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會視障服務處勇於挑戰不可能,繼讓視覺障礙者們嘗試飛行傘、划龍舟等戶外活動之後,今年又舉辦了特別的視障導覽活動,出動20位視覺障礙者為來自香港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的親子團擔任地陪。

(圖說:邱紹紘(圖右)與來自香港的親子團員們開心合影。)

 

文|林佳勳  攝影|何維綱

 

「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覽員邱紹紘!」邱紹紘用靦腆的笑容迎接團員們––8歲的張璈然、7歲的張璡然兄弟,與他們的爸爸張逸修與媽媽吳芷欣。

歡樂同遊大稻埕

邱紹紘因為先天視神經受損造成弱視,能夠辨識大約一個手臂距離內的人事物,所以在行動、行走方面沒有問題,可以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或有沒有人在移動,但是在沒有光線的地方,就完全看不見。邱紹紘向大家說明:「一般人對於弱視和全盲,往往會分不出差異在哪裡。弱視還是有一點判斷外界事物的能力,全盲的話就完全沒有視覺能力,只能運用其他的感官功能。」

 

聊起為什麼選擇大稻埕迪化街這條路線,邱紹紘表示:「因為我自己本身對這裡還算熟悉,再加上迪化街80%保持原來的風貌,沿途也有很多傳統商家和文創小店可以遊逛,我覺得還蠻不錯的。」但也由於街道保持傳統樣貌,有些店家招牌的底色和文字顏色太過接近,會使他難以辨識。聽聞邱紹紘的說明,張爸爸立刻請哥哥璈然待會擔任找店家招牌的小幫手。

 

導覽活動就從捷運北門站開始,只見邱紹紘滔滔不絕地為大家介紹大廳內考古坑中展示的古蹟遺址,頗具專業架式。「其實我不算是導覽型的,沒有很專業啦!」雖然他自謙地這麼說,但看得出他為了今天的導覽活動下了不少功夫,事前也自己來場勘過導覽路線。「但我有點路痴,真的很怕會帶錯路。」邱紹紘笑著說。

 

出了捷運站,迎接大家的是晴朗的好天氣。從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色彩繽紛的永樂布行、小店林立的迪化街到古色古香的十連棟,邱紹紘一一說明其背後的故事,對於大稻埕歷史很感興趣的張爸爸、張媽媽聽得津津有味,而兩兄弟則不時被路旁店家吸引而脫隊,引發不少趣味。由於前一天全家人在學校安排下,參與了其他機構舉辦的視障體驗活動,所以對於視覺障礙者的不便之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導覽過程中,他們不時會幫邱紹紘注意路途上的高低階落差或障礙物,身旁有車經過時,也會貼心地提醒他。

 

「我的視覺障礙程度算是輕微的了,所以像迪化街這樣直直的一條路,我走起來還算順暢。」邱紹紘與大家分享他平日的遊逛心得:「不過,畢竟兩旁都是店家,如果騎樓下堆滿了貨物或障礙物,對於視障者而言,可能就不是那麼友善。」另外,像是遇到沒有交通號誌,或是沒有視障音響號誌的路口,邱紹紘就需要花更多時間、更謹慎地過馬路,「如果對我來說都這麼不方便,那對全盲的視障者而言就更困難了。」

(圖說:邱紹紘為團員們說明永樂布行的故事。)

 

視障體驗培養同理心

當天中午,團員們也被交付了一個小小任務:體驗黑暗午餐。來到餐廳用餐,璈然、璡然兩兄弟拿出事前準備好的眼罩戴上,對於待會兒的挑戰躍躍欲試。雖然面前的餐盤上已有張爸爸貼心為他們盛裝好的菜餚,然而完全看不見的兄弟倆還是經過了一番摸索,在爸爸媽媽的說明引導下,才能夠順利進食。「真的好困難啊!」哥哥璈然感嘆道,弟弟璡然更是吃了幾口,就表示想脫下眼罩放棄挑戰。

 

結束午餐的挑戰後,一行人繼續進行下午的行程。一路上除了導覽,邱紹紘也和張爸爸交流了台灣、香港的文化異同之處,而張媽媽對於邱紹紘的日常生活和台灣的障礙友善設施很感興趣。「感覺台灣各方面的設施對於障礙者真的友善多了,香港這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張媽媽說。

 

