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社會福利服務工作,引領著何天元走入社會角落,幫助一個個待援的家庭。貧窮線下的生活映入眼簾,令人憐惜與不捨。何天元深知自己的重任,從扶持到新生,這條路雖長,意義卻非凡。

何天元-裁剪

(圖說:伊甸副執行長何天元分享服務的點滴,每一個服務都是動人的故事。)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照顧最弱勢的弟兄,就是我服務最大的意義。」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一語道出他服務的信念。在第一線服務,看盡社會底層掙扎求生、苦不堪言的景況,不禁心生憐憫。帶著他們入住愛德養護機構,過起有品質的生活,是家人放心和安心託付的好所在。

 

來到烏來的一處田埂,小小的工寮住著一位身障者。生病以來,下半身遭病毒感染,腳部壞死;兩年來靠著救濟品和喝山泉水度日。何天元協助他就醫,等他傷口好了之後,接他入住愛德養護機構,擺脫無以為繼的日子。

 

十年來,身型益發消瘦的他,何天元察覺有異,就醫檢查發現他罹患鼻咽癌末期。得知時日不多,他不願意去醫院接受治療,詢問:「我可不可以在愛德走完人生旅程?」何天元答道:「我答應你,會把你接回來。」

 

癌細胞擴散,他痛到面無表情,甚至失去痛覺。來日不多,何天元詢問他有什麼可以幫他做的?他說:「住在愛德是他人生過得最好的時間。」何天元回答:「謝謝你,讓我們這段時間可以照顧你。」

 

一天,他呼吸急促緊急送醫。昏昏沉沉前,他拿出一張紙無力的寫下交代的事情,便陷入昏迷。姐姐立刻通知何天元,「我弟弟快不行了。」趕到醫院探視,個案情況不樂觀。何天元一句:「我來看你了。」語畢,患者嚥下最後一口氣,安詳的離去,儀器上的心跳波動瞬間停止。

 

他安息主懷了,接過他寫的紙張,別人看不懂他在寫什麼,但是何天元一看就明白,上面寫了一個潦草的「何」字。當下,何天元靜靜地陪在他身旁,那是最後的道別。

 

家徒四壁 社會底層的困境

 

貧窮線下的生活,赤裸裸的揭露一幕又一幕。何天元感嘆,「我們照顧的都是M型化社會底下最需要照顧的一群。」

 

一天,新北市中和區公所捎來訊息,得知一位個案需要協助。家訪時,租屋處空空蕩蕩,講話不時產生回音。這裡住著低收入戶一家三口,年邁失能的父親、癌末的奶奶和孫女相依為命。

 

白天,念高職的孫女外出打工,出門前備了兩份便當就是兩位長輩一天的餐食;晚上念書十點半才返家,照顧重擔落在她一個人肩上。

 

見到奶奶,她中風失能、癌症末期,身體功能退化無法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一家生活清苦,繳不起房租,房東索幸免費供他們居住。輪椅所費不貲,「買不起輪椅,我們就送她輪椅。」

 

原本打算將兩位長者一同接去愛德養護中心,無奈奶奶年紀過大,超過64歲以上資格不符,只能接父親入住。奶奶知道自己所剩日子不多,用韓語跟兒子說:「你要好好的,未來在世上還是有人照顧你。媽媽要走了,無法陪你……」這是母子倆最後一次話別,不到一個月,奶奶與世長辭。

 

來到愛德的這位父親,長期忍受饑餓,用餐時深怕吃不飽,逕自把隔壁的便當拿過來吃,照顧服務員見狀嚇了一跳。何天元要他安心不用搶食,安慰他說「在這裡,你三餐都可以吃得飽。」

 

愛的牽掛 父親如釋重負

 

每一次的服務,都是一個故事,一次次深深地烙印在何天元的心中。

 

他回憶一名70多歲的爺爺拄著拐杖,氣喘吁吁地走進愛德,想幫身障兒子找一間合適的機構。走訪大台北地區,要價太高負擔不起,尋尋覓覓了兩三年未果,沒想到公辦民營的愛德養護中心正中他意。只要符合資格,入住不用負擔太多費用,是低收入家庭的福音。

 

從三重搭車到淡水,爺爺風塵僕僕地趕來,為的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兒子安置的機構,是他長年的心願。何天元到案家探訪,發現個案的身障手冊為中度肢障,當大家滿心歡喜找到住所時,卻發現身分竟然不符,情況陷入膠著。

 

個案出生時原本是健康的小孩,卻在五歲時因為腦膜炎變成了智能障礙;加上日後中風傷到語言能力,又多了輕度語障的身分;再加上中度肢障,重新鑑定身障身分時,一下子變成多重障礙極重度。符合資格的他,領到身障手冊順利入住,父親終於放下心中的牽掛。

 

住滿一個月,何天元突然接到個案姊姊的電話,急忙要見他。見到面,個案姊姊淚流滿面的說,「父親走了。」留下一個紅包,是他父親的遺言,交代務必要交到何天元的手上。打開一看,現金2000元是父親對伊甸無盡的感謝,背後展露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父愛。

 

何天元無法收下這筆錢,推諉不掉,最後為住民們添購水果,嘉惠每一個人。

 

照顧弱小 服務最大意義

 

弱勢者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即便在困境中,仍堅強地走下去,「看到這一幕,你會想繼續服事。」何天元感觸良多的說,「我們來伊甸做什麼?照顧最弱小的弟兄,就是最大的意義。」

 

在愛德養護中心擔任主任期間,一周有四天晚上11點到凌晨一兩點,還在處理住民生病就醫等問題,隨時待命即便辛苦,何天元卻甘之如飴;因為他的出現,能讓住民們安心。

 

「我們有114個服務對象,承接的背後是114個家庭的託付,以及對伊甸的信任。」何天元現今為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他對愛德的牽掛不減,每周仍抽空探視住民,那分關心永遠在。

 

住民們在愛德重啟生活,有的開始當街頭藝人,有的從事文創義賣有了微薄收入,從低收入變成中低收,脫貧讓他們拾起自信,開心有了一點點自立的能力。

 

「因為有他們,才有我們。」是何天元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堅守崗位的他,在助人的跑道上無怨也無悔。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4.23    399-1上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