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在成都   社區圍爐注入活水



自四川大地震之後,伊甸進入四川已經數年了。去年起,以培華社區開始進行社區營造,活絡當地老人、身心障礙者的生活。今年過年前,由社區老人志工舉辦的圍爐辦得有聲有色,熱鬧至極。

伊甸的台灣經驗複製到了中國四川省的成都市,當地組成的社區銀髮志工隊,在雪天裡,辦了一場既溫馨又企劃完整的弱勢老人圍爐活動,愛在他們之間流動,伊甸董事成亮說,他們不僅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注入活水,更彼此提昇了生命品質。

將老人帶出來  生活開始不一樣

伊甸第一次在成都市辦圍爐,緣起於去年開始在一個有七千戶人家,名為《培華社區》的地方長期蹲點,進入社區服務中心開辦各種活躍老化的項目,包括書法班、電腦班、衛教等等,也培力了一群60歲以上的銀髮志工隊。

原本散居於社區中的這些志工,在伊甸的指導下一旦學會了電腦,使用智慧型手機,便開始在社交軟體上成立群組,他們活力充沛,行動力強,成亮說:「他們超越了時空限制連繫情感,隨時交流也玩得很高興。」聊些公的私的,分享文章,活動工作分配,聯繫事項、相互問候等等。

就像台灣的社區大學、樂齡大學一樣,伊甸從舉辦老人家有興趣的活動切入,像是手工藝、插花、環保創意手工諸如此類,接著老人之間產生連結,開始探訪其他老人,辦生日會,關懷貧病者,逐漸為社區注入了活水。

老人志工  促成圍爐圓滿

圍爐活動前,從籌備開始,志工隊以非常有組織、專業的分工負責,現場的各項器材自備,「連音響都是自己帶過來的。」伊甸國際發展處主任鄺偉誠說,這20多個志工爺爺、志工奶奶他們自行分組,有接待組,攝影組、報到組等等,「當天是成都市最冷的一天,前一天還飄雪,志工隊有些人到廣場上去帶老人,有些則是直接去家裡頭將老人家接過來吃飯。」

現場開了12桌,天雖然冷,大夥兒的心卻是熱呼呼的,桌上每道年菜都針對長輩而特別處理,切小口、去骨頭、燉爛點,再符合四川人的口味,添幾道微辣的,大家吃得開心,筷子湯勺動得特別快。

看到健康的長者服務那些更老的、更弱勢、甚至行走不便的老人,真實呈現聖經上所說「當愛你的鄰舍」,鄺偉誠說:「這群銀髮志工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其中一位90歲的蘇奶奶琴棋書畫樣樣行,圍爐當場她送出兩本自己寫的書,鄺偉誠說:「這位奶奶不僅參與志工隊服務,她在看見其他人的需要之後,進而也成為捐款人。」

還有一位老婆婆志工表示,過去老人們各過各的,大樓與大樓之間就算鄰里相聞也未曾往來,自己還曾經兩度自殺。參加志工隊使社區中的老人亦產生了支持力量。

給與釣魚的能力  同時傳遞溫暖

除了老人家,其中還有兩桌身心障礙的朋友也被邀請來圍爐,其中有視障,也有唐寶寶,智能障礙、精障、脊髓受傷等等,是伊甸羊毛氈手藝班的學員以及家屬。

唐寶寶的媽媽表示,她從來不知道家屬也是被關心的對象,伊甸不僅關心服務使用者,這份愛心與體貼也擴及家屬,讓她重新認識這個組織,她說:「這個年過得特別有意義。」

結合成都伊甸、台灣伊甸的能量,溫暖了現場所有人。尤其令鄺偉誠佩服的,是整場活動結束之後,這些老人家志工們甚至自發性的留下來開會,檢討缺失、尋求改進,加上相互的鼓勵與讚美,顯現他們極為看重活動本身之外,亦看重自己手上所做的工,認真的態度令人動容。

成亮則說,華人社會中老人家習慣靠家人幫忙,家裡若沒人手就成了最大困境,而這些樂齡志工,他們內心仍然年輕,樂在追求更好的生命品質,促成更多行動,發揮互助功能。「為人生的下半場創造出更高價值,給了大家十分榜樣。」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8 期 2016.2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