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點亮愛的希望

環台一圈探訪弱勢社區,希望在新年時,喚起孩子們心中的愛、希望及勇氣,期待他們不要忘記描繪未來、珍惜心中的力量,走出自己的路。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主圖  

 

在新年這一刻,伊甸基金會繞著台灣走了四所偏鄉小學,將「愛」、「希望」、「勇氣」依著地區不同,請孩子們表述心中的感受是什麼,而我們得到的反饋,都是踏實的,有人說擁抱能感覺到最直接的愛,有人說希望爸媽不在爭吵,有人說勇氣是自己做別人不敢做對的事,在他們身上真誠純淨,不免感覺欣慰他們的堅忍和心疼他們的早熟。

完整家庭  是孩子對愛的定義

前進四個社區的所經路途無一不是穿山遍野才到達,花蓮秀林、澎湖西嶼、雲林古坑及高雄桃源,風景各自不同,但是每一步都印象深刻,走出城市才知道外面的風貌,體會到多少地方需要資源進入,至少幫助孩子們不至於在童年時期還必須擔心下一餐在哪裡。花蓮揚帆協會的梅老師說:「秀林孩子失親比例高,很多家庭組成結構複雜,常常看見一個家庭裡面,孩子的姓氏都不同。」更甚者孩子獨自一人居住也是常見之事,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大人照顧教導,「愛」在秀林這個地方,特別重要啊!

另一個「愛」的代表,是澎湖西嶼小學中,人數幾乎是最少的赤馬小學,全校僅有23名學生。生活環境中,新移民家庭高達70%,少數單親與隔代教養的現象,幾乎沒有工作機會,但即便環境如此,冬日的強勁的東北季風還是吹不散孩子嘴角的笑容。主任呂濟勤表示澎湖環境相對單純,雖然日子只能溫飽,但是多數人已經知足,因為家人就陪在身旁,因此他們對愛並不缺乏,愛是珍惜和勇於表達的意思。

環境的艱難  是孩子想突破的勇氣

高雄市桃源區的樟山小學距離高雄市中心最短距離依然需要132公里,距離可以克服,路況卻是讓人心生卻步,沿途都是八八風災的殘遺,土石流的痕跡、無數新造橋、河床路的石泥顛頗危險;社區狀況也很多,因為成年人酗酒,甚至在生孕過程中不間斷,基因影響下一代,更使得競爭力漸漸薄弱,社會問題成為惡性循環,伊甸董事成亮表示:「有沒有人可以用沉痛代價去改變現狀?」因此擁有「勇氣」突破困境,是這裡最佳詮釋。另外社團法人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秘書長邱慧輝針對兒童輔導,進行一系列課程規劃,希望課業輔導和品格教育著手,也教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正確互動,透過兩方面的改變,將良善的循環帶進來,一同為桃源山區改變。

希望是自由思考的能力

而「希望」的代表是雲林古坑華南國小,華南曾經面臨關校的危機,陳清圳校長將它轉變成特色小學,包括騎單車走讀、登百岳等多元活動,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就讀,其中不乏在一般學校適應不良的孩子,因為教學的活化,使得一般孩子或特殊孩子,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定位快樂學習;「希望」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新出口,每個小生命都有了新的期待。

每個人心中的「愛・希望・勇氣」都不一樣,有人求生存,有人求生活過得更好,看著四個社區孩子們寫下的卡片,字裡行間都能反應出當地的需求,他們是現實的縮影,因此請支持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讓孩子心中的「愛・希望・勇氣」不會被熄滅,直至他們擁有足夠力量進入社會。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