張爸爸、張媽媽趁著香港復活節連假,跟著孩子學校舉辦的遊學團來台灣體驗在地風俗民情,雖然過去也曾來過台北旅遊,但大多是些吃吃喝喝的行程。問起為何會想參與這麼特別的活動,張媽媽表示:「主要是想給孩子們一個不同的體驗,因為平常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身心障礙的朋友,希望透過交流,讓孩子們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張媽媽認為,或許孩子現在還小不會有什麼深切的體悟,但是她覺得這次的活動非常具有正面教育意義,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也能促進他們和身心障礙朋友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期待未來的發展。」張媽媽感嘆,香港身心障礙朋友獲得的資源有限,她也觀察到台灣在捷運、公車等大眾交通運輸的無障礙配套措施做得很完善。

 

喜愛旅遊的邱紹紘也分享他的心得,「我平常很愛往外跑,只要交通工具能夠抵達的地方,我幾乎都去過了!」之前出遊受限於大眾交通運輸,為了趕車往往造成旅遊品質不佳,他和新婚太太還為此買了一輛小車,方便兩人到各處旅行。

 

「走遍台灣每個城市,我覺得回過頭來想,還是台北最友善,高雄其次,第三名是台中,其他地區就差不多。以台北來說,長期推動無障礙環境有其成效,不論是在行動、居住、醫療方面還是比較貼近身障朋友的需求。」邱紹紘表示,有時候在中南部旅遊,捷運不發達行動只能依賴公車,但公車班次少,錯過一班就要等很久才會來下一班;有些公車司機沒有報站的習慣,他就必須站在司機旁邊看跑馬燈,才知道自己該在哪一站下車。另外,很多的飯店為了美觀,會忽視一些對身障者而言很重要的細節,比如說樓梯沒有高低階標示、為講求氣氛將燈光調暗等等,「這些對身障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困擾。」邱紹紘說。

(圖說:孩子戴上眼罩體驗「黑暗午餐」。)

 

不畏挫折勇於嘗試

邱紹紘目前在伊甸基金會視障重建中心擔任就業服務員,因為弱視的關係,他在求學、求職路上遇到了不少障礙和困難。求學期間就讀一般學校,在閱讀課本、板書的部分吃了不少苦頭。「因為視力的關係,我只能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上課用聽的,下課跟同學借筆記來抄。」邱紹紘苦笑道。

 

求職過程中的辛苦更不在話下,社工系出身的他,不願意為了視力自我設限,打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走身心障礙管道尋找工作。「真的也是很辛苦,你想想一般人之間競爭就很激烈了,我又要再去跟一般人競爭。」一路走來他當過社工、公家單位約聘行政人員、在夜市擺過攤、在菜市場賣過菜,也曾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經歷半年左右的待業期。「當時家人無法理解,只會想說怎麼不去找工作?但我也不太跟家人聊這些事,覺得這是我自己要去承擔的事情。」邱紹紘語氣淡然,但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期許。

 

也因為親身經歷過求職過程的種種曲折,邱紹紘更能同理視障者求職的辛苦。「有時候我們只是差一個機會,但也不得不說,或許在一般就職環境中,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缺乏某些謀生能力。」邱紹紘表示,在求學和求職過程中,視障者往往被限制在某些科系或是職業裡,「但就我自己的想法是,我會不斷試探自己的能力到哪裡?還能做什麼?所以面對服務對象,我也希望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會特別去限制他們。」在協助個案時,邱紹紘會先聆聽他們是否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直接告訴他們有哪些資源可用、可以去做什麼。

 

賦歸期待再相逢

「我覺得這次的活動挺好的,因為其實我本身不是那麼愛講話的人,但在活動過程中,我對於講話這件事沒那麼恐懼了。」決定擔任導覽員之後,邱紹紘一度感到很焦慮,「來之前一直擔心會不會遇到一個冷淡的家庭,然後全程冷場這樣。」不過一整天下來與香港家庭互動良好,也讓邱紹紘落下心中的大石。

 

由於在任職單位時常需要舉辦活動與學員團體互動,邱紹紘認為這次的嘗試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挑戰。此外,在導覽過程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團員交流,也能夠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剛剛張媽媽分享我才知道,原來香港的身障友善環境與台灣相比還有許多不足,台灣的社福環境其實好很多,心裡也會覺得好險我生長在台灣。」

 

一家人對於今天的導覽活動都感到很滿意,鄰近結束之前,哥哥璈然還依依不捨地對邱紹紘說:「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認識了新的朋友,但是等一下就要分開了,我好難過。」一場異想天開的視障導覽活動,牽起邱紹紘和張家的緣分,活動結束後,雙方交換小禮物表達對彼此的感謝之意,為這次的同遊畫下完美的句點。相信這一天的美好回憶會永遠留存在五人腦海裡,也會在璈然、璡然兩兄弟心中種下「同理」的小小種子。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5下期 

延伸閱讀:紹紘的故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