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3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闕子勛

 

伊甸基金會成立40周年,除了服務在台的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海外的服務亦當仁不讓。伊甸海外服務中心郭映君主任,帶大家從台灣出發,朝地球自轉反方向前進,由東往西介紹各地的服務:

 

首先來到越南。

 

伊甸自2005年開始在越南提供服務,順應時代潮流調整服務內容。目前的服務有每年捐贈物資幫助當地偏鄉低收入戶。另,顧及胡志明市長者福利不完善,自2013年起,與當地教會合作持續提供弱勢長者送餐服務,疫情期間滾動式調整,改發送乾糧、營養品和訂餐方式並行,使弱勢長者不因疫情而匱乏。

 

08131圖說:許多國際型非營利組織設在泰國曼谷。

圖說:許多國際型非營利組織設在泰國曼谷。

 

越南往西至泰國。

 

鑒於泰國在亞洲的地理位置,許多國際型的非營利組織皆設在曼谷,以及對基督信仰的敞開度,2013年伊甸於泰國成立分會,並由劉民和董事(也是台灣基督教晨曦會總幹事)引薦,與戒毒村的撒母耳之家合作,照顧遭受毒品侵害而家庭破碎的孩童。毒品問題的猖獗,時聞孩童在家長的不良示範下,跟著吸食強力膠。為照顧孩童的身心,規模不大的撒母耳之家,提供營養飲食、學習場地與聖經教導等,盼陪伴孩童安穩成長。

 

泰國南邊至馬來西亞。

 

伊甸在馬來西亞雖然沒有直接提供服務,卻有姊妹分會─馬來西亞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多年以來,馬來西亞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與伊甸從基督耶穌領受愛的託付—牧養神的群羊,彼此保持交流,並在東南亞照亮各自所在地的一隅。

 

從泰國往西行,來到緬甸。

 

伊甸在緬甸的身心障礙者服務,在成人與兒童兩個類別,主要分別與TLMM和ECDC兩個單位合作。

 

1997年,伊甸加入了國際反地雷組織(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CBL)。地雷不僅戰爭時傷人,即便戰爭結束仍成為遺害。未清除的地雷埋藏在地裡,或隨著地下水潛伏流動,誤觸的人或動物非死即傷。

 

08320圖說:郭映君介紹越南雷傷大使來台交流。

圖說:伊甸規劃越南雷傷大使來台交流。

 

越南、泰國、緬甸與台灣的金門,皆有百姓因戰爭埋下的地雷無辜受害,造成身心障礙。藉著一同倡議反地雷,伊甸透過ICBL結識了緬甸痲瘋救濟會(The Leprosy Mission Myanmar, TLMM)。2018年與該會合作,開啟「緬甸義肢捐贈暨職能治療培訓三年計畫」,捐贈義肢、輔具予緬甸雷傷者及身心障礙者。

 

另一面,2018~2019年,伊甸與外交部、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支持緬甸的伊甸身心障礙兒童中心(Eden Centre for Disabled Children, ECDC)來台接受職能治療培訓。原計畫2020~2021年赴緬甸進行更深化的早期療育組織培力,受到COVID-19疫情與緬甸當局政變影響而無法成行。雙方經過討論,遂改變執行方式,於是促成了2022年的線上台緬早療實務分享與雙福精神交流會。

 

XUN08217

 

伊甸在東南亞與各國單位的合作,有一段溫馨的過往。

 

馬來西亞華僑莊如明混幫派、陷入毒癮無法自拔,原為強身報仇雪恨而戒毒。經由親戚介紹,到晨曦會戒毒。熟料,原本為復仇而想戒毒,因接觸了主耶穌基督,平靜了他裡面的苦毒。

 

台灣晨曦會的劉民和牧師邀請戒毒成功的莊如明來台協助福音戒毒事工,結果因緣際會,莊如明在伊甸認識了另一半─沈秋香。成家後,夫婦倆回馬來西亞創設檳城伊甸姊妹會。

 

