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畢倫(左)和不同國家專家交流泰國在無障礙交通運輸上所做的努力。)
身障者或老人出門都能享受低底盤公車、要出遊或復健,有復康巴士計程車可以接送;就算要出國,搭機也能暢行無阻,這樣的無縫接軌交通一點一滴在曼谷實現。
文│蘇麗華
當大家都能享受無障礙運輸帶來的便利性,未來世界會更加平等,泰國曼谷亞太身障發展中心(APCD)常務理事畢倫由衷的期盼著。
在 Transed 2018「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移動與運輸服務國際大會」上,畢倫分享APCD該組織的服務宗旨,目的在於促成社會每個人都能享受無障礙移動與運輸工具,讓大家生活融合一起,沒有分別。
環顧各地軟硬體設施,身心障礙者的需求常常被忽視,甚至法律保障不足,各地仍然有很高比率的身障者落於貧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身障者平均而言,健康狀況比較不好、教育程度較低、收入也較少,「當日常生活困難重重時,加上復健、就業等障礙,難以發揮所長。」
再觀看老化課題,依據2017年聯合國的報告指出,老年人的人口比例,「60歲以上長者的成長速度已高過年輕人的成長率。」他語重心長的說:「壽命延長、少子化現象全球皆然。」試想,到了2030年,估計老年人口將達到14億人;再到2050年,老化人口將攀升到20億人,聯合國的規劃行動、條約中已開始重視長者和身障議題,希冀能提升這些人士的生活。
(圖說:Transed 2018開幕儀式上,藝術家利用砂畫創作出慶祝作品。)
重視身障、長者的需求
他舉例說明,像是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輔助產品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都在推動、改善身障者的生活品質,賦予他們有相同的權益來融入社會。給予尊重和公平機會,讓他們可以做選擇、能自由工作。
同樣的,輔助產品與永續發展目標,則強調輔助產品有助於身障者克服損傷和障礙,化被動為主動,讓他們能參與社會,成為具有生產力的一員。
此外,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也強調,身障者有參與文化事業的權利,所以不管是文化藝術或是運動賽事,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2018年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東協自閉症賽事中,可以看到身障游泳選手就多達162位;田徑選手則有150位,參與之熱烈可見一斑,無疑落實平權。
檢視硬體設施,無障礙運輸對都會區和鄉村一樣重要。畢倫指出,東協雅加達秘書處推出通用設計工作坊,從中制定原則、標準,了解無障礙空間的要件、應用設施,以便用於建造上。
無障礙設施的規劃
日本東協基金(JAIF)在2012~2014年間,在緬甸、泰國與越南等地進行無障礙環境的改善,例如設置斜坡道、規劃無障礙廁所等,讓障礙者可以在社區生活。
為了讓長者有好的採買空間,則針對市場做改造。另外,出版刊物,做知識性的介紹,推廣無障礙空間的理念。種種思考策略,都是希望能從教育、衛生等面向減少不平等。而永續發展目標,則在於終結貧窮。
泰國曼谷亞太身障發展中心(APCD)也不例外,積極尋求合作夥伴,把原則化諸為行動,幫助長者和身障者因著通用設計跨越藩籬,「不管你的年齡、身分地位等都是平等。」畢倫說。
處處充滿友善設計
泰國方面也推崇友善設計,希望環境設計都能為所有人著想。倡導「人人自由行」,將理念導入餐廳、景點、機場等處。畢倫指出,曼谷市政府進口300輛低底盤公車、30台的復康巴士計程車;火車站進行無障礙廁所的規劃,為的就是要讓更多人安全和舒適的移動。
此外,該國的友善設計基金會在2018年底舉辦家庭照顧博覽會,倡導「智慧生活,長者更加方便」,帶動民眾意識,一起為便利的公共運輸而努力。
過去,身障者和老人出門處處遇到障礙,或是想要搭乘計程車卻被拒載等情形。如今,在倡導下,身障者搭乘飛機可以透過空橋進入機艙、無障礙計程車上路、運輸系統在樓層間提供升降梯和升降椅,甚至應用App,提供智慧運輸,出門就可享受無障礙交通,是致力的目標。
建構智慧城市讓交通能無縫接軌,屆時人人自由行的美意終將實現。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1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