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推手   職能治療師

在早療領域當中,職能治療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用專業素養陪著早療孩童步步跨過難關,為孩子制定個別療育計畫、給孩子愛的擁抱。他們也藉由一次次直接服務,帶他們迎向未知的挑戰,永遠學不完、無盡摸索,但也從中發現自我價值,為愛出發,與孩子同行。

文│陳玠婷    攝影│何坤益、何維綱     刊頭設計│張煜仁

在伊甸,有一群具有專業醫療背景的職能治療師,在各地城市與偏鄉為早療孩童服務,即便工作內容挑戰度高、服務的家庭背景複雜,也不減他們的熱忱,反而從一次次的服務裡獲得感動,他們甚至形容自己像是一個守護的園丁,細細澆水、陪伴,等待每一個種子破土而出,發芽長大。

職能治療師的專業在於訓練早療孩童精細動作、專注力、感覺統合、生活自理等技巧。有別於在醫療院所工作,伊甸的職能治療師多是走入家庭、社區或者進入機構服務,譬如在醫院服務多屬時段課程,沒有充足時間與家長溝通、細聊孩子的進程,難以建立彼此的默契與信任,「信任感是療育成效很重要的要素。」他們說。

而在伊甸,職能治療師進入家庭、社區,所面臨的挑戰都是未知的狀況,常面對不同家庭狀況,提供不同的支持。三峽早療中心的顏維貞表示,像是到宅療育,提供複雜疾病、經濟弱勢家庭或者照顧者能力弱的孩童使用,她舉例一對住在北海岸的夫妻生養五個孩子,因為經濟弱勢,又沒有原生家庭支持,如果孩子癲癇發作住院,夫妻倆的工作與其他孩子的照顧勢必受到影響,她說:「所以他們只能簽自願離院回家的切結書,心理很煎熬但無可奈何。」

每一次,顏維貞走入個案家就開始觀察,從環境、家長與孩童互動等細節找到影響孩子進步的關鍵,「像是家中動線不良、物品較多,很難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她進一步表示,到宅療育較能和照顧者交換想法,「像照顧者能提供我知道孩子的喜好,有時候甚至能自行創造療育方法,再和我討論是否適當。」

而東港早療中心的林巧雯表示市面上的輔具不一定適用早療孩童、且需考量家長的經濟因素,所以她會想辦法自行動手做輔具,全是她明白孩子需求的急迫性,「我常常去逛五金行找輔具要用的素材!」這一句聽似平凡無奇的話,其實徹底體現林巧雯對早療工作的投入與用心。

在高雄的臨海地帶,林園小漁夫早療據點的徐培純,她的服務熱忱能夠從言語中窺知一二。從小陪伴中度智能障礙的妹妹長大,當時妹妹未能及時接觸早療成為她心中的遺憾,因此立志成為一名職能治療師,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早療孩童,使他們不錯失療育的機會。

嘉義早療中心的蘇文清的主題式團課一直深受早療孩童喜愛,他不失童心又能兼具療育專業,讓孩子每一次上課都引頸期盼,他說孩子初期上課必有困難之處,但是同儕互相模仿的影響力、孩子喜愛挑戰的心,「快樂學習」就隨之而來了。

在伊甸,每一個職能治療師都有其不一樣的個性與觀點,但是他們都指出「信任感」、「培養自信」、「讓孩子感覺被需要、被愛」對療育是最基本的要素。服務早療孩童,總是充滿希望,期待他們繼續守護小種子,看著發芽長大,長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3 期 2017.5 月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伊甸基金會 職能治療師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