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哎呦!」毫無預警地腳底下一陣滑溜,羅尤美硬生生跌在地,呀然驚叫。
大晴天,操場上卻有一灘泥濘,她一個不留神,踩滑跌跤,腳踝被這猛然一跩給拐傷了。
大四那年的操場意外使羅尤美成了暫時性的身心障礙者,行走得靠拐杖。她從沒想過用拐杖下樓梯是如此令人心驚膽顫!還不如手腳併用、在地上爬來得安全。當時的寢室位於沒有電梯的四樓,四位男同學為協助她下課後安全回到寢室,公然進入女生宿舍,連人帶椅合力抬上四樓。
「呵呵,那畫面很像陣頭扛轎啊!」羅尤美笑看這段往事。
所幸,拐傷的腳復原良好。現在,跑馬拉松、騎單車環島都難不倒她,但是那次深刻的「身障體驗」,使她切身體會身心障礙者遇到的種種不便。不若近年社會大眾對無障礙環境的意識抬頭,機車退出騎樓和人行道、無障礙電梯、路平專案、輪椅斜坡道等不僅友善輪椅使用者,也便於拉登機箱和推娃娃車等。
雙腳上下階梯原是再日常不過,腳傷之後卻成了每日挑戰,在通用設計觀念還不普遍的當年,縱使有熱心的同學協助扛抬上下樓梯,然而,不麻煩別人的「自立生活」才是最尊嚴、自在的。有時,為了擔心自己掃了興致而減少與朋友外出,羅尤美很能理解身心障礙者的心境。
腳傷復原可預期,但身心障礙者的障礙或是先天;或是不可逆,卻是一生之久。每念及此,羅尤美思索能為身心障礙朋友作些什麼。
圖說:羅尤美思索能為身心障礙朋友作些什麼。
一日,看到伊甸基金會的招牌商標─橘色輪椅使用者,頗有同是天涯輪椅人之感,頓時想起小學課本裡讀過輪椅作家杏林子的文章,杏林子不也正是伊甸的創辦人嗎?便加入捐款行列,社會新鮮人還在打拼中,起初以小額捐款涓滴成流,聊表自己曾經是身心障礙者的心意。
起先以為伊甸只有肢障者的服務,羅尤美後來陸續得知舉凡與身心障礙者有關,從幼兒的早期療育服務到長者的長照服務等,伊甸涵蓋了全人照顧。隨著服務項目多元化,捐款項目也從早期的不分類到規劃為專款專用,日後經費使用依捐款人選擇的項目捐款。
「沒有想很多,單純就是自己單身沒小孩,也要對社會有貢獻。」羅尤美笑著解釋為什麼指定「弱勢兒童」項目。
除了伊甸,羅尤美亦參與不同公益團體的活動,從購買庇護工場的中秋禮盒、手工皂;與愛樂同好一起支持囿於家境無法出國深造卻有音樂潛力的學子;陪伴自閉症青少年騎單車環島等。
圖說:羅尤美支持身心障礙者相關產品,圖為畫作手提袋。
猶記得,跟公司請假陪自閉症青少年騎單車環島,那一天氣溫38度。預防曬傷,全身包密密。一路青少年貼心問候她會不會熱?會不會累?
「前後都有人保護我,說是陪騎,結果反而被陪騎。」她笑談青少年的窩心。
熱愛戶外運動,同時也喜歡歌唱的羅尤美,在台大EMBA的合唱團與同好公益演出,演出收益捐款給家境無法負擔出國深造的音樂學子。
「其實就是,坐輪椅的捐給坐輪椅的;愛唱歌的捐給愛唱歌的。」她聊到這份單純的動機。
羅尤美體認除了捐錢,支持公益理念還要再加上出力才會有感覺,所以,最能「沉浸式」投入公益的途徑便是出錢加出力。參與公益常是經由一個憑藉,學生時,她透過在社團當志工,找尋適合自己的公益途徑。
謙稱自己沒有過人才華,羅尤美在大學時選擇沒有特殊門檻的藏族服務社,讀繪本給藏族孩子聽,也參與陪伴視障者等活動。學生畢竟應以課業為重,上列服務後來雖然沒有持續參加,藉由接觸課本以外的人事物,卻擴大了她的視野和胸襟。這顆行公益的種子種下心田,逐漸發芽長大,沒有被埋沒。
銀行系大學同學會,羅尤美得知有同學專門在公益團體教理財。有感捐再多錢,永遠都不夠,弱勢族群不懂理財又變得更加弱勢。她本身長期在金融領域深耕,向社會大眾分享財經知識,遂鼓勵弱勢族群要花時間學習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所以這幾年在捐款以外,她也出(知識)力,工作結合公益,分享弱勢兒童理財。
扶弱勢學生一把,讓他們朝著理想與興趣發展,再加上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確保財務穩定,圓滿他們的人生。然後,他們也將資源分享給所需要的人,如此,成就一個定期定額的長程幸福投資計畫。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10.07 NO. 42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