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安安一家與吳玉媛教保員(右二)、鍾雨綺社工(右一)合影。)

10511月,早療個管中心協助安安一家人連結資源,希望能夠幫助到孩子,

由於等待健保身分需要6個月的時間,在等待健保卡的期間,12月申請到伊甸到宅服務,

於是吳玉媛教保員來到了他們家。

 

文│邱慶宜 攝影│李蒼瑀

 

 

在苗栗鄉鎮的鄉間小路,這天霧氣正濃,煙霧環繞著山頭,

微微可以聽見鄰居的婦女們正討論著:誰呢?今天怎麼那麼多車子呀?

看著車子一台接著一台開進村莊,左右鄰舍都探出頭來看,討論著這些陌生的車輛。

 

安安是個今年快五歲的可愛唐寶寶,看著他在客廳一角玩得好不愉快呀!

安安媽媽表示,在印尼定居的三年中,雖被診斷為唐氏症,

但卻從未接受任何療育或療育,直到兩歲才開始慢慢學走路。

 

儘管發展明顯落後,但家裡有母親及姊妹幫忙照顧著,因此沒有特別感到辛苦,

不過家人也漸漸發現安安是需要協助的孩子,但是在印尼時,環境不佳,

不只是家中經濟問題,光是要從家裡到醫院,就需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

 

1059月時,媽媽帶著安安從印尼回台,安安的嫂嫂主動向伊甸尋求協助,

於是個管員隨即與家人聯繫,約定好探視時間,來到安安家訪視。

 

安安剛來台時,因為沒有健保身分,若前往醫院做檢查皆須自費,

因此尋求伊甸的協助,透過伊甸自籌的個別諮詢服務與到宅資源,

讓安安一家有了一絲希望曙光。

 

吳玉媛表示,安安的適應能力與學習力都相當好:「我第一次見到安安時,

他連路都走得不太好,腳沒什麼力,走路搖搖晃晃的,還包著尿布。」

因為嘴巴沒有閉合,口水流不停,

整件衣服都濕濕的,發出的聲音也都是聽不清的奶音。

 

因為奶瓶性齲齒,牙齒也幾乎蛀光,平時以牛奶為主食,及吃稀飯、豆花,

當時母親對孩子的狀況相當憐惜與不捨,但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教導,

只能手足無措的扶養著,流口水了,就幫安安擦;跌倒了,就扶他起來。

(圖說:鍾雨綺社工談著剛與安安一家接觸的情景。)

看著現在的安安,很難想像當時的情況。

吳玉媛說,安安現在路走得很好、會自己去上廁所,也會自己穿鞋,

安安媽媽更驕傲的表示,安安從需要媽媽餵一個鐘頭才能吃完飯,

到現在安安可以自己吃了呢!

 

伊甸社工鍾雨錡與吳玉媛皆表示,安安會進步如此快速,最大功臣便是安安媽媽。

她積極的配合吳玉媛所教導,平常在家就依樣畫葫蘆,

總是讓安安重複練習著,一絲都不馬虎,進步狀況有目共睹。

 

看見安安的進步後,安安爸爸媽媽也漸漸的從不知所措、消極轉為期待、更加的積極面對,

欣慰的面容鬆緩了皺起的眉頭,開始笑臉迎接安安進步的每一天,讓明天成為光亮的未來。

 

此時外頭傳來垃圾車的音樂,「樂這遮!」安安大聲喊。

一瞬間,客廳變成搶答節目「垃圾車!」、「我答對了!」、「哈哈哈…。」

氣氛好的不得了,安安也高興地笑著。

 

走出戶外,旁邊剛好有個小空地,安安爸爸說,休假時,會讓安安在這裡玩耍,

遇到附近鄰居,安安也毫不羞澀的打招呼,惹人疼愛的模樣讓鄰居大伯牽起安安的手,

開玩笑地說:「走,跟阿伯回家,跟爸爸說掰掰。」安安聽到要跟爸爸分開,

馬上放開鄰居大伯的手,飛奔回爸爸的懷抱,這一可愛舉動,讓這條鄉間路充滿歡笑聲。

 

安安爸爸驕傲地說:「我一回家就黏著我。」

鍾雨錡表示,家裡的分工非常分明,媽媽負責教安安,爸爸負責跟安安玩。

安安爸爸也說,安安媽媽會教孩子在外要會跟人家打招呼,

「去市場的時候,大家可喜歡他了呢!」見人便甜喊「阿伯、阿嬸」。

 

聽見孩子的成長,鍾雨錡相當欣慰,

「剛開始見到安安時,他們需要從口腔保健做起,因為連基本的衛生都不到位,

安安滿口蛀牙,還總是流著口水,因為唐氏症低張的關係,

咬合力並不好,只能喝流質食物。」

 

現在,安安只是嘴巴偶而忘記闔上,媽媽便會馬上提醒他,

「安安,嘴吧闔上。」流口水的症狀也幾乎沒有了,現在也能吃飯,

只是太硬的安安還是沒有辦法。

 

安安爸爸說:「安安其實什麼都懂,只是不太會表達罷了。」

對父母來說,孩子平安健康,就是他們最大的期待,

儘管等待健保身分的過程令人不安,

但安安爸爸選擇了放寬心:

「就等吧!還好有伊甸的幫忙,否則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吳玉媛說,6歲以前是療育黃金期,尤其3歲以前接受療育效果更顯著。

安安接受伊甸服務時,已經37個月,取得健保身分時,已經4歲了,

如果沒有伊甸提早介入,就看不到現在進步的安安了。

(圖說:安安與爸爸在家附近的空地玩著躲貓貓好開心呀!)

在安安的家庭裡,我們可以看見弱勢家庭需要的幫助是如此的迫切,

也能看見有家人的支持,孩子能夠走的更快,飛得更高,因此在早期療育的服務中,

家人的參與程度是關乎到孩子的未來極大的因素之一,

也才能使的早期療育得到更有效的回報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3 2018.3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