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無障礙生活並非口號,應本於對人心的體貼與關懷!
文│張雪惠
說到無障礙,你通常會想到什麼?
導盲磚、扶手、輪椅專用的斜坡道?
事實上非常多的設施和服務,通常都是看得到的硬體,
但無障礙其背後意義,應該是本於對“人心”的體貼與關懷。
障礙者的食、衣、住、行、育樂
這次專題,我們特別針對障礙者在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五個面向,
採訪了不同障別個案與服務人員,
請他們就實際生活的遭遇或是服務個案的心得,
來談談如何克服生活中的不便,
讓自己走出來,參與社會。
吃出尊嚴
就食的部分,
服務過非常多重症、多重障礙者的教保員喻芳即點出,
障礙者即便說不出口,仍希望照顧者可以同理心來餵食他們,
滿足他們心理(被尊重)與生理(想吃飽)的需求。
穿出自信
愛美是人的天性,小兒麻痹者芳鶯姐愛穿連身的長洋裝,
除了方便穿脫之外,也藉由穿洋裝遮掩缺陷。
住出自在
小兒麻痹建築師賴張亮強調身障者的住家,
並不一定都得到處設置扶手,更在意身心皆無障礙的他,
在25年前即打造的無障礙的家,利用各種巧思與設計,
讓他們一家人生活得很自在,品味功能兼具。
行出無礙
全盲視障者郭倩如利用手機語音功能,
大量使用公車app、line,
使她能在家跟朋友聊天,出門也能行無礙。
玩得精彩
最後,你能想像輪椅族也可以出國到處玩嗎?
金剛芭比林欣蓓帶著她的輪椅,拋開"心"的限制與框架,
透過事前的安排準備,讓自己同一般人一樣,
盡情探索世界。
受限於篇幅,在這期「推動無障礙 生活更便利」專題中,
我們能提出的個案故事相當有限,
也無法全面地將所有障別在生活中,
可能遇到的困難一一剖析,並提出解決方案。
但在多位障礙者的言談之中,
我們發現生活中看得到的種種困難是表象,
藏在這些障礙之下,
有更多沒被處理的“心”的問題,才真正亟需被解決。
如何將“無障礙”落實成一般需求,而非特殊需求,
不把他們當做麻煩的一群,而是真正從“心”去關懷與了解!
期待不久的將來,
我們能看到更多障礙者走入人群、參與社會,
在生活的各個不同面向中,活出自在悠然的人生!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7期2017.9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