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工推廣融合教育

(圖說:一群保母投入故事志工服務行列,假日到圖書館教學。)

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經驗,讓陳景春照顧孩子得心應手。她不僅是慢飛天使的臨托志工,也協助伊甸推廣融合教育。講解生動的故事內容,讓親子都能進一步認識身障孩子,並張開雙手友善接納。在伊甸長年付出,今年領取志工服務恩慈獎,她謙虛的說:「這都要感謝伊甸給予我服務大眾的機會。」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如果你的朋友一直流口水或是不小心跌倒了,你會怎麼辦?」回答:「幫他擦一擦就好了;跌倒了就扶他起來。」這是故事志工陳景春與孩子們的對話。透過朗讀繪本推廣融合教育,讓一般孩子與家長認識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用同理心接納他們的不同。

每個周末,陳景春與其他保母志工巡迴講故事,用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講解內容,看著小朋友一來一往的回答,融入其中好不開心。「我最喜歡孩子了,曾經夢想就是開一間育幼院。」陳景春樂與孩子為伍,從幼教工作卸任後,如今專職當居家托育人員(簡稱保母)。閒暇時擔任志工,整天圍繞在孩子周圍是她快樂的泉源。

(圖說:發下問題,讓親子一起思考如何接納身心障礙孩童。)

愛苗滋長 擁抱慢飛天使

回想第一次與慢飛天使接觸,是在學生時期。看到友人在機構照顧小腦症等障別的慢飛天使,還要打理他們的生活起居,不由得心生佩服。那次經驗後,愛苗在陳景春心中滋長,「我也要擁抱不一樣的孩子。」

照顧過許許多多的慢飛天使,陳景春對一位視障兒的印象特別深刻。由於看不清楚影像,常常獨坐在一旁,無法與同儕互動。陳景春為了刺激他其他感官,特別為他製作觸覺教具,抓著他的手觸摸凸出物、或是摸摸看穿線版的洞口,並告訴他物品名稱以利學習。「他觸摸完後竟然開心的笑了。」一路下來,孩子從不會走路到學會走路;面無表情到有表情;從不會發音到發出聲音……一點一滴的進步令人欣慰。

(圖說:陳景春用生動的肢體語言說故事,吸引親子專注聆聽。)

用心教導 像海綿般吸收

「孩子就像一塊璞玉,你愈用心,他會給你相當的回饋。」陳景春不看他們的不能,面對有構音障礙的孩子,從正音、構音一一教起,訓練他對答、陪他閱讀,原本媽媽束手無策,看到孩子能開口且漸漸變得有自信,陪著媽媽一同見證孩子的轉變。

遇到小肌肉發展有限的孩子,陳景春在照顧上著重他的精細動作發展,利用教具啟發,例如:透過玩積木堆房子、旋轉塑膠螺絲;或是拼貼包包圖案等。從操作中觀察他們的發展,若遇到瓶頸便從旁引導,給予刺激和練習機會。「孩子的能力會逐漸爬升。」是陳景春對慢飛天使的肯定。

服務幫手 推廣融合教育

工作之餘,陳景春在伊甸台中家庭服務中心擔任長期志工,當早療家長開親師會時,她就成了孩子臨托的好幫手。服務7~8年來熱情不減,還協助伊甸固定到處推廣融合教育,用繪本教導大眾認識慢飛天使。組長梁汕禎對陳景春的付出感激在心頭,也謝謝她邀請一群保母系統的姊妹,一起投入服務行列。

周末說故事時間一到,陳景春與其他保母一起擔任故事志工,準備了不同的內容,將同理慢飛天使的情節融入生活當中。陳景春用著生動活潑的語調和肢體語言,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即便是學齡前的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大聲回應,進行了一場又一場融合教育的洗禮。

愛在幼小心靈滋養,同理、友愛、扶助等觀念已悄悄地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故事時間也能成為愛的園地。陳景春樂於付出、不求回報,當志工豐富了她的生命。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0 期 2017.2 月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故事志工 人間伊甸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