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72

(圖說:魅雲衣在他的畫作前留影,希望外界能透過作品,重新認識他們。)

 

精神疾病經驗者的人生步伐總是走得比別人來得慢,過程中跌跌撞撞,但他們相信最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展覽的創作者之一的魅雲衣就是一例,他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我們的人生像是走三步退兩步,遇到考驗過不去又躲回來。」這是精神疾病經驗者的日常。

 

他們的生活軌跡與一般人不同,總是離不開回診、吃藥、打針、治療、休/退學等,進進退退成為一種常態。但腳步停下來又何妨?待累積足夠的力氣再繼續前行,是他們對自己的鼓勵。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展覽,畫作中呈現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內在世界,期盼外界能透過作品,重新認識他們。

 

展覽當天,精神疾病經驗者魅雲衣擔任導覽員,帶領民眾一一欣賞作者的創作理念。介紹到自己的畫作時,他流利的說,「祈願有一天不再有戰爭,帶來共存、共享、共榮。祈願有一天能終結貧窮,而能互助、永續、欣欣向榮……」

 

再看他的另一幅作品《芽》,作品寫著,「因為黑暗所以需要擁抱陽光,因為陽光所以需要包容黑暗。」對魅雲衣來說,事物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是相互包容。

 

他用色明亮反映自己的心情,「我的作品都包含光明與黑暗,他們是共存的!其實人生也是,感受生病經驗外,也感受到社福機構大家對我的支持。」

 

觀賞魅雲衣的作品,他用色鮮明,給人一種明亮的感覺。立法委員范雲就在公開的筆記本上留言,「喜歡你的創作,很有色彩的魅力,背後的故事又動人。繼續加油創作哦!讓生活一天比一天多元、色彩豐富。」

 

20220825-80

(圖說:魅雲衣現場作畫,花出美麗的花瓣。)

 

現場,要求魅雲衣作畫,一坐下來他就可以恣意揮灑,畫出美麗的花瓣,「他會把日常生活的感動放在創作裡面,創作成為他一種日常表達的一種方式。」活泉之家工作者張雅舒說。

 

 

 

20220825-45

(圖說:魅雲衣進行導覽,向民眾解說他的創作理念。)

 

聊起魅雲衣的過往,19歲那一年,因為感情過去不去,陷入憂鬱,甚至寫好遺書,「我的世界觀不一樣了,覺得好像被置入電影情節裡,就像《楚門的世界》電影一樣,我是被拍的主角。一般人夢境醒來不會當真,可是受到症狀困擾,我就把夢境當真了。」

 

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跟社會的連結顯得格格不入,魅雲衣道出他禁錮的心靈。剛開始生病的六年期間,魅雲衣很徬徨,心靈空虛。直到25歲那一年,他選擇回到校園,就讀大學進修推廣部日文系。

 

在症狀的干擾下,魅雲衣在學校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個性封閉。讀書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別人30分鐘可以背起來的課文,他卻要花7-8個鐘頭,過程艱辛。中途休學一年,最後順利畢業。

 

身體狀況不佳時,魅雲衣頻繁進出醫院,總是在現實和幻想中間拉扯。「看醫生、規律服藥是讓我們從夢境回到世界的橋梁。」魅雲衣明知但卻沒有照做,他扼腕的說:「不然是可以痊癒的。」但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這是一場醫療的旅程。

 

魅雲衣多才多藝,喜歡創作短詩和寫小說,他在自我介紹的本子中寫道:

「魅色雲朵顯得刺眼

心中驟然下起陣雨

如果只有時光藏你

我願化為秒針點點」

 

富有才華的他,有時也害怕沒有靈感。例如:他心情低落時,想不出到底還要畫什麼?透過活泉之家上「照顧情緒」課,幫助帶病生活的朋友可以回歸到自己的內在,然後靜下心來。

 

問及魅雲衣來到活泉之家後的改變?雅舒說,「以前他從低谷爬起來的時間很長,來到這邊之後,比較快可以覺察自己的經驗。從創作中去表達,梳理這樣的經驗,穩住自己回到平常的情緒狀態。」

 

 

20220825-73

(圖說:魅雲衣把人生的體悟,並將它注入到他的作品當中。)

 

經過20多年的治療、多次的住院經歷中,魅雲衣對人生有更多的體悟,並將它注入到他的作品當中。現在的他,發現每一刻都是賺到的,他非常珍惜每一個當下。

 

「他的作品有很多的蛻變,有很多正向的經驗。來自於他經歷過那個暗夜和低谷,深知平穩生活得來不易,因此更加珍惜。」是雅舒對他的描繪。

 

平常,魅雲衣會陪家人散步,經營家庭關係。家人的陪伴與同儕支持都是魅雲衣向前的動力。

 

有一回,魅雲衣參加鳳凰盃運動會100公尺預賽,聽到旁人為他加油的歡呼聲,「那個畫面讓我永生難忘。」至此,魅雲衣得到肯定,覺得人生活得很值得。

 

「生命的曼妙之處在於同時存在光明與黑暗。」魅雲衣認為,如何使這個世界更美好是生命共同的功課。位於黑暗時,不要放棄並懷抱希望,讓自己成為光,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他人。

 

魅雲衣的心很柔軟,也想把這份愛分享給周遭的人。

 

伊甸園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9.16  427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