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035s

(圖說:小芯在教保組長的協助下,學習打開外套的鈕扣。)

 

3歲的小芯笑得燦爛,出生時有心臟閉鎖不全及右耳聽損,十個月時確診為唐氏症。不放棄孩子的爸爸,透過網路資訊聯絡上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在社工的協助下,開始帶小芯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一路從到宅、時段班,之後滿2歲進入日托班就讀。如今,小芯的成長有目共睹,爸爸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女兒慢慢長大了!」。

 

文 | 謝馨霈  攝影 | 簡瑞廷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026s

(圖說:小芯每天都搭乘交通車,從美濃來到伊甸旗山早療中心上學。)

 

一個小小身影從幼兒交通車走出來,水汪汪的雙眼,令人憐愛,她是旗山早療中心的小可愛—小芯。嬌小的身子,背著大大的書包,搖搖晃晃的朝向書包指定擺放點前進。

 

晨間運動、音樂課是孩子們的最愛

背景播放輕快的音樂,伴隨教保老師招呼大夥兒來到穿堂集合,美好的一天從運動開始。動動手腳、扭扭腰、輕拍雙手,再與同學擊掌,開啟孩子們的活力。一旁散落著紅、黃、綠、藍的體能教具甜甜圈,老師安排兩兩一組,由大孩子手握竿子,帶領年紀小的孩子運用大小肌肉拾起相同顏色的圈圈,再套入竿子中,彼此協力幫助,希望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互助合作。過程中,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迴盪在操場。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090s

(圖說:教保老師協助小芯將圈圈套入竿子。)

 

「小朋友~拿書包,上樓到教室囉!」孩子們井然有序地跟隨老師,排著隊上樓。原本走在最前面的小芯,因肌肉張力低,走路速度較緩慢,逐漸脫離隊伍,但她不氣餒,堅定地踩出每一步,直到來到教室門口,貼上名牌,展露笑靨。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106s

(圖說:小芯背著書包,踩著堅定的步伐,朝教室前進。)

 

喜歡音樂的小芯,迫不期待坐上小椅子,一起進入音樂世界。老師拿著鈴鼓走到小芯面前問:「你是誰?」,小芯舉起右手,輕輕拍打鼓面回答「小芯!」緊接著,老師拿出一連串道具,其中小朋友最愛的是彩色透光片,各種顏色堆疊在一起,五顏六色的光線好夢幻。

 

除了每周一次的音樂活動,透過歌唱、敲奏、聆聽、律動等各式課程,引導慢飛天使體驗與操作,增進互動、認知與專注力,有效刺激視覺與感官。還有社區共融、藝術創作、語文天地、社團活動等,多元課程更能讓孩子創造無限可能。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148s

(圖說:小芯與同學們興奮地拿起彩色透光片,體驗看見繽紛的色彩。)

 

家長別擔心 讓伊甸陪孩子一起長大

教保老師蘇怡琳談到小芯能順利接受早療服務,也是經過一波三折。原來,當小芯爸爸得知10個月大的孩子確診唐氏症,便積極尋找是否有合適的教育環境。好在網路資源發達,「旗山早療中心」的資訊映入爸爸眼簾,決定讓女兒接受適切服務。

 

不過身為一家之主,扛起家庭經濟的爸爸,在遠地打拼,將小芯託付給高齡73歲的阿嬤照顧。起初,因阿嬤不了解早期療育,擔心孫女被老師像操兵般的訓練,也害怕被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籤,遲遲不敢讓她接受服務。

 

為了讓孩子能趕上0-6歲黃金療育期,中心與爸爸討論先從每周一次的到宅課程開始,慢慢進階每周兩次的時段班。阿嬤在一次次的接觸與觀察下,發現小芯逐漸成長,也認同老師們的努力;考量自己年歲漸長,孫女需要更專業的學習環境,因此放心地讓她來到旗山早療中心持續接受療育課程。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162s

(圖說:小芯在老師的引導下,找找看動物躲在哪裡。)

 

唐氏症伴隨身體張力低、聽力及視力等問題。職能治療師曾敬甯發現,2歲的小芯只能以雙手撐地坐著,但會搖搖晃晃,且不會扶物站立,叫喚名字有反應但沒有口語,多為咿咿呀呀的聲音。因此為她規劃提升肌耐力與精細動作等課程,與教保老師攜手在日常課程中,慢慢地訓練小芯使用肌肉群。

 

從訓練站立開始,漸進式到扶欄杆側走,再鼓勵她放手走路,小芯每次練習時常都會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看見大人經過,都會想要討抱。當被稱讚和鼓勵後,她總是笑逐顏開,願意再多支撐一下,一天比一天走得更遠。某天,小芯搭乘交通車返家,老師請阿嬤在家門稍等一下,讓小芯從車上一步步走到她身邊。看見孫女背著書包,踏出第一步時,她又驚又喜,內心充滿無限感動,直呼「我的孫子會走路了!」,祖孫倆開心地相擁。

 

考量視力及聽力不足,老師建議爸爸讓小芯配戴眼鏡及助聽器,有了工具的輔助,也稍微提升學習速度。經過一年半的療育,小芯不僅在聽到自己名字會回答「有!」,聽到指令如「掰掰」有動作回應,甚至心情好的時候,會哼出音調準確的兒歌,這些進步家人們都看在眼裡,也一起為她加油打氣。

 

看著愛笑女孩逐漸長大,蘇怡琳想起一件讓大家都很感動的事。小芯剛開始不喜歡咀嚼食物,僅喝牛奶果腹。爸爸為了讓孩子獲得營養,便與公司申請3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每天前往中心學習療育技巧,透由和老師討論餐點內容及改善烹調方式,在家也自行嘗試做出不同變化的餐點來引起小芯對食物的興趣。在爸爸與爺奶愛的呵護下,現在小芯願意嘗試各種料理,吃得津津有味便是給家人最好的鼓勵。

 

熊愛攝影_20240314_伊甸基金會_高雄旗山早療個案小芯269s

(圖說:小芯在早療的協助下,學會自行拿餐具吃飯。)

 

「關關難過關關過。」0-6歲的早期療育或許充滿艱辛,但只要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不斷調整策略,並耐心支持與陪伴孩子,協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方能齊步走向成長之途。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4.08  NO.446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