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一次到台北感受」的大調查,發現許多人曾在台北車站迷路。
藉著長者、身障人士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的委員來訪,
搶先體驗台北市的智慧化車站計畫,感受到首善之都,正在慢慢進化成真正的智慧城市。
文:郭依瑄 攝影:何維綱
台北車站是六鐵共構、五條地下街與七十幾個出口組成的空間,
2017年又加入了機場捷運,多樣化的運輸選擇,滿足了腳步緊湊的都市人。
但是對於初次、不常來台北的外縣市居民,台北車站可是一座「華麗的大迷宮」。
樓一層又一層,路一條又一條,身旁人腳步急促,
正欲抓人來詢問,話一到嘴邊卻只看到遠去的背影。
抬頭一望四面八方散開的箭頭指標,低頭看看自己的手機,
深深覺得,如果台北車站內也能用地圖導航,那不知道有多好哇!
為了2018年即將舉辦的TRANSED 2018年度大會,
委員們來台拜訪,走訪了台北。當天,體驗了還未上線的室內導航APP,
委員們針對導航設計與市府官員一一交流。此導航預計2017年底上線,
希望能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率的方向指標,幫助更多的人在台北車站裡更快到達目的地。
新工具 心便利
而除了運輸心臟─台北車站內的導航系統,公車也是便捷交通重要的一環。
老年化社會來臨,許多行動不便的老人、身障者,最害怕搭乘交通運輸工具,
舊式公車的階梯、車站與月台的高低差,都是他們害怕出門的原因之一。
台北市政府從2008年開始即開始引進低底板公車,
目前已經有2820輛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務市民。
除了拄拐杖的老人能方便上車外,司機們看到輪椅使用者,
也會下車將內建的斜坡板拉下,幫助輪椅使用者上公車。
另外,針對視障者的服務,也將規範每位司機在到站前廣播,
以及提供語音報站功能,讓視障者不再視出門為畏途。
2018年新上路的公車即將增設兩個輪椅區,並且博愛座將增設到1/3以上。
未來,所有新上路的公車,將會邀請身障者進行實際體驗。
除了低底盤公車,無障礙計程車、復康巴士也是台北市政府的發展重點。
250輛的無障礙計程車,照表跳費,不多收額外費用;
328輛的小復康巴士,費率為一般計程車的1/3。
除了運輸車輛的增設與改善,智慧指標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智慧站牌讓等車的人不用在引頸遙望馬路。
另外,還有專為視障者設置的有聲號誌,引領視障者安全地過馬路。
整合資源 更臻完善
以上提到的這些新增設的公路交通設施,如同台北車站的便捷交通,需要一個全方位的整合。
「台北好行APP」是能通行台北的交通APP,
裡面提供了停車位、路況、捷運等等資訊,可以節省使用者不少時間。
台北市政府讓「資源整合」不再只是口號,
交通局、社會局、公務局等等機關通力合作,
努力使便利交通深入大街小巷,讓市民「看的到、用的到」。
未來,設備與功能將漸漸更臻完善。首善之都,即將名符其實。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0 期 2017.12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