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天行程 送愛到越南

 

黑板上一筆一畫寫下中文字,要孩童跟著朗讀,

這裡不是台灣的教室,而是遠在相隔千里之遙的越南。

那裏有伊甸的服務,而呂紹綺背起行囊投入當地服務孩童和老人,

用32天的行程,獻上滿滿的關懷。

文‧攝影│蘇麗華 照片提供│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林慧芬

 

2017年的暑假,當飛機緩緩降落越南機場,下機後撲鼻而來的暑氣,眼前擁擠的車水馬龍,喇叭聲四起的混亂交通,是文化大學社福系學生呂紹綺對越南的第一印象。不同的種族、語言,陌生的國度是她接下來要實習的地方-胡志明市。

對四周的所見所聞呂紹綺帶著好奇心,試圖認識這片土地。驅車三個小時來到伊甸國際發展處越南服務中心服務的永隆省華語幼兒園,面對一張張童稚的臉孔,呂紹綺光是要打破語言隔閡,和孩子們破冰,躊躇又害怕。再聽到他們中文能力參差不齊,甚至有的聽不太懂,令她捏把冷汗,不免擔憂起隔天的中文教學。

初次站上講台生澀

初次站上講台,呂紹綺用生澀的口吻教孩子中文發音、練習寫國字、字詞等,希望透過口說和書寫的每一筆、每一劃,能印在他們腦海裡。為了引起學習興趣,她還準備著色本,用五顏六色塗鴉水果;接著,再教他們認識水果名稱。

一時間要孩子記住所有教過的東西,對他們而言難免不好消化。當學習陷入枯燥時,她和其他實習的同學轉換方式,加入遊戲例如:賓果認識美食、尋寶找出景點,翻翻樂配對遊戲等,從玩中學,激發與孩子的互動與興致。「希望陪伴他們學習是快樂而非壓迫感。」

每每上完課,呂紹綺會和同學討論教學狀況,調整教案,希望提供孩子們最適切的教學。從構思到動手製作完成教材,有海報、字卡,「看著這些一日日所準備出的成果,好像對於遠到越南更有踏實感。」呂紹綺臉上泛著淺淺的笑意說。

 

與獨居老人同歡樂

話別永隆省,回到胡志明市,服務對象跟著轉換成為長者。來到基督教光中堂,這裡有伊甸為長者送餐,他們大多為獨居或居無定所。呂紹綺說,一位睡在公車亭的爺爺,也前來參與活動。透過傳球拉近彼此的距離,大夥兒圍著圓圈配合著,沒想到有老人家不宜久站,只好每隔五分鐘讓他們休息一下。

活動中畫家庭樹,長者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員,雖然現在隻身一人,但曾保有曾經的美好。其中一位長者畫出抽象畫,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患有智能障礙,也讓呂紹綺學習到,畫作透露訊息,可以進一步更加細膩去觀察與發覺異處。

長輩摺紙鶴時,有的手部功能障礙無法對齊折線,也有人視力退化、或是活動力欠佳,在在都是活動設計要考慮進去的變數。呂紹綺期許自己:「陪伴的同時,不單單只是帶領團康活動,而是為當地老人提供與傳遞相關健康上的知識與運動。」貼近他們的需求。

 

短短的服務,雖然只是單純的教學與陪伴,但是回想與長者從陌生到熟悉,結束時大家一起跟著旋律哼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那幅畫面久久縈繞在腦海中。呂紹綺帶著一顆願意付出的心,跨海服務,正說明了愛無國界。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7.9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