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陪伴癱瘓兒 20年始終如一

26歲人生才正要起步之際,一場車禍讓張國強人生從此變調,癱瘓臥床讓張媽媽心疼不已。「遇到了就面對」讓張媽媽堅強走過二十載。每天,她依然換兩班公車來看兒子,話家常,用她那雙溫暖的手撫觸,給兒子最深的依靠。

20130418-34-張媽媽憶起兒子當年往事,忍不住悲從中來。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希伯來人有句諺語:「上帝不能照顧到每一個人,於是祂創造了母親。」對張媽媽來說,照顧已經癱瘓二十年的張國強,是她此生最大、惟一、無可取代的天使任務。

 家庭劇變

兒子張國強二十六歲那年,一場車禍將他的人生帶向一條荒涼的道路,「全身癱瘓!」對這個家庭來說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對張國強的父母而言,最小的獨子受此苦難又有多麼傷心,那種錐心刺骨的痛,任一個做母親的都難以想像、更難以承受。

 「張國強本來是個很乖的小孩子,他真的很貼心。」說起意外前的兒子,張媽媽語氣中滿是心疼地表示:「長這麼大他從來沒有跟媽媽紅過臉、講話大小聲。」母子之間的回憶,張媽媽說,張國強幾乎比女兒還貼心,讀軍校,擔任職業軍人的他每天都打電話回來給媽媽,什麼事都跟媽媽聊,每次放假回來都陪媽媽上菜場買菜,是街坊鄰居眼中所羨慕、稱許的乖兒子。憶起往事,張媽媽拭去眼角的淚水說:「太乖的孩子。」

 意外剛發生的那段時間,轉醫院、開了幾次刀,直到最後準備接兒子回家,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瑣的環節張媽媽都記得清清楚楚,頭幾年,難免有著做母親的聲聲嘆息。


蠟燭多頭燒


剛開始把兒子接回家什麼也沒準備,張媽媽說,老式的公寓沒有電梯,也並未增添什麼新設備,兒子睡在原來的床上,兩個老父母未經任何學習,土法煉鋼似的,每天一個人抱頭、一個人抱腳這樣幫兒子上下床、抱去洗澡,「結果不但兩老都累壞了,連床都被壓壞了。」張媽媽說。

 生活驟變,張爸爸健康跟著出了狀況,住院又開刀,瘦了一大圈,長達半年才慢慢恢復。這段雪上加霜的期間,張媽媽在這個家庭中擔任支柱的力量,要面對醫生、做許多大決定,也要維持家庭的日常運轉,蠟燭多頭燒,張媽媽堅強以對。

隨著年邁,兩老體力大不如前,而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專業的照顧,張媽媽來到了伊甸基金會。

 感恩與感謝

兒子在伊甸一住十多年,張媽媽對這裡充滿感恩與感謝,她說,比較過許多私人療養院,「這裡照顧得真的很好」,吃飯有營養師把關,喝水有專業的滴水式餵食;居住環境空間夠大,房間也大,還有專人幫兒子翻身拍背。此外,其他私人的療養院甚至男女混住沒有隱私,在伊甸則是男女有別,連工作人員也都是男照顧男,女照顧女。

 說起伊甸的照顧,除了平日令人滿意之外,逢年過節不但加菜,還會舉辦很多活動,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過年都有各種活動。她說能來這裡她感到很開心。另外,每半年院方會開一次「家長會」溝通意見,她說幾乎都沒意見了,「因為真的顧得太好了」,簡直超過所求所想,她說:「再找不到更好的了,有時候家裡有事兩三天沒來都放心。」

 坦然面對

 話雖如此,媽媽還是天天換兩班公車來看兒子,摸摸他的頭髮,跟他講講話,一邊隨口閒聊,一邊幫兒子刮刮鬍子、按摩手、擦擦手汗,張媽媽說,這麼做是要讓孩子感覺「和媽媽接觸,是媽媽的手在摸他。」

 比較這幾年的改變,張媽媽說剛開始不能接受,一直自問「為什麼是我兒子?」親戚之間辦喜事娶媳婦也怕心裡難過而不敢參加,直到來到這裡,院裡的工作人員經常陪伴開導她,為她排解心情。


慢慢的,這條路,她坦然而樂觀的,陪伴兒子一步步走下去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