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輕柔、和藹可親的洪千惠,

將青春投注在早療服務,

同工對她的評語:「在她身上看見基督的愛。」

洪千惠跑遍屏東大小鄉鎮,她將慢飛兒當成自己的孩子,

只要他們進步就能看到希望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他來東港早療之前不會走路,

才來幾個月不但學會行走,連口語都出來了!」

2歲患有威廉氏症的孩子從眼前跑過去,

伊甸東港早療中心教保老師洪千惠禁不住地稱讚他的進步。

 

從民國93年草創時期服務至今,

洪千惠看到太多孩子們的療育成效,

陪伴的成長路上,有滿滿的恩典在其中。

說話輕柔的她,

未婚奉獻一生的青春在早療領域,同事都說她身上有基督的愛。

洪千惠說:「我就是對老人和小孩特別有負擔啊!」

 

跑遍17個鄉鎮

回溯13年前,

因著志工服務來到伊甸,

爾後轉任教保老師,一切從零開始

不論是校園巡迴輔導、到宅療育等,

「屏東縣33個鄉鎮我就跑了17個。」洪千惠對屏北到屏南的地理環境聊若指掌,

猶記得當時服務的第一位案家,

年長的阿嬤一聽到提供免費的療育資源,直說她是詐騙集團。

洪千惠不死心,持續與對方建立關係,

最後贏得長輩的信任與口碑

還用台語說:「你們很不錯呢!」

 

偏鄉的早療觀念不足,

加上經濟困境,很多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潛藏其中。

洪千惠服務位在滿州鄉的一對兄弟,

身形瘦弱營養不良、沒有口語能力,

居住在鐵皮屋內,且衛生習慣不佳。

父親以打零工維生,媽媽患有精神疾病,導致家庭功能不彰。

洪千惠只能將就移到久未打掃的活動中心上課,

簡單的桌椅就充當臨時的教室。

 

療育成效看得見

早療服務時,由社工當前鋒,教保員當後衛,

「我們是一個團隊在支持著家庭。」

洪千惠知道,只要努力不放棄,孩子就有進步的力量。

她服務過的一位多重的聽障兒,

處在無聲世界,懼怕與人接觸。

介入服務後幫他裝上助聽器,運用聲光教具教導,

原本不會說話的他,開始發出「嘻嘻~」的笑聲,

甚至能力也從蹲站到扶走、最後會行走,一一展現出能力。

期間,媽媽配合度高,老師上完課她便帶著孩子按表操課。

看到孩子的轉變,媽媽第一時間喜極而泣,

洪千惠說,這是家庭支持度高的成功案例。

 

來到春日鄉,

遇到多重障的視障孩子,洪千惠也懂得運用方法,觸覺引導他辨認方位。

她分別在家中不同場域的牆壁貼上膠條和物品,

例如:鈴噹、圓滑的貝殼等作辨識

讓他可以從臥室自由移動到各個空間。

國小一年級轉銜時,又幫他連結到台中的啟明學校就讀。

小小年紀的他不受視力限制,生活自理都可以自己來。

洪千惠說,「學會放手,孩子可以培養出能力。」

 

服務路上都是溫暖

細數服務的點滴,

洪千惠信手拈來就是一則故事,

有隔代教養、有多重障礙、罕見疾病等,經手的案例不勝枚舉。

每一位個案她都用盡心力教學,期待在孩子身上看見希望。

 

問她不曾工作倦怠?

洪千惠不假思索的說,除了忙到生病開刀住院,她不曾缺席。

古道熱腸的她,非常敬佩伊甸創辦人劉俠,

因為開展了身障服務,讓療育資源能夠在偏鄉開花結果。

或許是因為在他人身上看見付出的愛,無形中影響了洪千惠。

她說,在媽媽生病期間,

屏東基督教醫院畢嘉士醫生親切的診療態度,

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令她感動莫名。

她將這份感動內化成自己服務的信念,持續溫暖著偏鄉。

 

生日會上,

東港早療的同工在卡片上寫上斗大的字跡署名送給「很多孩子的千惠」

千惠開懷大笑的說:「是呀,每個人都是我的孩子。」

她願做上帝使用的器皿,馳騁在偏鄉早療的服務路上,

用愛澆灌這群幼苗滋養、茁壯。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7 2017.9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