畢業於仰光大學的Mr. Tha Uke (現在緬甸伊甸身心障礙兒童中心的執行長)至馬來西亞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當志工,莊如明為他禱告,接受從神而來的託付,運用所學,回家鄉服務弱勢。

 

本來Mr. Tha Uke沒有這個打算,在莊如明牧師的鼓勵與互動中,1998年他回到緬甸,2000年成立了緬甸第一個早療機構─ECDC。機構的名稱裡也有「伊甸」,顯示Mr. Tha Uke與台灣伊甸一樣,受基督信仰感動而服務弱勢。

 

08254圖說:莊如明(右)鼓勵Mr. Tha Uke(左)回鄉服務。

圖說:莊如明(右)鼓勵Mr. Tha Uke(左)回鄉服務。

 

郭映君主任聊到,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前,海外服務中心皆會從台灣派員到各國合作單位訪視,回台後依所見制定適合的服務方案。疫情後,無法親身前往,且伊甸所服務的地區多地處偏遠、網路不穩定,有時造成資訊落差。

 

為突破長期無法實體見面,完成2020年欲深化培力ECDC職能治療培訓的未竟之業,規劃台緬線上交流會。雖然緬甸政局不穩加上疫情紛擾,台緬兩邊的伊甸仍竭力突破困境,透過線上交流,把握住發展遲緩兒童的黃金療育期。

 

起先,ECDC提出兒童如廁訓練等早療實作主題的需求。伊甸內部分析各國廁所硬體裝置不一,以致如廁習慣也不盡相同,分享台灣經驗恐難以應用在緬甸當地。

 

各國民情文化各異,但是疫情期間孩子的狀況卻是相似的,故台緬線上交流會,伊甸的高雄鳳山早療中心,分享疫情期間利用「歡樂學習包」等療育資源支持早療家庭。ECDC則以Facebook私密社團或Viber成立家長、治療師和教師的社群,用來交流資訊、團體支持。一年舉辦三次家長會,分享照顧上的感受與挑戰。

 

08291圖說:線上台緬早療實務分享與雙福精神交流會報名踴躍。

圖說:線上台緬早療實務分享與雙福精神交流會報名踴躍。

 

嘉義早療中心於台緬線上交流會分享了「親子體能玩很大」,鼓勵家長帶孩子在家中以隨手可得的器具玩耍,並透過戶外遊戲激發孩子潛能。讓生活不單只有療育,而是能在玩樂的趣味中學習、成長。

 

慢飛天使走出家門就需要社會理解與支持─社區融和。嘉義早療中心平日便帶著孩子接觸鄰近公園、店家,使社區逐漸接納與同理。目前礙於宵禁和治安,緬甸身心障礙孩童只能在家中。ECDC自2006年即以社區為基礎的融和性發展計畫,期待學校和日托中心再開放時進行校園融和。

 

即使非面對面的實體交流,台灣講師對於要站在國際舞台上,仍感到緊張戒慎,用心了解緬甸當局現況與當地文化,好挑選出適合的案例來分享。ECDC在動盪的環境中以電訪、線上社群等方式,向慢飛天使的家長表達「我們愛你,因為神先愛你」。人的愛和照顧是有限的,唯有神的愛和照顧是超凡的。

 

這次台緬線上交流會,海外服務中心的每一位成員恪盡職守,半年前便開始醞釀,並花了2個月的時間籌備,海外的聯繫、在台跨縣市單位溝通、沙盤推演突發狀況。其間不乏發人省思的經驗,如:海外匯款交流會講師費用,受限緬甸政府金流管制,研擬數種方式都遭到阻礙。不禁意識到失去自由,基本權益人民也無法行使。

 

伊甸掛念著海外的夥伴,關心各組織的近況,為彼此禱告,也在線上創造互動交流機會。讓他們知道他們不被戰爭、疫情等因素孤立。

 

因為神愛我們,我們也彼此相愛。

 

08338封底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11.18 NO. 429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