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海拔2000公尺的梨山居民要如何下山就醫?一趟路百公里,一次耗費2-3天,對老人和身障不便的人來說,成了噩夢。計程車司機一躍成為山區長照交通服務的幫手,讓每一趟載送多了溫馨接送情。

(圖說:侯勝宗打造小驢行共享長照平台,解決梨山居民就醫的交通需求。)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梨山人要看病,下到台中市區一趟路就要100公里,耗費4個小時的車程;返途管制時間已過,要等到第二天才能上山。看病耗時又耗力,成了居民心中的痛!

 

位於海拔2000公尺的梨山與和平區,人口不到1萬人,佔台中市人口的1/300,沒有復康巴士願意載送服務,「載一趟,賠一趟。」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侯勝宗在伊甸舉辦的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上,一語道破居民的困境。

 

該如何支持弱勢者出門看病?侯勝宗打造小驢行(Donkey Move)共享長照交通平台,「我們要成為身障者的好友,老年人的手腳。」為偏鄉弱勢朋友就醫助一臂之力。

 

有「計程車教授」之稱的侯勝宗,過去看到計程車司機長期因為收入不佳,成為被忽視的一群。於是,他開始接觸這群勞工階層,用學術陪伴這些不被看得起的司機。

 

第二步他善用科技,開始重新定義司機工作,培力他們成為斜槓人生。最後,帶著他們走進偏鄉,幫助長輩和身障朋友出得了門,打造共善社會。

 

(圖說:張小姐擔任司機,接送偏鄉長輩出門。圖片擷取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影片)

 

在發展過程中,侯勝宗看到老化趨勢,「老是一個單行道,它不可逆。」交通是一個供需,每個人每個月都要看病、做復健,在梨山卻苦無交通接送服務,他們該何去何從?

 

執掌的公部門,衛福部與交通部運作有如兩條平行線,彼此沒有交集,力有未逮。侯勝宗卻看到解方,透過學術平台,申請科技部計畫,進行創新服務,成為商業模式。

 

在學校成立叫車調度中心(call center),媒合司機與長照的需要,並將過去計程車學院派上用場,偏鄉長照交通服務於焉展開。

 

(圖說:梨山地處偏遠,過去要到市區就醫一趟路迢迢,耗時又耗力。照片來源:侯勝宗教授的簡報)

 

過去,外界對計程車司機有既定的刻板印象,侯勝宗建立線上學習數位學院,將司機需要的包車旅遊、長照接送、身障陪伴等服務應用到手機app上。司機利用閒暇之餘,可以上網學習,「慢慢感受到他的工作不一樣。」

 

他開始願意穿著漂亮的制服,著白襯衫,套上白手套,呈現出專業的一面。此外,認證系統建置在教育部網站,「跟全台幾十所大學一樣,告訴司機,你也是這樣的學生。」把司機連結成一股社群,讓他們認同自己的工作。

 

老後的台灣因為長輩走不動,出不了門,社會演變會愈走愈辛苦,是侯勝宗看到的隱憂。與此同時,他也看到機會!「不一定要來台北工作,可以回到家鄉,載老人家出來,同樣有收入;而且開銷比台北還低。」

 

原鄉人可以留在當地,照顧家鄉有需要的民眾。起初,梨山居民到台中市區舟車勞頓,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到距離1個小時車程的宜蘭就醫。此舉卻不被台中市政府認可,無法取得車資補助。

 

(圖說:侯勝宗用科技翻轉長照交通服務,讓梨山老人和身障朋友可以出門方便就醫。)

 

侯勝宗決定改變政府的遊戲規則,走到第一線對外大聲疾呼。過往,民間捐車給政府使用,卻因為養不起司機,車子大多閒置在停車場,無用武之地。

 

「民眾要的不是車,而是趟次服務。」侯勝宗開始倡議,呼籲民間不要捐車,改捐服務,讓邊緣戶、低收入戶可以使用車資補貼。

 

在侯勝宗的規劃下,他要建置行動服務的概念(mobility as a service)。換句話說過去難以追蹤、管理的交通服務,利用小驢行(Donkey Move)共享長照交通平台,每趟租車的起迄點、誰搭乘、使用公里數等,平台數據都一清二楚。

 

「打造一種新形態的未來社會移動需要。」侯勝宗說:「這移動的需要是跨載具、跨車隊、跨區域服務的。」

 

在極力奔走下,最後侯勝宗翻轉制度,與台中市政府打造全新的長照交通制度。市府願意讓梨山居民就近到宜蘭就醫,省去舟車勞頓的麻煩。如今,台中市是長照機構特約交通最多、服務量最多的城市。「這是制度的引領,讓很多業者投入。」侯勝宗開心的說。

 

隨著營運步上軌道,計程車司機不僅能開車,還能考取導遊執照,兼做深度旅遊。之後,有意願亦能報考長照證照,讓自己成為斜槓人生。

 

在偏鄉,老人和身障朋友出門就醫有司機服務,看病不再路迢迢,山區多了溫馨接送情,亦多了濃濃的人情味。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2.4    394上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