟鼓勵,更有信心地往下走。

靜薇:主啊!我們向祢獻上感謝,謝謝祢能夠使用我們,讓我們能夠陪伴這一群的孩子們跟家長們,這是何等蒙福的道路,所以我們謝謝祢,請求祢在特別賜福每一個發展遲緩孩子的家庭。 我們相信祢會在他們當中,讓他們有能力、有智慧來教養孩子,我們知道這一條路真的不容易,非常的艱辛,可能需要很多的資源、很多的陪伴,甚至在孩子的上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多的溝通跟協調,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或者是教育的問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主,祢賜給我們能力就要幫助我們,就要更賜福這些家庭在祢的愛中,更加的幸福,就要求祢來帶領。也特別為這些孩子們來禱告,賜給他們健康的身體,幫助他們有好的人際關係,他們遇到的老師、同學都能夠成為他們最好的支持跟陪伴,幫助孩子有一顆勇敢的心。 主啊,我們不求這些困難移開,但是請賜給我們勇敢的心,面對各樣的挑戰,不但能夠面對,並且在每一次的面對過程當中都能夠得勝再得勝。謝謝主耶穌的恩典,也特別為在這一條道路當中,一起努力付出的專業人員,甚至是志工、捐款人朋友們,求祢祝福他們,紀念他們在祢面前所擺上的,恩上加恩,力上加力,謝謝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5.20  447其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